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青少年忽视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3:14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忽视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嘉兴市及芜湖市初中生和高中生被忽视的现况,探讨被忽视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等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找出青少年被忽视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青少年忽视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嘉兴市四所中学和芜湖市三所中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父母教养方式(EMBU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忽视情况(中国城市中学生忽视评价调查问卷)。 结果:在被调查的6347名中学生中,共有2296人曾被忽视,忽视发生率为36.2%,总忽视度评分为50.41±9.70。其中男、女生的忽视发生率分别为45.1%和27.5%,忽视度评分分别为51.77±9.95和49.07±9.26,忽视率、忽视度评分在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嘉兴和芜湖两个城市的忽视率分别为36.0%、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忽视度评分分别为49.80±10.21、50.80±9.33,芜湖市学生忽视度评分高于嘉兴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级的忽视率、忽视度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高三年级的忽视率最高,为46.3%,初一年级的忽视率最低,为26.4%,高二年级的忽视度评分最高,为51.89±8.98,初一年级的忽视度评分最低,为48.03±9.78,不同年级的忽视率、忽视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忽视率分别为35.1%和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忽视度评分分别为49.65±9.93和51.28±9.36,非独生子女的忽视度评分高于独生子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关系好的学生忽视率为28.4%,忽视度评分为48.34±8.81,与父母关系一般的学生忽视率为55.7%,忽视度评分为55.71±9.48,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学生忽视率为79.3%,忽视度评分为59.64±14.45,忽视率和忽视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性格学生忽视率、忽视度评分比较发现,性格很内向的学生忽视率最高,为47.9%,忽视度评分也最高,为53.22±11.24,性格偏外向的学生忽视率最低,为34.1%,忽视度评分也最低,为49.77±9.61,不同性格学生的忽视率、忽视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忽视率、忽视度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成绩差的学生忽视率最高,为52.0%,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忽视率最低,为28.3%,成绩差的学生忽视度评分最高,为53.54±10.86,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度评分最低,为46.85±12.01,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为文盲状态下的子女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5.9%和45.2%;忽视度评分也最高,分别为52.34±14.13、53.06±10.13,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下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和母亲无固定职业或打工者的子女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0.2%、42.4%,忽视度评分也最高,分别为52.24±8.86、52.49±9.09,父母不同职业状态下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家庭类型子女的忽视率、忽视度评分进行调查发现,长期与父母分开的家庭类型中子女的忽视率最高,为46.7%;三代同堂家庭中子女的忽视率最低,为33.3%;再婚家庭子女忽视度评分最高,为53.73±8.47,三代同堂家庭中子女的忽视度评分最低,为49.72±9.09,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年收入<1万的家庭子女忽视率最高,为43.9%,忽视度评分最高,为51.26±11.46,家庭年收入1~万的家庭子女忽视率最低,为34.7%,>6万的家庭子女忽视度评分最低,为49.57±10.15。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家庭中子女忽视率、忽视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不同,子女的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社会六个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进行比较发现,社会层面的忽视率最高,为18.1%,医疗层面的忽视率最低,为3.2%,而忽视度评分最高,为56.39±17.85,安全层面忽视度评分最低,为42.86±10.80。对受忽视与未受忽视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维度上,未受忽视青少年组比受忽视青少年组高,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九个维度上,未受忽视青少年组比受忽视青少年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女性、母亲文化程度高、成绩好是青少年忽视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大、与父母关系差是忽视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青少年总忽视度评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年级、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性别、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文化程度、父亲偏爱被试、成绩、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家庭年收入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 结论:青少年忽视现象普遍存在,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应开展防治青少年忽视的健康教育,成立防治、监测青少年忽视的相关机构,健全防治儿童青少年忽视的相关法律,进而预防忽视的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 忽视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79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10
  • 摘要10-13
  • Abstract13-16
  • 前言16-17
  • 研究内容与方法17-21
  • 1 研究内容17-18
  • 1.1 研究对象17
  • 1.2 测定工具及评定方法17-18
  • 2 方法18-19
  • 2.1 调查方法18-19
  • 2.2 资料录入19
  • 3 统计方法19-20
  • 3.1 统计描述19
  • 3.2 统计推断19-20
  • 4 技术路线图20-21
  • 结果21-65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21-24
  •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21-23
  • 1.2 研究对象的父母文化程度23
  • 1.3 研究对象的父母职业23-24
  • 1.4 研究对象的家庭情况24
  • 2 研究对象忽视率的分析24-37
  • 2.1 不同性别、城市、年级等情况下忽视率的比较24-26
  • 2.2 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下忽视率的比较26-27
  • 2.3 父母不同职业状态下忽视率的比较27-28
  • 2.4 不同家庭情况忽视率的比较28-29
  • 2.5 不同层面忽视率的比较29-30
  • 2.6 不同性别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0
  • 2.7 不同城市、年级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0-31
  • 2.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1
  • 2.9 住校生与非住校生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1-32
  • 2.10 不同性格学生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2
  • 2.11 子女与父母关系好、一般、不好三种情况下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2-33
  • 2.12 不同成绩水平下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3
  • 2.13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下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3-34
  • 2.14 父母不同职业状态下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4-35
  • 2.15 不同家庭情况各层面忽视率的比较35-37
  • 3 研究对象忽视度评分的分析37-56
  • 3.1 不同性别、城市、年级等情况下忽视度评分的比较37-39
  • 3.2 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下忽视度评分的比较39-40
  • 3.3 父母不同职业状态下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0-41
  • 3.4 不同家庭情况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1-42
  • 3.5 不同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2-43
  • 3.6 不同性别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3
  • 3.7 不同城市、年级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3-45
  • 3.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5
  • 3.9 住校生与非住校生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5
  • 3.10 不同性格学生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5-46
  • 3.11 子女与父母关系好、一般、不好三种情况下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6-47
  • 3.12 不同成绩水平下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7-48
  • 3.13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下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48-51
  • 3.14 父母不同职业状态下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51-53
  • 3.15 不同家庭情况各层面忽视度评分的比较53-56
  • 4 研究对象父母教养方式分析56-60
  • 4.1 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状况56-57
  • 4.2 受忽视青少年与未受忽视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57-58
  • 4.3 2296 名受忽视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比较58-59
  • 4.4 2296 名受忽视青少年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59-60
  • 5 青少年忽视的家庭相关影响因素分析60-65
  • 5.1 青少年忽视率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60-62
  • 5.2 青少年忽视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62-65
  • 讨论65-72
  • 1 青少年忽视发生的基本情况65-66
  • 2 青少年忽视的流行病学特征66-70
  • 2.1 不同性别、城市、年级等情况下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比较66-69
  • 2.2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下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比较69
  • 2.3 父母不同职业状态下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比较69
  • 2.4 不同家庭情况忽视率、忽视度评分的比较69-70
  • 3 研究对象父母教养方式分析70
  • 4 青少年忽视的家庭相关影响因素分析70-72
  • 4.1 青少年忽视率影响因素分析70-71
  • 4.2 青少年忽视程度影响因素分析71-72
  • 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78
  • 综述78-90
  • 参考文献85-90
  • 附录90-98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98-101
  • 致谢10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薇;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道德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09期

2 李涛 ,郑晓边;青少年自残行为及其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3 孟秀红;陶芳标;黄朝辉;胡传来;万宇辉;;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8期

4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资于青少年可以打破贫困和不平等的循环[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年04期

5 梅轶;邵阳;乔屹;谢斌;黄乐萍;;暴力违法青少年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水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6 刘文;毛晶晶;;青少年浪漫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7 汪向东,高岚,马弘,松田宣子,新福尚隆;中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9年02期

8 魏晶晶;网络看上去并非很美[J];健康大视野;2000年04期

9 马迎华;青少年与暴力[J];心理与健康;2002年10期

10 刘文利;;美国家庭对青少年的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俊彦;;共识与展望:对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的简要总结[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黎陆昕;;关于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探讨——“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讨会纪要[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7 ;后记[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安国启;;“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新突破[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安全健康[N];光明日报;2002年

2 沈衍;网络时代青少年成长问题探讨[N];常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庄;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N];徐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萍;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成立[N];长白山日报;2010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万勇;德国:监管自律保护青少年[N];法制日报;2012年

6 罗云川;怎样帮助青少年把握网络“双刃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李建华;我省青少年互联网络发展计划启动[N];河南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廖鸿翔 雷宾建 黄新彦;青少年健康上网:防上瘾 勿“乱”看[N];通信信息报;2005年

9 解永孚 作者单位:团市委;开创共青团和青少年事业新局面[N];鞍山日报 ;2006年

10 沈祖芸;上海发布《青少年发展“十一五”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龙丽达;青少年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芳兵;青少年犯罪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雄;青春期与性[D];上海大学;2006年

5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鹏;亚洲三地未婚青少年性相关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菲;城市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社区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卢阳;青少年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洁;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理论架构及其上海演绎[D];复旦大学;2009年

4 高晓龙;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闪勇;基于治理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赵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超;蒙汉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海英;指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冯金平;青少年生活管理策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忽视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32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2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