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0-31 00:16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因,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形势更严峻,应引起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品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风险评估实际应用过程中我国学者对国外模型构建的利用和优化,并总结我国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1(18)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定义及框架
    2.1 定义
    2.2 基本框架
    2.3 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常用工具
3 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3.1 国内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3.1.1 食源性致病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3.1.2 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3.1.3 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3.2 国外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3.2.1 食源性致病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
        3.2.2 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定量风险评估
        3.2.3 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4 我国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4.1 检测技术
    4.2 模型构建
    4.3 评估对象和范围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工具及其改进在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分级中应用[J]. 宋晓昀,王晔茹,国琳,李瑞.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0(01)
[2]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居民健康影响半定量风险评估[J]. 宋夏,蔡华,徐碧瑶,罗宝章,杨京津,刘弘.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0(01)
[3]我国首个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9)
[4]中国2010—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 张晶,李薇薇,杨淑香,郭云昌,付萍.  中国公共卫生. 2019(10)
[5]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食源性疾病预警系统设计[J]. 王博远,陈夏威,李笑,刘杨,黄国贤,李炳烈,陈子龙,岑应健,罗毅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9(04)
[6]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探与验证[J]. 翟前前,朱江辉,方赤光,白光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9(03)
[7]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风险评估[J]. 蔡华,秦璐昕,罗宝章,宋夏,徐碧瑶,刘弘.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8(01)
[8]整合低温乳化香肠加工过程交叉污染的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J]. 江荣花,杜建萍,崔旸,张春艳,刘阳泰,朱江辉,王翔,刘箐,董庆利.  食品科学. 2018(23)
[9]2008~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 陈小敏,杨华,桂国弘,戴宝玲,王佩佩,肖英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5)
[10]猪肉引发厨房沙门氏菌交叉污染定量风险评估[J]. 张莉,尹德凤,张大文,罗林广.  食品科学. 2018(11)

硕士论文
[1]对虾中副溶血性弧菌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定量风险评估研究[D]. 林静.广西大学 2015
[2]鲜湿米粉中蜡样芽孢杆菌定量风险评估[D]. 林宇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67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467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