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在诱蚊诱卵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1 03:08
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分析诱蚊诱卵器法监测数据,以识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高密度区域,为制定蚊虫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在上海某地约6万平方米研究区域内设置155个诱蚊诱卵器监测点,并于2019年9月13日至10月4日进行监测3次,统计阳性率和卵粒数。空间分析结果显示,监测点平均最近邻值10.6 m、期望值9.66 m,平均最近邻指数1.09,监测点呈离散分布;距离增量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监测点平均卵粒数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Z值最大)为50 m,Moran′s I指数为0.130,Z值为5.748;诱蚊诱卵器阳性频数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Z值最大)为50m,Moran′s I指数为0.148,Z值为6.041(P<0.05);平均卵粒数和阳性频数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监测点、平均卵粒数及诱蚊诱卵器阳性频数分布的标准差椭圆的方位角不同,提示平均卵粒数和阳性频数的聚集分布不能归因于监测点的选择。同时,监测数据提示研究区域西北部呈现白纹伊蚊高聚集性,是本研究区域的热点探索区域。可见,空...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研究器材与方法
1.3 研究时间与频次
1.4 阳性判断标准及计算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1.5.1 数理统计
1.5.2 空间分析
2 结果
2.1 诱蚊诱卵器结果
2.2 监测点位分布
2.3 不同距离的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2.3.1 平均卵粒数分布分析
2.3.2 诱蚊诱卵器阳性次数分布分析
2.4 空间分布方向
2.5 热点探索
3 讨论
本文编号:402584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研究器材与方法
1.3 研究时间与频次
1.4 阳性判断标准及计算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1.5.1 数理统计
1.5.2 空间分析
2 结果
2.1 诱蚊诱卵器结果
2.2 监测点位分布
2.3 不同距离的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2.3.1 平均卵粒数分布分析
2.3.2 诱蚊诱卵器阳性次数分布分析
2.4 空间分布方向
2.5 热点探索
3 讨论
本文编号:4025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02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