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
发布时间:2017-05-30 08:06
本文关键词: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米红色素虽是色素中的珍品,但国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色素提取、纯化和生理学功能方面,对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对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进行研究,为红米红色素的生理学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采用单一pH法、pH示差法和差减法测定红米红色素中总花色苷含量,并对三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三种方法测定数据的差异性,确定它们的适用条件。在pH示差法测定中,平衡时间为70min在单一pH法和差减法测定中,平衡时间为60min。采用三种方法测得的吸光度与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为减小测量误差,选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花色苷含量时,需考虑将色素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建立酸化有机溶剂法处理含红米红色素的大鼠血清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酸化有机沉淀剂系统由含1.4%甲酸的乙腈:乙醇(4:1,v:v)组成,且血清稀释度为1:3。该方法使红米红色素的回收率达到(90.73±2.40)%,且蛋白残留量低于5%。 由红米红色素的平均浓度一时间曲线可知,大鼠血清中红米红色素浓度在0-2.5h呈现上升趋势,2.5h各剂量组红米红色素浓度达到最大,在2.5-5h内缓慢下降。由血清动力学参数显示,红米红色素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房室拟合结果为一室模型;大鼠的红米红色素灌胃剂量与AUC、Cmax呈线性相关;红米红色素分布在大循环系统和血流丰富的组织中,以消除过程为主,且其从中央房室向外周房室转运速率大于方向转运的速率。 在红米红色素的吸收平衡相处,研究其在大鼠体内各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发现红米红色素存在于大鼠体内的主要器官中,其含量分布情况为:肾脏肝脏肺组织心脏脾脏脑。 在0-1h内,尿液中红米红色素的浓度显著上升;在1-10h下降明显,15h时各个剂量组几乎检测不到红米红色素,尿液中排泄含量仅占总摄入量的(0.20±0.04)%。粪便中红米红色素24h的累积量达(0.65±0.18)%,在0~6h,红米红色素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15h后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主要以原型代谢,在血清、主要脏器和排泄物中均检测到原型红米红色素的存在,但也检测到其他代谢产物的存在。
【关键词】:红米红色素 吸收 分布 代谢 转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S264.4;R1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主要符号表9-10
- 1 前言10-25
- 1.1 黑米简介10
- 1.2 红米红色素的研究现状10-17
- 1.2.1 红米红色素提取与纯化研究11-12
- 1.2.2 红米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12-13
- 1.2.3 红米红色素的组分研究13-14
- 1.2.4 红米红色素的生理功能研究14-17
- 1.3 花色苷的吸收与代谢研究17-22
- 1.3.1 吸收17-19
- 1.3.2 分布19-20
- 1.3.3 生物转运与转化20-21
- 1.3.4 排泄21-22
- 1.3.5 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在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22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22-25
- 1.4.1 研究意义22-23
- 1.4.2 主要研究内容23-24
- 1.4.3 采取的研究路线24-25
- 2 材料与方法25-35
- 2.1 实验材料25
- 2.2 实验仪器25
- 2.3 实验试剂25-26
- 2.4 三种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米红色素中总花色苷含量26-28
- 2.4.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26
- 2.4.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26
- 2.4.3 平衡时间的确定26
- 2.4.4 矢车菊素-3-葡萄糖音标准曲线的绘制26-27
- 2.4.5 pH示差法测定总花色苷含量27
- 2.4.6 单一pH法测定总花色苷含量27-28
- 2.4.7 差减法测花色苷含量28
- 2.5 酸化有机溶剂法处理含红米红色素的大鼠血清28-30
- 2.5.1 实验动物28
- 2.5.2 空白血清制备28
- 2.5.3 有机溶剂系统组成的确定28-29
- 2.5.4 有机溶剂法去除大鼠血清蛋白的稳定性实验29
- 2.5.5 血清稀释度的确定29
- 2.5.6 酸种类的确定29
- 2.5.7 酸浓度的确定29
- 2.5.8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处理条件29-30
- 2.5.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回收率30
- 2.6 红米红色素的血清动力学初步分析30-31
- 2.6.1 实验动物分组30
- 2.6.2 方法专属性考察30
- 2.6.3 红米红色素标准溶液的配制30
- 2.6.4 血清中红米红色素标准曲线的建立30-31
- 2.6.5 方法回收率实验31
- 2.6.6 精密度实验31
- 2.6.7 浓度-时间曲线31
- 2.6.8 代谢动力学参数31
- 2.7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31-33
- 2.7.1 组织样品的制备31-32
- 2.7.2 组织样品中红米红色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32
- 2.7.3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分布情况32-33
- 2.8 红米红色素的排泄实验33-34
- 2.8.1 排泄物样品的制备33
- 2.8.2 排泄物中红米红色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33-34
- 2.8.3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的排泄物中含量分布研究34
- 2.9 HPLC-ESI-MS定性分析红米红色素的代谢样品34-35
- 3 结果与讨论35-63
- 3.1 三种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米红色素中总花色苷的含量35-39
- 3.1.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35
- 3.1.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35-36
- 3.1.3 分光光度法平衡时间的确定36
- 3.1.4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标准曲线的绘制36-37
- 3.1.5 三种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比较37-38
- 3.1.6 三种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比较38-39
- 3.1.7 三种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误差比较39
- 3.2 酸化有机溶剂法处理含红米红色素的大鼠血清39-46
- 3.2.1 有机溶剂系统组成的确定39-40
- 3.2.2 有机溶剂法处理大鼠血清样品的稳定性实验40-41
- 3.2.3 血清稀释度的确定41-42
- 3.2.4 酸的种类及酸浓度的选择42-43
- 3.2.5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处理条件43-46
- 3.3 红米红色素的血清动力学初步分析46-50
- 3.3.1 方法专属性考察46-47
- 3.3.2 血清中红米红色素标准曲线的建立47-48
- 3.3.3 回收率试验48
- 3.3.4 精密度试验48
- 3.3.5 血清中红米红色素的浓度—时间曲线48-50
- 3.3.6 血清中红米红色素的代谢动力学参数50
- 3.4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50-56
- 3.4.1 方法专属性考察51-53
- 3.4.2 红米红色素在各组织标准曲线的建立53
- 3.4.3 回收率实验53-54
- 3.4.4 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主要组织中分布情况54-56
- 3.5 红米红色素的排泄实验56-61
- 3.5.1 方法专属性考察56-57
- 3.5.2 尿液和粪便中红米红色素标准曲线的建立57-58
- 3.5.3 尿液和粪便中红米红色素的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58
- 3.5.4 尿液中红米红色素的浓度—时间曲线58-60
- 3.5.5 尿液中红米红色素的代谢动力学分析60-61
- 3.5.6 粪便中红米红色素在不同时间段的累积量61
- 3.6 HPLC-ESI-MS定性分析各个代谢样品中红米红色素的转化情况61-63
- 4 结论63-64
- 5 展望64-65
- 6 参考文献65-74
- 7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权;王军;;黑米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2 张文佳;张昊琛;鲍康胜;范广伟;;黑米花青素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曹小勇,李新生;黑米花色素苷类色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1期
4 钟岩;李泽鸿;邵明富;;黑米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稳定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10期
5 于长顺,杨婷婷,马春,孟立;黑米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张福娣;苏金为;蔡碧琼;;黑米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表征[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龙盛京;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黑米色素抗氧化作用[J];分析试验室;1999年04期
8 生吉萍,田辉莉,郭晓莲;黑米色素的提取和特性[J];农牧产品开发;1999年11期
9 刘志明,刘芳,金媛,孟祥宇;黑米红色素的优化提取及在乳酸中稳定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年05期
10 李新华;李月文;;黑米色素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粮油加工;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红米红色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与代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0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