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毒理学、卫生学及稳定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21:02
本文关键词: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毒理学、卫生学及稳定性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近年来环境的恶化、饮食安全问题频发、以及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等原因,促进了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而黄褐斑也是其中之一。而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以及养生观念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而越来越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各种类型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也在逐年上升。甘肃由于独特的地理、气象条件,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对人体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充分利用甘肃的自然资源,我们结合市场诉求,运用中医药学理论配制出了具有较好祛斑功效、且对人体机体具有很好调节作用的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并对其毒理学、卫生学及稳定性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对雌、雄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20g/kg BW。2.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未见该保健品有致突变作用。3.以1.5、3.0、6.0g/kg BW剂量的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灌胃给予大鼠30天,动物活动、生长未见异常,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脏体比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未见其有不良影响。4.保健品的各项卫生学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营养成分丰富。5.稳定性试验发现加速实验条件下,产品中功效成分皂甙的含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降低至0.10g/100g。
【关键词】:保健食品 黄褐斑 毒理学 卫生学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研究背景8-20
- 1.1 黄褐斑8-14
- 1.1.1 黄褐斑发病机理8-11
- 1.1.2 黄褐斑的主要治疗手段11-13
- 1.1.3 祛斑保健食品13-14
- 1.2 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各组分简介14-19
- 1.2.1 马鹿胎14-15
- 1.2.2 生地黄15-16
- 1.2.3 白芷16-17
- 1.2.4 芦荟17
- 1.2.5 红花17-18
- 1.2.6 番茄红素18
- 1.2.7 亚麻籽油18-19
- 1.2.8 小结19
- 1.3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目的及创新点19-20
- 二、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毒理学评价20-33
- 2.1 试验材料20
- 2.1.1 样品20
- 2.1.2 实验动物20
- 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20
- 2.2 试验方法20-22
- 2.2.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20-21
- 2.2.2 遗传毒性试验21
- 2.2.3 30天喂养实验21-22
- 2.3 实验结果22-32
- 2.3.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22-23
- 2.3.2 遗传毒性试验23-27
- 2.3.3 30天喂养实验27-32
- 2.4 分析32
- 2.4.1 急性毒性试验32
- 2.4.2 遗传毒性试验32
- 2.4.3 30天喂养实验32
- 2.5 小结32-33
- 三、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卫生学及稳定性试验研究33-39
- 3.1 试验材料33
- 3.1.1 检测样品33
- 3.1.2 检测试剂、仪器33
- 3.2 试验方法33-34
- 3.3 试验结果34-38
- 3.3.1 感官性状34
- 3.3.2 净含量及偏差34-35
- 3.3.3 主要营养成分指标35-36
- 3.3.4 理化指标36
- 3.3.5 微生物指标36-37
- 3.3.6 稳定性检验37-38
- 3.4 分析38
- 3.5 小结38-39
- 四、结论及展望39-40
- 参考文献40-47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良,步平;美白祛斑化妆品及其未来发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02期
2 王俊振,刘辉;芦荟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2001年11期
3 林新瑜,周光平,李利;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酶学及血液流变学初步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年06期
4 庞相荣;;桂枝茯苓丸新用[J];新中医;2005年12期
5 范远景;黄璐;;番茄红素吸收与体内抗氧化的机理研究[J];食品科学;2007年11期
6 吕s
本文编号:413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4134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