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贵池区水源水氯酚的风险评价和社区居民氯酚内暴露水平研究
本文关键词:池州市贵池区水源水氯酚的风险评价和社区居民氯酚内暴露水平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池州市贵池区饮用水源水中2-氯酚(2-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四种氯酚的残留水平和社区(墩上镇和殷汇镇)居民尿中四种氯酚的内暴露水平,初步评价水环境中四种氯酚的生态风险,期望对氯酚与肿瘤发病风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环境水样和生物样品中的痕量氯酚,分别建立同时测定水中四种氯酚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SPE-GC/MS/MS)法和尿中四种氯酚的液液萃取(LLE)-GC/MS/MS法。于2014年5月采集池州市贵池区所辖乡镇街道的饮用水源水(9份长江水、3份水库水、12份河水),共24份水样。根据水源水检测结果,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商值法初步评价研究区水源水中四种氯酚的潜在生态风险。并根据水源水中PCP检测结果,选取PCP检出浓度相对较高的墩上镇和殷汇镇两个乡镇,于2014年10月收集长期居住在两乡镇的社区居民(年龄≥10周岁)晨尿,共收集498份居民晨尿。本研究从中单纯随机抽取50份晨尿样本,分析历史PCP暴露下社区居民氯酚的内暴露水平。结果:(1)研究建立了SPE-GC/MS/MS测定水中四种氯酚的含量。2-CP、2,4-DCP、2,4,6-TCP和PCP四种氯酚在1.0~200.0μg/L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0~4.0ng/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3.2%~10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8.7%。(2)水源水中2-CP、2,4-DCP、2,4,6-TCP和PCP四种氯酚的检出含量分别为51.54~115.55ng/L、nd(LOD,未检出)~51.42ng/L、nd~22.08ng/L和12.34~92.55ng/L,中位数浓度分别为79.22ng/L、nd、3.59ng/L和19.46ng/L。其中2-CP和PCP在河水、水库水和长江水三种不同类型水源水中的检出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DCP和2,4,6-TCP在长江水中的的检出浓度高于河水和水库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商值法初步评价水源水中四种氯酚对所有物种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2-CP2,4,6-TCPPCP≈2,4-DCP,均未达到5%阈值。利用效应加和模型预测四种氯酚的联合风险,研究区水源水中四种氯酚的复合潜在影响百分比ms PAF远低于1%。(4)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尿中四种氯酚的LLE-GC-MS/MS法。以人工模拟尿为基质,2-CP、2,4-DCP、2,4,6-TCP和PCP分别在0.50~100.0μg/L、0.50~100.0μg/L、0.50~100.0μg/L和1.0~100.0μg/L的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1~0.3μg/L,平均回收率为88.8%~118.2%,RSD为1.3%~5.5%。(5)50名社区居民尿样中PCP均未检出,2-CP、2,4-DCP和2,4,6-TCP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nd~1.06μg/L、0.57~1.08μg/L和0.68~1.45μg/L;中位数浓度分别为nd(LOD)、0.65μg/L和0.87μg/L。(6)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性别和年龄对尿中2,4-DCP和2,4,6-TCP的影响。结果显示,50岁以上组的居民尿中2,4,6-TCP的含量高于50岁及以下组,尚未发现2,4-DCP和2,4,6-TCP在性别间的含量差异和2,4-DCP在两个年龄组间的含量差异。结论:(1)研究区饮用水源水中氯酚的检出浓度均远低于国家地表水卫生质量标准的相应限值。(2)初步评价水源水中四种氯酚的生态风险,2-CP存在低度潜在生态风险,2,4-DCP、2,4,6-TCP和PCP不存在生态风险。四种氯酚的ms PAF远低于1%,不存在急性混合生态风险。除PCP外,其他氯酚的危害也应引起关注。(3)50名社区居民尿样中PCP均未检出,2-CP、2,4-DCP和2,4,6-TCP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nd~1.06μg/L、0.57~1.08μg/L和0.68~1.45μg/L。其中2,4-DCP和2,4,6-TCP的检出结果与美国和韩国国家居民尿中氯酚监测的结果相符。(4)高年龄组人群(50岁以上组)尿中2,4,6-TCP的含量高于低年龄组人群(50岁及以下组),提示可能与长期低剂量暴露于氯酚而在体内蓄积有关。
【关键词】:水 尿 氯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风险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2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引言11-21
- 1 环境中氯酚的来源与危害11-12
- 2 氯酚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12
- 3 氯酚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12-13
- 4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13-15
- 5 本文研究来源、内容与意义15-16
- 6 技术路线图16
- 参考文献16-21
- 研究一 池州市贵池区水源水氯酚残留量及其生态风险评价21-39
- 前言24
- 材料与方法24-27
- 结果27-35
- 讨论35-36
- 结论36
- 参考文献36-39
- 研究二 池州市贵池区社区居民氯酚内暴露水平研究39-52
- 前言42
- 材料与方法42-45
- 结果45-48
- 讨论48-49
- 结论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4
- 致谢54-55
- 综述55-64
- 参考文献60-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世龙,李敏,刘士妲,孙晓宇,李文哲,倪亚明,姚思德,王文峰;γ辐照研究4-氯酚的降解[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8期
2 张天月;安淼;周琪;;生物泥浆体系修复氯酚污染的土壤[J];污染防治技术;2004年01期
3 杜长明;严建华;李晓东;岑可法;倪明江;卫樱蕾;B.G.Cheron;;气液滑动弧放电降解4-氯酚溶液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3期
4 陈霞;王家德;梅瑜;陈建孟;;声电协同氧化氯酚的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王旭明;王建龙;;利用固相反硝化同时去除水中硝酸盐和4-氯酚[J];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6 董军;孙丽娜;陈若虹;梁锐杰;;珠江口地区表层水中氯酚化合物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7期
7 朱冬梅;詹健;;水中氯酚的去除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9年04期
8 闫蕾;安小宁;;去除水相中4-氯酚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3年09期
9 田笠卿;曾昭琪;陈子涛;;双氯酚在冷却水中的降解条件[J];工业水处理;1981年01期
10 李英芬 ,喻雨琴;气相色谱法测定罐头、儿童食品中氯酚方法的研究[J];上海食品科技;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兰;朱瑞芝;;污水中氯酚的测定[A];天津市第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2 吴庭年;王志伟;陈圣凡;;线性扫描伏安法分析量测水中微量氯酚化合物[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艾智慧;杨鹏;陆晓华;;微波辐照对高级氧化技术降解4-氯酚的协同效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军;单军;姜炳琪;季荣;崔益斌;;蚯蚓对2,4-DCP在土壤中降解转化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敏;杨睿媛;沈忠群;王文锋;;4—氯酚溶液的辐照降解研究[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计军平;张文;黄爱群;陈玲;;以单氯酚驯化的厌氧颗粒污泥降解2,4-二氯酚的试验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海涛;李清彪;洪金庆;叶美玲;邵文尧;高志锋;;生物膜水解-好氧循环组合工艺降解氯酚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8 巢细娟;盛治国;朱本占;;多氯酚与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协同毒性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张红雨;张杰;黄秀华;;固相微萃取/GG/ECD直接测定水中的三种氯酚[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10 陈霞;王家德;;声电联合氧化2-氯酚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连柱;氯酚污染地下水的强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玲;二氧化锰体系下氯酚的非生物转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丛燕青;氯酚的电化学降解行为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岩;氯酚类污染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表观及微观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刘杰;纳米Fe_3O_4及其复合材料催化过氧化物去除水中氯酚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薛军;辐射分解处理氯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7 卫建军;纳米级Pd/Fe双金属对水中氯酚的催化脱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晓东;去除水中微量酚类化合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芳;氯酚前驱物形成二恶英机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宗盼盼;改性粉煤灰复合催化剂制备及降解2-氯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乐乐;水溶液介质中氯酚类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4 吉祖峰;纳米Pd/Fe双金属颗粒的制备及其在氯酚类化合物还原脱氯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岩;电化学还原氧化工艺降解4-氯酚废水的动力学及毒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王冰霜;池州市贵池区水源水氯酚的风险评价和社区居民氯酚内暴露水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杨婷;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4-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陈霞;声辅助电催化处理水相氯酚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胡洋;水溶液中2-氯酚和4-氯酚的催化氧化降解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耿亮;优势复合菌群降解氯酚类化合物的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9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75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