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光甘草定通过miR-200c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23:32

  本文关键词:光甘草定通过miR-200c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甘草定 miR-200c E-cadherin 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 裸鼠移植瘤


【摘要】:“营养素及食物中生物活性物质与慢性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已成为预防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恶性肿瘤在我国人群中居死因的第一位,而癌细胞浸润和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植物化学物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文章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时有报道,而甘草的活性成分光甘草定(glabridin,GLA)对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才刚起步。本研究采用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模型和裸鼠移植瘤模型,从细胞和裸鼠整体动物水平探讨光甘草定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阐明光甘草定在肿瘤预防中的意义及其为寻找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采用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BT-549细胞)为体外模型,裸鼠移植瘤为体内模型,探讨GLA对侵袭性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MTS实验,检测GLA对乳腺癌MDA-MB-231和BT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讨GLA对MDA-MB-231和BT549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通过RT-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GLA是否会通过改变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逆转乳腺癌细胞的间质特征;通过Real time-PCR检测microRNA-200c (miR-200c),探讨GLA是否影响miR-200c的表达。通过转染miR-200c-mimic、anti-miR-200c探讨GLA是否是通过miR-200c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探讨GLA在体内是否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和侵袭。 结果:通过MTS实验,我们发现无论是MDA-MB-231还是BT549细胞在GLA浓度低于20μM时,都对细胞的活力没有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我们发现GLA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运动;进一步采用transwell实验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GLA均可明显抑制MDA-MB-231和BT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GLA可诱导细胞粘附关键蛋白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间质型分子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在MDA-MB-231和BT549细胞中,GLA可明显上调miR-200家族中miR-200c的表达;miR-200c的高表达可以诱导E-cadherin重新表达使E-cadherin的表达升高,进一步转染anti-miR-200c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同时Transwell实验观察到GLA抑制肿瘤转移侵袭的能力被削弱;在裸鼠移植瘤中,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也显示:GLA可诱导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LA处理组中miR-200c上升。 结论:光甘草定处理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BT549,可上调miR-200c的表达,增加关键粘附分子E-cadherin的表达,逆转EMT,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miR-200c上调E-cadherin表达的途径可能是光甘草定抑制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光甘草定 miR-200c E-cadherin 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 裸鼠移植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51;R737.9
【目录】:
  • 目录3-4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11
  • 材料与方法11-23
  • 1 材料11-13
  • 2 方法13-23
  • 结果23-46
  • 一、光甘草定处理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23-24
  • 二、光甘草定处理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24-26
  • 三、光甘草定处理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26-27
  • 四、光甘草定处理对乳腺癌细胞粘附相关蛋白的影响27-30
  • 五、miRNA在光甘草定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30-41
  • 六、光甘草定对MDA-MB-231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转移、侵袭的影响41-46
  • 讨论46-53
  • 综述53-63
  • 参考文献63-77
  • 附录77-86
  • 一、资金资助情况77
  • 二、在读期间发表相关论文77-86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86-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热娜·卡斯木;马淑燕;Vincent loppinet;Gérard siest;;甘草中光甘草定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04期

2 赛力曼·哈得尔;李宏智;木合布力·阿布力孜;巴哈尔古丽·卡哈尔;;新疆甘草黄酮类成分光甘草定的制备工艺改进[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09期

3 李佳;宋新波;余保林;李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J];天津中医药;2008年02期

4 郭瑞丽;李雪琴;张晓鹏;;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微波辅助提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8期

5 刘珊珊;范玉涵;任全霞;郭小娜;陈文;;光甘草定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闵杰;迪力夏提·艾尼瓦尔;阿布力孜·阿布杜拉;;光甘草定的制备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7 徐岩;张清溪;袁其朋;吕姣;;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9年12期

8 刘亮亮;陈姬;张波;郑秋生;;异甘草素与光甘草定抗肿瘤转移作用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8期

9 李霞;李巍;张化;赵余庆;;HPLC测定3种甘草废渣中光甘草定的含量[J];中国现代中药;2011年06期

10 骆从艳;慕春海;王园姬;李超鹏;陈文;;光甘草定抑制酪氨酸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药材;2010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琳;光甘草定检测、提取、纯化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雪琴;离子液体提取分离光甘草定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2年

3 李晓月;离子液体分离光甘草定及其量子化学模拟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4 石月;光甘草定规模化制备与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吕姣;光甘草定与甘草酸的联合提取、分离纯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陈凌霄;分子印迹技术靶向制备光甘草定和天麻素[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叶献青;光甘草定通过miR-200c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78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