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省市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十二省市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十二省市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状况和模式。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11年调查资料,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选取1195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使用聚类分析探讨城市和农村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结果城市和农村4~10岁和11~17岁儿童青少年消费率最高的零食都是水果类,达到77%~84%。超过90%的城市和农村4~10岁儿童,零食消费模式以水果类和乳类为主。82.6%的城市11~17岁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以水果类为主。47.4%的农村11~17岁青少年,零食消费模式以饮料类和水果类为主。结论中国十二省市4~10岁和11~17岁儿童青少年均存在4种零食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雀巢研究中心;
【关键词】: 零食模式 聚类分析 零食消费 儿童 青少年
【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中心合作项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o.R01-HD30880,DK056350,R01-HD38700) 雀巢少年儿童营养健康调查合作项目
【分类号】:R153.2
【正文快照】: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逐年增加,并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农村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3%和5.0%,城市分别为10.9%和7.5%。虽然农村低于城市,但与2002年相比,农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增长了5.1%和3.6%。而同期城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冰;危害健康的消费模式[J];家庭医学;1996年06期
2 阿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模式和政策[J];中国卫生经济;1990年05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依岚;包存宽;;基于代谢分析的可持续家庭消费模式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李世雁;朱蕊;;分析汽车超前消费模式带来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3 王俊能;彭晓春;许振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消费模式构建[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4 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模式的形成及其影响[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宏武;兰梓睿;;天津低碳消费模式发展的路径选择[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6 鹿英姿;李胜毅;鹿道云;;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与推广[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维春;;危险废物最小化原则浅析[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8 高志英;黄芳;;低碳消费模式的支持体系[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褚国飞;“共享经济”或颠覆传统消费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教授 朱凯兵;怎样理解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N];解放军报;2005年
3 丁元竹;消费模式转变与政府作用[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曾林;构建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N];广西日报;2006年
5 闻潜;促进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形成[N];人民日报;2006年
6 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 俞海山;生态文明催生生态消费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廖先旺;世界需要创新消费模式[N];人民日报;2008年
8 经济学博士 肖立见 证券研究人员 林志平;消费模式不变 增长方式难变[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共享经济”悄然改变消费模式[N];人民日报;2013年
10 ;新型消费模式受青睐[N];新农村商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进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居民消费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消费模式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超;辽宁省低碳消费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3 申洋;生态消费模式初探[D];南昌大学;2009年
4 李卉;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消费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朱艳飞;试论贵州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6 刘小三;群消费模式下的企业间广告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淑婵;一项关于广州高校学生文化价值观和消费模式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8 厉艳;促进消费模式转变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郭德冰;河北省低碳消费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10 夏娜;构建北京市居民可持续家庭消费模式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9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78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