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脂肪胺氯化生成含氮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级脂肪胺氯化生成含氮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氯化消毒 低级脂肪胺 含氮消毒副产物 卤代硝基甲烷
【摘要】:饮用水安全一直是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主要依靠氯化消毒技术来保证,但是氯化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为了保障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对饮用水中N-DBPs的来源、生成以及控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典型的含氮有机物低级脂肪胺(甲胺、二甲胺、乙胺;MA,EA,DMA)作为前体物,通过实验和理论来考察其在氯化过程中N-DBPs的生成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生成途径,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对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低级脂肪胺的分析方法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分析方法,检出限均低于0.1μg/L,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加标回收率为92.6%~117.5%;浓度在1-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很好;方法不需要使用富集技术,简化了检测步骤。建立了以液液萃取为前处理技术,GC-ECD检测卤代硝基甲烷(HNMs)的分析方法,并且使用气质联用(GC-MS)定性分析进行辅助验证,同时建立了液液萃取-GC-MS-SCAN对卤乙腈(HANs)、二甲基亚硝胺(NDMA)等进行定性检测的分析方法。以甲胺作为前体物进行氯化消毒,考察了THMs和HNMs的生成过程、影响因素。三氯甲烷(TCM)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生成量随着时间逐步增加,在60 min左右逐渐稳定为32.6μg/L和0.37μg/L,两者的生成曲线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拟合度都大于0.97,反应速率k分别为0.055和0.1546 minq。温度的上升对TCM和TCNM的生成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生成量就越高。pH从5到9的升高能大大促进TCNM的生成,也较大地抑制TCM的生成,而且pH的变化对TCNM的影响要远大于对TCM的影响。氯投加量从1 mg/L增加到12mg/L,TCM的生成量逐渐增加,而TCNM的生成量在余氯投加浓度为8 mg/L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却呈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而甲胺的投加量和产物TCM和TCNM的生成量几乎成正比。溴离子的存在促进了HNMs的生成,添加5 mg/L的溴离子时生成的HNMs是未添加溴离子的2.54倍,溴代的HNMs占比更大,而生成量最多的物质为TCNM、BDCNM、DBCNM和TBNM这4种三卤代硝基甲烷。亚硝酸根的存在大大提高了TCNM的生成量,添加5mg/L NO2-时的TCNM生成量是未添加N02-时的2.27倍,而N03-的存在对HNM生成影响不大。经过甲胺、二甲胺和乙胺的氯化实验分析和理论推导可知其反应途径可能为:1)甲胺氯化会生成THMs和HNMS。生成THMs的过程为:甲胺发生脱氨基反应从而生成CH3-OH,CH3-OH会和HO-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之后,生成三卤甲烷即CHCl3即TCM。生成HNMs的过程为:甲胺加氯反应过程很快地就会生成CH3NCl2,之后,CH3NCl2在HO-Cl和OH-存在的情况下会生成硝基甲烷(CH3-NO2),再和HO-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硝基甲烷。此外,三卤代硝基甲烷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三卤甲烷;反应中三氯甲烷和N02-共同存在的条件下,N02-提供的N02·直接和CHCl3提供的C13C·反应,从而可以转化为CCl3-NO2.2)乙胺氯化会生成卤代硝基乙烷和HANs。生成卤代硝基乙烷的途径和前文甲胺生成HNMs的过程类似。乙胺生成]HANs的过程可能为,乙胺在有HO-Cl的情况下,首先生成CH3-CH2-NCl2,之后发生消去反应,脱离了两个小分子H-C1,期间先生成C=N键,再生成C=N键,之后CH3-C≡N中的甲基发生卤化取代反应,从而生成HANs。3)二甲胺氯化会生成HNMs和NDMA。生成HNMs可能是其发生C-N的断键反应,生成了甲胺基CH2-NH-,于是继续生成CH3NCl2,之后的反应类似于甲胺生成三氯硝基甲烷。此外,亚硝酸ON-OH和二甲胺(CH3)2N-H发生缩合反应,消去一个小分子H20,就会生成NDNA。
【关键词】:氯化消毒 低级脂肪胺 含氮消毒副产物 卤代硝基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R12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8
- 1.1 氯消毒技术12-14
- 1.1.1 饮用水的安全性12-13
- 1.1.2 氯消毒技术13-14
- 1.2 消毒副产物14-20
- 1.2.1 研究背景14-17
- 1.2.2 卤乙腈的研究17
- 1.2.3 二甲基亚硝胺的研究17-18
- 1.2.4 卤代硝基甲烷的研究18-20
- 1.3 低级脂肪胺类物质20-24
- 1.3.1 物质简介21-23
- 1.3.2 检测方法23-24
- 1.4 N-DBPs的前体物研究24-25
- 1.4.1 HANs的前体物24
- 1.4.2 NDMA的前体物24-25
- 1.4.3 HNMs的前体物25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25-26
- 1.6 研究主要内容和路线26-28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8-40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28-30
- 2.1.1 实验材料28-29
- 2.1.2 实验仪器和装置29-30
- 2.2 实验方法30-40
- 2.2.1 余氯及总氯分析方法30
- 2.2.2 溴离子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30-31
- 2.2.3 硝酸根和硝酸根(NO_2~-/NO_3~-)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31-33
- 2.2.4 低级脂肪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33-34
- 2.2.5 三卤甲烷的Purge & Trap/GC-ECD分析方法34-36
- 2.2.6 卤代硝基甲烷的GC-ECD检测方法36-38
- 2.2.7 三氯乙腈和NDMA的GC-MS-SCAN方法38-40
- 3 低级脂肪胺的检测方法优化40-50
- 3.1 分析条件的优化41-44
- 3.1.1 时间和温度的影响41
- 3.1.2 Dns-Cl溶液投加量的优化41-42
- 3.1.3 碱性缓冲溶液的优化42-43
- 3.1.4 衍生化后乙腈的投加量43-44
- 3.2 仪器参数的优化44-48
- 3.2.1 荧光波长选择44-46
- 3.2.2 流动相的配比优化46-47
- 3.2.3 样品进样量的影响47-48
- 3.3 优化后的分析方法48-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4 低级脂肪胺作为前体物的加氧反应分析50-68
- 4.1 甲胺加氯反应生成THMs和HNMs50-53
- 4.2 反应条件和外部因素的影响53-61
- 4.2.1 温度的影响53-54
- 4.2.2 pH的影响54-56
- 4.2.3 反应物投加量的影响56-59
- 4.2.4 溴离子的影响59-60
- 4.2.5 NO_2~-和NO_3~-的影响60-61
- 4.3 二甲胺加氯反应产物分析61-64
- 4.3.1 生成卤代硝基甲烷62-63
- 4.3.2 生成NDMA63-64
- 4.4 乙胺加氯反应产物分析64-66
- 4.4.1 生成卤代硝基乙烷64-65
- 4.4.2 生成卤乙腈65-66
- 4.5 本章小结66-68
- 5 低级脂肪胺加氯反应机理探讨68-73
- 5.1 甲胺生成TCM和TCNM的机理探讨68-70
- 5.1.1 甲胺生成TCM的反应68
- 5.1.2 甲胺生成TCNM的反应68-69
- 5.1.3 TCNM和TCM之间的转化反应69-70
- 5.2 乙胺加氯生成卤代硝基乙烷及HANs的机理探讨70-71
- 5.2.1 乙胺生成卤代硝基乙烷的反应70
- 5.2.2 乙胺生成HANs的反应70-71
- 5.3 二甲胺生成TCNM和NDMA的机理探讨71
- 5.3.1 二甲胺生成TCNM的反应71
- 5.3.2 二甲胺生成NDMA的反应71
- 5.4 本章小结71-73
- 6 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83
- 作者简介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楚儒;;脂肪胺碱性教学的浅见[J];黄冈师专学报;1989年02期
2 И.В.Малый;秦清明;;在弹性体配方中采用脂肪胺稳定剂体系[J];橡胶译丛;1990年01期
3 孙在海;;脂肪胺的生产与应用[J];中氮肥;1991年02期
4 邓卫青;;脂肪胺及其衍生物的性能及选择原则[J];广东化工;1992年01期
5 ;襄樊脂肪胺1期工程1次试车成功[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2年03期
6 王爱武;;国内外高级脂肪胺生产技术发展综述[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2年01期
7 Н.В.Гущин;徐颖;;丙烯腈与高级脂肪胺的反应[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3年03期
8 俞通武;;钾盐浮选工艺中低浓度脂肪胺的测定[J];化肥工业;1980年04期
9 周汝盛;试论脂肪胺碱性的变化规律[J];教学与研究;1981年S1期
10 朱世永;;脂肪胺和脂肪酰胺的生产方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慧敏;张建华;戴宏;陈国南;;脂肪胺的场放大富集胶束电动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林;戴荣继;孙建华;陈实;谢新刚;邓玉林;;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及分离脂肪胺类对映异构体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邓樱花;王红;张华山;;N-羟基琥珀酰亚胺-荧光素-0-乙酸酯柱前衍生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生物样品中脂肪胺[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金淑;王红;曹丽伟;张华山;;新型荧光探针1,3,5,7-四甲基-8-苯基-(4-氧基-(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脂肪胺[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5 丛永正;张丽华;张琳;张维冰;张玉奎;;甲基纤维素动态涂敷PMMA芯片分析脂肪胺[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个人护理用品中的“主角儿”[N];中国化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训超;低级脂肪胺氯化生成含氮消毒副产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李杰;我国高级脂肪胺行业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夏洋;脂肪胺浮选捕收剂光化学降解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葛志闯;多卤代烃促进的三级脂肪胺的活化/官能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昱;脂肪胺取代蒽醌衍生物及其前体化合物合成[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6 朱绪珍;苯并咪唑类分子探针在液相色谱—质谱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1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79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