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气氚吸附的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用于空气氚吸附的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纳米管 水凝胶 氚化水 辐照接枝 辐照交联
【摘要】:氚是核设施向工作场地和环境释放的活度最大的人工核素。随着我国核能的快速发展,核设施的数量将会逐渐增加,对涉氚场合工作人员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我国涉氚场合所用的防氚工具存在着各种缺点。本论文旨在通过辐射接枝和辐射交联两步法将碳纳米管和水凝胶的优异性能相结合,制备出一种可吸附防护氚的滤过材料,并对其理化性能和吸附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对制备的碳纳米管和水凝胶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和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检测显示通过辐射接枝方法,丙烯酸链段被成功接枝到碳纳米管的管壁上,并且接枝后的碳纳米管在水中均匀分散。此外,XRD(X-ray diffraction)结果表明纳米管接枝高分子链段后,其晶格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实验中通过对碳纳米管及接枝后碳纳米管的TGA(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分析,定量计算碳纳米管的接枝率。然后利用辐射交联技术将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到水凝胶中,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材料。实验中用XRD和BET(比表面积)对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进行结构和比表面积表征。结果发现,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的XRD图中出现了碳纳米管的特征峰,复合水凝胶的比表面积比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增加了一倍多。实验中采用凝胶含量近似的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进行吸水性能检测,相同质量的两组凝胶的液态水吸附实验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3000分钟时饱和,最终吸水率达到了7000%。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的吸水率虽然有相同的趋势,但是在1000分钟就达到饱和,最终吸水率不高于2000%。而气态水吸附实验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40分钟后吸附达到饱和,复合水凝胶在100分钟达到饱和。从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凝胶中均匀分散,并提高了复合水凝胶的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使其气态水持续吸附效率优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水凝胶的氚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具有比聚丙烯酰胺更好的吸附效果。复合水凝胶的吸附效率在吸附实验中的前300分钟一直高于90%,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吸附效率在255分钟降为90%。
【关键词】:碳纳米管 水凝胶 氚化水 辐照接枝 辐照交联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4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绪论14-32
- 1.1 氚的理化性质14-16
- 1.1.1 氚的物理性质14-15
- 1.1.2 氚的化学性质15-16
- 1.2 氚的来源16-18
- 1.2.1 天然氚16
- 1.2.2 人工氚16-18
- 1.3 氚的危害及其防护标准18-21
- 1.3.1 氚的危害18-19
- 1.3.2 氚的年摄入剂量限值和导出浓度19-21
- 1.3.3 氚内污染的处理21
- 1.4 氚活度测量21-23
- 1.4.1 气体探测器21
- 1.4.2 液体闪烁计数器21-22
- 1.4.3 空气氚活度测量22-23
- 1.5 氚进入人体的途径及防护23-25
- 1.6 水凝胶25-27
- 1.6.1 温度敏感性水凝胶26
- 1.6.2 pH值敏感性水凝胶26
- 1.6.3 光敏性水凝胶26-27
- 1.7 碳纳米管27-29
- 1.7.1 导电性能28
- 1.7.2 应用于晶体管28
- 1.7.3 热学性能及应用28
- 1.7.4 化学性能及应用28
- 1.7.5 储氢特性28-29
- 1.8 γ射线在接枝和交联中的应用29-32
- 1.8.1 辐射接枝30-31
- 1.8.2 辐射交联31-32
-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及其表征32-50
- 2.1 引言32-33
- 2.2 实验部分33-39
- 2.2.1 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33-34
- 2.2.2 蒙特卡罗模拟射线作用过程34-35
- 2.2.2.1 程序运行环境35
- 2.2.2.2 模型构建35
- 2.2.3 碳纳米管的改性35-36
- 2.2.4 制备水凝胶36-37
- 2.2.5 实验表征37-39
- 2.2.5.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37
- 2.2.5.2 热重分析(TGA)37-38
- 2.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38
- 2.2.5.4 比表面积测试(BET)38
- 2.2.5.5 X射线衍射(XRD)38-39
- 2.2.5.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9
- 2.3 实验结果39-48
- 2.3.1 模拟结果39-40
- 2.3.2 CNTs和G-CNTs40-44
- 2.3.2.1 G-CNTs和CNTs的化学结构分析41
- 2.3.2.2 G-CNTs和CNTs的热力学分析41-43
- 2.3.2.3 G-CNTs和CNTs的XRD表征43
- 2.3.2.4 G-CNTs和CNTs的比表面积43-44
- 2.3.3 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44-48
- 2.3.3.1 凝胶的XRD45-46
- 2.3.3.2 凝胶的红外图谱46
- 2.3.3.3 凝胶的TGA46-47
- 2.3.3.4 凝胶的SEM47-48
- 2.3.3.5 凝胶的比表面积48
- 2.4 小结48-50
- 第三章 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的吸附性能50-66
- 3.1 引言50-51
- 3.2 实验用气体和设备51-52
- 3.3 实验方法与结果52-64
- 3.3.1 凝胶的吸水率52-53
- 3.3.2 凝胶的保水性能53-54
- 3.3.3 凝胶气态水吸附效率54-57
- 3.3.4 分子筛的气态水吸附效率57-58
- 3.3.5 凝胶对空气氚吸附效能实验58-64
- 3.3.5.1 氮气的氚活度单加标58
- 3.3.5.2 氮气的湿度和活度双加标58
- 3.3.5.3 开放性放射实验要求58-60
- 3.3.5.4 液态氚化水活度测量60-61
- 3.3.5.5 凝胶空气氚吸附实验方法61-62
- 3.3.5.6 空气氚浓度测量62
- 3.3.5.7 吸附效率62
- 3.3.5.8 总吸附量62-63
- 3.3.5.9 实验结果63-64
- 3.4 小结64-66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66-68
- 4.1 总结66-67
- 4.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7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77-78
- 致谢78-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元洁;毛立江;陈晓东;张颖;孙瑞焕;朴东旭;;织构复合水凝胶体系的假说[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8期
2 张德坤;葛世荣;沈艳秋;刘金龙;;PVA-蚕丝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冯艳;吴造展;陈丽竹;徐建雄;郭秋圆;黄袭雯;袁伟恩;;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外用膜剂的制备与性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2期
4 岩晓丽;冯玉杰;卢伟;樊渝江;;胶原/氧化透明质酸复合水凝胶支架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9期
5 甘琳琳;农兰平;;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9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真;;调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锂藻土纳米复合水凝胶性能的简易方法[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2 戴庭阳;陆云;;高强度电活性多重网络复合水凝胶的制法及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文姣;麻伍军;孟周琪;夏梦阁;朱美芳;;具有X射线阻射性的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4 练翠霞;杨奕青;刘新星;童真;;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锂藻土纳米复合水凝胶的热致增强[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5 王涛;张恩重;刘新星;童真;;纳米复合水凝胶取向过程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观察[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表征[C];2013年
6 李惠丽;王吉德;徐世美;;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离子型聚丙烯酸/Laponite纳米复合水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7 王园园;白同春;;聚乙烯醇+葡聚糖复合水凝胶的热性能研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国花;侯瑞霞;程亚军;付俊;;可控蛋白释放的多孔微球复合水凝胶支架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刘捷;王一坤;汤克勇;;明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研究[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许波;李欢军;王宇扬;张公正;张青山;;二氧化钛交联的新型高强度纳米复合水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必勇;可注射型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科;高强度超拉伸水凝胶的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源;PEG/PVA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刘思航;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李亚平;聚合物/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爽;高强度多功能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安;bFGF/壳聚糖衍生物/胶原复合水凝胶对mDPC6T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7 胥杰龙;改性明胶/聚丙稀酰胺复合水凝胶及其用于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叶天南;用于空气氚吸附的碳纳米管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王佳;基于pH、磁敏感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李鲁中;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4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79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