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协同毒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21:36

  本文关键词: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协同毒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氧化锌 氯化镉 氧化应激 协同毒性 生物分布 小鼠


【摘要】: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和重金属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和重金属进入环境中,生物体同时接触到纳米材料和重金属的双重污染的机会逐渐增加,从而可能在生物体内产生毒性的协同效应。纳米氧化锌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导致活性氧的积累而产生氧化应激。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它对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有害的。镉元素的主要毒性为诱导氧化应激和遗传变异,抑制机体内运输,竞争性抑制锌和镁,抑制亚铁红素的合成,损害线粒体使其凋亡,镉结合巯基使得蛋白质结构扭曲并且消耗谷胱甘肽等等。本文中选择纳米氧化锌和镉元素作为代表,研究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毒性协同效应。 第1章,我们简单介绍纳米氧化锌和镉元素的毒性效应。纳米氧化锌可以对细胞、机体组织产生多种不同的毒性效应。它的粒径、表面特性、溶解性以及暴露路径都是影响毒性的重要因素。氧化应激、配位效应和锌代谢紊乱是纳米氧化锌产生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镉元素在自然环境的大量存在,在工业商品和废料中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而产生毒性。目前对于纳米氧化锌和镉元素之间的协同毒性仍然不清楚,故有必要对它们协同毒性进行研究。 第2章,通过研究小鼠在连续7天腹腔注射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后的生长状况、各主要组织的脏器系数变化、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确定它们对小鼠的毒性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注射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组织病理学情况和生化指标等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表明纳米氧化锌在20mg/kg BW剂量时对小鼠是低毒的。相反,氯化镉明显地抑制小鼠的生长,引起肝功能指标的显著改变和肝组织的病变,表明氯化镉对小鼠产生显著的毒性。有趣的是,同时注射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7天后,小鼠生长接近对照组水平,肝脏器系数未出现明显增加,肝功能指标没有发生显著地改变,肝组织没有发生明显的病变。这些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能够抑制氯化镉在小鼠体内的毒性。 第3章,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对小鼠氧化应激的协同作用。连续7天同时注射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后,纳米氧化锌暴露组没有明显的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而氯化镉暴露组出现了明显的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共同暴露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组的肝脏和肾脏中GSH含量、SOD和GSH-Px活性明显高于单独暴露氯化镉或纳米氧化锌组。共同暴露组的MDA含量高于单独暴露氯化镉或纳米氧化锌组的MDA含量。说明纳米氧化锌能够抑制氯化镉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的氧化损伤。 第4章,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协同毒性的作用机制,我们分析小鼠体内锌和镉的生物分布。结果表明,锌和镉含量在肝组织中均出现显著的协同增加效应。锌和镉在肝组织中协同聚集主要原因是锌和镉与一种小分子蛋白质(金属硫蛋白)的结合,这种蛋白质在肝脏中的含量较其他内脏要高的多,而锌和镉可以促进这种蛋白质的合成。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增加可以减少体内自由的Cd2+浓度,锌含量的增加可以减少镉对体内锌平衡的破坏作用,这是纳米氧化锌抑制氯化镉毒性的两个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氯化镉 氧化应激 协同毒性 生物分布 小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14;O614.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11-14
  • 1.1.1 纳米材料的简介11-12
  • 1.1.2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12-13
  • 1.1.3 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现状13-14
  • 1.2 纳米氧化锌的应用及毒性效应14-18
  • 1.2.1 纳米氧化锌简介14-15
  • 1.2.2 纳米氧化锌的暴露途径及毒性机制15-18
  • 1.3 重金属镉的毒性效应18-21
  • 1.3.1 重金属镉的暴露途径18-19
  • 1.3.2 重金属镉的毒性19-21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21-23
  • 第二章 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对小鼠的协同毒性研究23-33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3-25
  • 2.1.1 主要实验材料23-24
  • 2.1.2 主要仪器24
  • 2.1.3 实验动物及处理方法24-25
  • 2.1.4 血清生化参数实验25
  • 2.1.5 病理学检验25
  • 2.1.6 统计学处理25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25-31
  • 2.2.1 纳米氧化锌形貌及粒径分析25-26
  • 2.2.2 小鼠体重与脏器系数的变化情况26-28
  • 2.2.3 生化参数的变化情况28-29
  • 2.2.4 组织病理学的影响29-31
  • 2.3 小结31-33
  • 第三章 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对小鼠肝肾氧化应激的协同作用33-46
  • 3.1 引言33-34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34-40
  • 3.2.1 主要实验材料34
  • 3.2.2 主要实验仪器34
  • 3.2.3 实验动物分组和给药途径34-35
  • 3.2.4 动物及其组织处理方法35
  • 3.2.5 肝脏和肾脏中蛋白含量的测定35-36
  • 3.2.6 肝脏和肾脏中SOD活力测定36-37
  • 3.2.7 肝脏和肾脏中GSH-Px活力测定37-38
  • 3.2.8 肝脏和肾脏中MDA含量测定38-39
  • 3.2.9 肝脏和肾脏中GSH含量测定39-40
  • 3.2.10 统计分析40
  • 3.3 实验结果40-44
  • 3.3.1 肝脏和肾脏中SOD和GSH-Px活性的改变40-42
  • 3.3.2 肝脏和肾脏中GSH含量的改变42-43
  • 3.3.3 肝脏和肾脏中MDA含量的改变43-44
  • 3.4 小结44-45
  • 3.5 小结45-46
  • 第四章 纳米氧化锌和氯化镉对小鼠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46-51
  • 4.1 引言46
  • 4.2 材料与方法46-48
  • 4.2.1 实验仪器和材料46-47
  • 4.2.2 实验动物分组和给药途径47
  • 4.2.3 体内Zn和Cd的含量分析47-48
  • 4.2.4 数据分析48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48-50
  • 4.3.1 体内Zn和Cd含量分析48-50
  • 4.4 小结50-51
  • 总结51
  • 创新点51-52
  • 参考文献52-63
  • 致谢63-64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华;;纳米氧化锌的制备研究进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汤敏;傅敏;胡泽善;;纳米氧化锌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吴诚;文利新;袁慧;彭涛;;纳米氧化锌对小鼠的毒性试验[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8年05期

4 欧阳成;李红超;常卿卿;田磊;荆旭冬;周蓉;;纳米氧化锌的制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湿法冶金;2011年03期

5 汪多仁;;纳米氧化锌的开发与应用[J];苏盐科技;2012年03期

6 加春阳;;试分析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科技资讯;2014年02期

7 刘建伟,刘有智,张艳辉;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年05期

8 籍远明;纳米氧化锌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贾漫珂,王俊,郑思静,张克立;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4期

10 闫晓燕,卫英慧,胡兰青,许并社;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应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跃;;西部地区氧化锌纳米原料基地建设及面向21世纪产业发展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春光;罗青松;;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与应用进展[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印万忠;丁亚卓;;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技术现状和发展概况[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明;李玉芳;;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和应用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覃爱苗;陈海念;唐平;吴建平;;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6 覃爱苗;;纳米氧化锌-竹炭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7 胡泽善;王立光;何滔;叶毅;张波;娄芳;唐德东;董浚修;陈国需;;纳米氧化锌抗磨减磨添加剂的研究[A];'99摩擦学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骆天荣;;纳米氧化锌的生产与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9 袁方利;尹春雷;黄淑兰;李晋林;;纳米氧化锌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利勇;丁士文;张绍岩;;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民邋高鹏飞;纳米氧化锌在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特约通讯员 张建设;稷山年产5万吨纳米氧化锌工程开工[N];运城日报;2010年

3 海峡;纳米氧化锌赋予纺织品新内涵[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伍思成;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瓷产业[N];中国建材报;2004年

5 ;活性纳米氧化锌亮相[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王靖;活性纳米氧化锌强势推向陶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记者 陶璐璐;河北宁纺集团研制成功纳米氧化锌功能整理面料[N];中国纺织报;2011年

8 ;国产活性纳米氧化锌粉体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9 魏程;活性纳米氧化锌成为陶瓷产业新原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走进微观世界[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昕;模板法低维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7年

2 吴长乐;纳米氧化锌的形貌控制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之盛;纳米氧化锌的营养生理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辉虎;纳米氧化锌的控制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严群;稀土氧化物及纳米氧化锌掺杂压敏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赵士超;H_2O_2溶液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锌颗粒及表征[D];浙江大学;2006年

7 涂敏;亚硝酸盐对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损伤蛋白质的促进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郭创奇;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阻尼及水声吸声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升;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商祥淑;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峰;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表面处理[D];江苏工业学院;2008年

4 刘艳;纳米氧化锌对生物体的毒理学效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爽;纳米氧化锌的形貌及性质演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徐帅;膜分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杨楠;纳米氧化锌合成及调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8 余熙;纳米氧化锌粉的控制制备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9 王广丽;纳米氧化锌的微观控制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春玲;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制备纳米氧化锌及介孔氧化锌微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1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871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