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等3种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发布时间:2017-09-25 14:11

  本文关键词: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等3种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更多相关文章: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液液分散式微萃取 黄曲霉毒素B 玉米赤霉烯酮 赭曲霉毒素 玉米


【摘要】:目的建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玉米样品经甲醇水溶液(V/V=80∶20)提取后,以提取液为分散剂,三氯甲烷为萃取剂,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经液液分散式微萃取富集净化,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和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后,采用变波长的方法对三种毒素进行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0 ng/ml(r=0.998 5)、5.00~1 000 ng/ml(r=0.999 6)和1.00~100 ng/ml(r=0.999 3),检出限分别为:0.1、1.0和0.3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82.5%~99.3%,RSD10%(n=6)。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同时检测。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系;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液液分散式微萃取 黄曲霉毒素B 玉米赤霉烯酮 赭曲霉毒素 玉米
【分类号】:R155.5
【正文快照】: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对人和动物产生较强的致癌和致畸作用。黄曲霉毒素(AFs)、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赭曲霉毒素(OTA)是食品中最为常见的3类真菌毒素[1],而黄曲霉毒素B1(AFB1)是AFs中最为常见和毒性最强的[2]。AFB1、ZEN和OTA均可污染玉米样品及其制品。目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丽杰;;黄曲霉毒素与食品安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江湖,熊勇华,许杨;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05年02期

3 李荣启;范自营;张红云;秦学磊;;粮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J];粮食与油脂;2006年08期

4 林夕;;食物中有害物质之黄曲霉毒素[J];中国农业信息;2012年13期

5 鄢荣全;鄢松超;;黄曲霉毒素研究现状[J];今日科技;1981年08期

6 鄢松超;鄢荣全;;用白泥除去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J];今日科技;1981年09期

7 送息;;农产品黄曲霉毒素脱除法[J];今日科技;1984年09期

8 ;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1975年03期

9 李思汉;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B_1[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7年03期

10 E. PRIYADARSHINI;唐为民;;关于经照射过的食品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J];四川粮油科技;197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尹淑涛;薛文通;张惠;;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贺竹梅;;黄曲霉毒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与思考[A];2010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碘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4 梁江;宋筱瑜;朱江辉;李宁;徐海滨;李凤琴;;我国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_1的限量标准适宜性分析及居民膳食暴露风险评估[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3年第5期[C];2013年

5 李红波;胡梁斌;孙俊良;王淼焱;;几种多糖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作用[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陈文利;周全;邢达;;黄曲霉毒素B1测量方法的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涂彩虹;秦文;胡欣洁;;黄曲霉及其毒素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李亚莉;康冠宏;杨丽源;祝红昆;李治滢;周红杰;;LC-MS/MS法检测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及安全性评价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孙兴荣;裴世春;柳家朋;;抗黄曲霉毒素M1免疫亲和柱的制备[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 苏志明;警惕黄曲霉毒素的危害[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记者 符王润;产学研结合让“英雄”有用武之地[N];广东科技报;2006年

3 岳藻;奶业紧张神经能否舒缓?[N];中国食品报;2012年

4 记者 瞿剑;我科学家破解黄曲霉毒素高快准检测技术难题[N];科技日报;2012年

5 早报记者 于松;国标实施9个月后,,洪雅县才知黄曲霉毒素是必检项目[N];东方早报;2012年

6 张 靖;“速测仪”阻断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青松;蒙牛的内控之殇[N];中国企业报;2011年

8 记者 王夕;蒙牛的草,“黑了牛奶,伤了人心”[N];北京科技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郭钇杉;中国牛奶,到底怎么了?[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10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王在贵;春季潮湿谨防霉变[N];中国畜牧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佳文;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新型免疫分析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妍入;黄曲霉毒素替代物绿色免疫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丁小霞;中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与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张道宏;黄曲霉毒素杂交瘤细胞株的选育及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王锋;黄曲霉毒素B_1的辐射降解机理及产物结构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喻理;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7 马良;黄曲霉毒素B_1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张浩;茶叶发酵过程中的多酚变化及其对黄曲霉产毒的抑制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管笛;黄曲霉毒素M_1单克隆抗体及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王蓓;脉冲强光、紫外和红外辐射对稻谷黄曲霉及其毒素的杀灭降解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亮;T-2毒素与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都晓慧;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抽样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盼;生物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刘旭;粮食和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高效低耗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迟晨;海洋巨大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及其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袁蓓;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黄曲霉毒素B_1及赭曲霉毒素A检测方法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7 蒋广明;黄曲霉毒素B_1单抗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7年

8 陈志娟;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降解与去除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王军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及伏马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10 胡玲玲;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与评估[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7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917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