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本文选题:脑缺血 切入点:缺血半暗带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of rapid evalu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ore and ischemic penumbra by global CT perfusion (CTP) parameters (CBF, MTT, rCBF) and mean transit time (MTT). Methods 31 cases of suspecte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tudied. Cerebral CTP combined with head and neck CTA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CBF, MTT and CTA of head and neck were obtained. The head MRI was performed within 3 days after the examination. The location, quantity and area of the infarct core in CBF and DWI imag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infarct core was measured. CBF and MTT of ischemic penumbra and their mirrored region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24 cases (33 infarcts) were detected in 31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erebral infarction, 10 cases had ischemic penumbra and 10 cases had ischemic penumbra. MRI detected 97 infarct foci in 26 cases. CBF and DWI were measured. The CBF of the ischemic penumbra was 6.79 卤1.29 ml / L / 100g 路min ~ (-1). The CBF value was 0.71 卤0.09 ~ 0.71 卤0.09 渭 g 路min ~ (-1) 路min ~ (-1). Conclusion it is faster to select the prolongation area of MTT and the mismatch area of CBF. Accurate detection of ischemic penumbra.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good consistency with DWI, but CBF can not replace DWI to diagnose the number of cerebral infarc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10)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
【分类号】:R743.31;R8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桥;何慧瑾;;“一站式”CT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6期
2 邱立军;卢洁;李坤成;;脑缺血半暗带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6期
3 高培毅;;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4 曲鑫鑫;孙洪赞;朱文珍;卢再鸣;;DW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及MRA评价脑梗死缺血半暗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年01期
5 虞雁南;丁信法;张圣;楼敏;;CT灌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核心梗死区的最佳灌注参数阈值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晓晖;章辉庆;刘艺超;董修明;郏立志;穆玲;;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异常与血管狭窄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2 延根;赵大威;戴卓智;贾岩龙;耿宽;玄英花;吴仁华;;评估量化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的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4年01期
3 陈红;郭长义;杨林;熊义富;张绍金;徐其显;;肝细胞癌弥散加权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2期
4 肖乃安;马琪林;鲁丛霞;;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尿激酶和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对比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李桥;何慧瑾;;“一站式”CT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6期
6 章桃;聂婷婷;贾岩龙;易美芝;戴卓智;延根;吴仁华;;超急性脑卒中血脑屏障和相关脑代谢物变化的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4年06期
7 权宗茂;寇文超;蒋运普;王毅;何敏;庹勇;;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5年02期
8 杜飞舟;顾明;何次;蒋锐;关静;;320排CT全脑一站式成像技术对颅内高灌注病灶的诊断价值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9 古正强;;缺血性脑梗死早期CT影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06期
10 罗赛华;杨柳明;陈立一;郭赛群;梁仔;邱兵;;不同溶栓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影响[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凌倚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预后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2 潘嘉炜;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迎坤;血管腔内再通术在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李贺扬;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方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红欣;颈性眩晕患者脑血供状况的影像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袁晖;CTP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前评估价值[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卢晓丹;双源CT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宋涛;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像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8 程雪;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梗塞灶体积与证候的相关性及合并疾病对发病初始证候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卢曼;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刁珊珊;CTA联合CT灌注成像在TIA及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苗;卢洁;李坤成;;磁共振波谱在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4期
2 卢洁;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年10期
3 李坤成,卢洁;缺血性脑血管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10期
4 许强;张云亭;;超急性与急性期脑缺血半暗带演变的DWI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1期
5 张升华;秦东京;;磁共振界定脑梗死缺血半暗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12期
6 陈婷;郭大静;赵建农;方正;张维;敬永勇;倪卫国;葛冰;;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07期
7 黎佩君;黄飚;梁长虹;朱文珍;冯结映;钟小玲;;迭代重建算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军建,阮旭中,张苏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半暗带的定位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03期
2 张明;缺血半暗带演变及早期干预的进展[J];临床荟萃;2001年16期
3 张运周,尹岭,朱克;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判定[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4 芦鹏飞;吴江;;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判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5 ;缺血半暗带[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1期
6 尹春丽;;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判定[J];职业与健康;2009年17期
7 肖小华,黄如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5期
8 ;守好“缺血半暗带”等于抓住半个生命[J];药物与人;2013年09期
9 廖晓凌;王伊龙;王拥军;薛静;高培毅;刘梅丽;于兰;;临床核磁弥散成像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4期
10 董鲲;纪盛章;;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评价[J];医学综述;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徐运;李敬伟;李杰;;人尿激肽酶原改善缺血半暗带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饶明俐;吴江;;脑出血灶周组织损伤机制及灶周损伤区是缺血半暗带吗?[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黎祥喷;邢诒刚;;NURR1基因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摘要)[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许贤平;杨晓苏;杨期东;阎红静;;LM04/pCREB/pStat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中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黄杰;马玉娟;方征宇;种玉飞;随燕芳;尤春景;;高频rTMS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超微结构和BDNF表达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亚锋;郭淮莲;程敏;;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腹腔注射ANG后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数目的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江山 张彬;挽救脑“缺血半暗带”[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记者 王寿臣;关注脑卒中[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张石革;血栓性疾病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N];中国医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英敏;BOLD及MRS脑温测量对缺血半暗带的价值: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2 钟高贤;脑缺血半暗带界定及无创脑水肿监护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许贤平;LMO4/pCREB/pStat3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中的表达及依达拉奉的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姜传武;兔脑缺血半暗带磁共振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2 边唯韦;灌注CT原始图像鉴别梗死中心与缺血半暗带[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莉;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4 骆嵩;SWI对脑梗死急性期缺血半暗带界定与PWI的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赵静玉;DWI、ADC、MR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及缺血半暗带判断价值[D];延边大学;2009年
6 蒋一杨;脑梗死急性期缺血组织可恢复率与远期预后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4年
7 邢飞;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在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马春;动态CT灌注成像对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2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9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