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良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发布时间:2018-04-28 22:39

  本文选题:孤立性纤维瘤 + 体层摄影术 ; 参考:《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SFT的术前CT及MRI资料,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增强类型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中MRI平扫7例,增强扫描5例;CT平扫17例,增强扫描11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3例瘤体呈实性,1例呈囊实性。影像诊断20例良性,2例恶性,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1.7%(22/24)。5例良性肿瘤(最大直径4 cm)密度均匀,7例(最大直径5 cm)密度不均,4例钙化,7例出现坏死,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增强扫描后进行性增强型5例,速升缓降型5例,轻度强化型1例。MRI平扫肿瘤实质部分4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3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质部分均明显强化;2例恶性肿瘤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均有周围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病理提示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并富含纤维及血管。结论良恶性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出现侵袭性生长为恶性SFT影像诊断的可靠征象。MRI出现T1WI或T2WI呈等、低信号的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征象有助于SFT的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 and to improve its diagnostic lev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preoperativ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24 cases of SFT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umor location, size, morphology, density (signal intensity, enhancement type and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tissues) were observed. MRI scan was performed in 7 cases.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was performed in 17 cases and contrast-enhanced scan in 11 cases,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there were 23 cases with solid tumor and 1 case with solid tumor. 20 cases of benign tumor and 2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were misdiagnosed as malignant.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imaging diagnosis was 91.7% 22 / 24.5 cases of benign tumor (maximum diameter 4 cm), 7 cases of homogeneous density (5 cm of maximum diameter), 4 cases of calcification and 7 cases of necrosis. There were 5 cases of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5 cases of rapid rise and slow decline, 1 case of mild enhanced type, 4 cases of T1WI with isointense T 2WI, 3 cases of T1WI with slightly high signal intensity, and 5 cases of low signal intensity T 2WI. Low or slightly high mixed signal intensity on DWI showed a slight hyperintensity. After contrast enhancement, the solid part was obviously enhanced in 2 cases, the density of malignant tumor was uneven, the boundary was not clear, there were peripheral infiltrative changes, and enhanced scan showed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Pathology suggests that the tumor is mainly composed of fusiform cells and is rich in fibers and blood vessels. Conclusion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FT have som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nvasive growth is a reliable sign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SFT. T1WI or T2WI is presented in MRI. The enhancement of hypointensity is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of SFT. The final diagnosis depends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作者单位】: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分类号】:R730.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梁辉清;关玉宝;曾庆思;刘海明;黄锦钊;;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7期

2 杨晓锋;吴凡;方春;;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杰;汪欣;尹洪芳;姜勇;蔡云龙;;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2 张瑾;陈雁;周纯武;;腹盆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J];癌症进展;2013年06期

3 祝玉芬;赵亚芳;张彦旭;杜昱平;侯瑞鸿;王建爽;王辉林;;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4期

4 朱宏;魏铭;;MSCT对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诊断价值[J];甘肃科技;2013年21期

5 鲁学文;耿鑫;余化霖;孙涛;马以骝;刘文春;李经辉;王春艳;;颅内蛛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6 郭成伟;郝永;陈为军;靳龙坡;王宁;王智;;原发性肺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14年05期

7 赵静;龚洪翰;吴麟;;右腮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9期

8 王燕华;林朝上;陈自谦;陶超超;王运韬;;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8期

9 胡胜平;塔娜;刘瑶;张建;左长京;;孤立性纤维瘤的CT、PET-CT特点与病理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4年12期

10 陈建初;李子平;刘红艳;黄奕妆;王承光;黄海连;赖碧玉;;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分析[J];当代医学;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宁;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治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彭小芳;汪秀玲;张秀莉;;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年02期

2 陆洁莉;赵咏桔;王颖;唐金凤;王卫庆;张炜;刘建民;罗邦尧;陈中元;金晓龙;李小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表达异常与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致低血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年06期

3 王慧萍,张微,严丽萍,姚洪田,丁伟,余心如;1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2年09期

4 张永华;巴照贵;赵绍宏;;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5期

5 梁辉清;关玉宝;曾庆思;刘海明;黄锦钊;;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7期

6 陈小平;沈东挥;邹松;;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有,王东,朱玉飞;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2 卢明科;张三海;李珍萍;;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J];人民军医;2009年01期

3 吴昊;付国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17期

4 毛新远,陈燕,徐江莉,蔡莉,张海英,姚桂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及比较[J];同位素;2001年Z1期

5 王颖;急诊患者影像学随诊检查的重要性——急诊影像学检查的时效性与诊断效果关系浅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2年04期

6 杨晓华,郑继红,王峰;1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甘新莲,张建华,潘初,徐安辉;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附21例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3年12期

8 麦伟文,宋亭,王正维;急症病人影像学检查方式的选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9 许顺良,毕建忠,朱正禹,来超,赵翠萍,王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J];山东医药;2004年01期

10 李海荣,方燕南,陶玉倩;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附25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福典;谭惠斌;;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哲学思考[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路世龙;;儿童在影像学检查中的防护[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甘煜东;丁晶;徐永清;杨军;邬江;沙勇;;髁间前棘骨折的诊断与微创治疗[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春野;李靖宇;王洪津;王冬冬;尹琳;;23例moyamoya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耿坚;张闽光;;如何在影像学中西医结合工作中体现中医特色[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6 黄海娟;周水珍;朱珍;;小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王伟林;牟凌骏;郑树森;;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岚;;颅颈动脉夹层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章士正;;肝脏少见病变的影像学表现[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贾晓红;詹维伟;;乳腺炎症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雪原;医生眼里的影像学检查[N];健康时报;2014年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 王骏;看病怎样少照片子?[N];健康时报;2007年

3 上海市胸科医院急诊科 李延文 蒋锦琪 主任医师;并非万能的影像学检查[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4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刘光伟;查肝病,影像学检查不能省[N];健康时报;2014年

5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教授 屈辉;骨关节疾病 选哪项影像学检查[N];健康报;2009年

6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肖承江;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进行影像学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王骏;怎样避免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李坤成 周仲藩 谢应朗;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N];健康报;2007年

9 高家骏;极易误诊的颈心综合征[N];健康报;2003年

10 刘海鹰;腰椎病选择疗法因人而异[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志华;脑缺血半暗带影像学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伟铭;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区域定位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史永惠;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影像学分期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耿健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关系的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赵婷婷;影像学上大脑深部灰质核团对称性病变的病因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南明哲;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对照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7 李洁;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冯海燕;急性脑梗塞症状学分类与影像学分类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1年

9 董广婕;辽宁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个朝鲜族家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基因突变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10 江杰;肺气肿的无创影像学测量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7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817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