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不同海拔高度军人焦虑特点与其负性认知偏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4-29 02:09

  本文选题:高原官兵 + 焦虑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年15期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对官兵焦虑现状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海拔分组以年龄、职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组间比较。结果 (1)不同海拔组官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海拔组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P0.05),而在职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3)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因子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在不同海拔组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15~0.47,P0.01);(4)负性解释偏向因子在1 500 m组对特质焦虑呈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并且仅1 500 m组的回归方程中纳入负性注意偏向因子;负性沉思偏向在各海拔组内均对特质焦虑起正向预测作用(β=0.19,β=0.36,β=0.37,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负性沉思偏向起到正向预测高原官兵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and anxiety status of soldiers at high altitude. Methods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and the 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4,631 soldiers at high altitude. The stratified group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ir age, occupation and education level. Results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te anxiety and trait anxiety among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state anxiety and trait anxiety among soldiers in different altitude groups. In terms of education level, there wer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 (P 0.05)) 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factor and state anxie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it anxiety and trait anxiety in different altitude groups (r = 0.150.47). The negative explanatory bias factor had a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rait anxiety in 1 500 m group (尾 -0.15 P 0.01), and only a negative attention bias factor was included i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1 500 m group. Negative contemplation tended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edicting trait anxiety in all altitude groups (尾 -0.19, 尾 -0.36, 尾 -0.37, P 0.01).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anxiety status among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negative contemplation bia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edicting the level of trait anxiety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high altitude.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院行为医学教研室;装甲兵技术学院政治教研室;解放军第22医院护理部;陆军青藏兵站部政治部;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院军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院军事心理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4003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GJ-003123,15XSH017) 军队心理卫生科研重点课题(12XLZ103)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前沿领域课题(2012XJQ12);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基金(2015XRW02)~~
【分类号】:R82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维刚;黄以哲;;随海拔高度递增心电图的观察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年02期

2 包政权;马国素;胡进明;李丁有;张侠;;观察初次进入高原的旅客在不同海拔高度生理指标变化[J];高原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3 ;海拔高度和居留时间对心电图的影响——556例比较分析[J];青海医学院通讯;1978年01期

4 钟光昭;海拔高度不同地区热压灭菌的压力也应不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年11期

5 多杰;妥亚军;赵俊;张方;;一名热气球飞行员在不同海拔高度飞行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6 程显声,李歌,穆志远,金淑香;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劳动强度者的临床调查(摘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79年03期

7 梁璧光;裴树苎;梁兵;;两个不同海拔高度(5000公尺、3658公尺)——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心缩间期的观察[J];西藏医药;1980年01期

8 张海;易永华;扬高;唐红娟;;不同海拔高度栽培黄连试验[J];西北药学杂志;1991年01期

9 王孝,崔明久;三个海拔高度不同村学生蛔虫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3年01期

10 叶庆华;陈林声;胡鸿勤;;驾驶员进入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反应时改变[J];交通医学;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亮;宋国虎;朱俊霖;李小丽;韩志斌;;不同海拔高度对野生黄芩花期的影响[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黎妍妍;李进平;李锡宏;;恩施州不同海拔高度植烟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分析[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一兰;彭怀俊;靖军领;张秀衢;王伯平;张达明;;烤烟内在化学成份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池再香;杨桂兰;杨黎;白慧;;不同海拔高度的光温因子对“陆两优106”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毛军;纪慧琢;;海拔高度对隧道火灾行为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维;李新建;刘莲芳;黄慰军;唐凤兰;;新疆各地区棉花平均比强数学模型的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玄海燕;罗双华;;我国区域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骆方;刘玉杰;李路;覃彬全;叶月珍;;基于GIS系统重庆地闪随海拔高度规律的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9 简永兴;董道竹;杨磊;刘建峰;邹国林;;湘西北海拔高度对烤烟多元酸及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旺罗;吕厚远;吴乃琴;吴海斌;刘东生;;青藏高原现生禾本科植物的δ~(13)C与海拔高度的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沈开运;海拔高度与艺术高度[N];西藏日报(汉);2013年

2 翁庆章;进藏旅游 您适合吗[N];健康报;2006年

3 韩淑云;世界屋脊——“天路”上的气象风云[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皮运楚 彭勇 彭莉蓉;八大公山乡掀起春耕生产热潮[N];张家界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林啸;重型柴油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秦凯伦;大兴安岭塔河林火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志康;青藏高原气候舒适性与气候风险组合矩阵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董丹宏;全球背景下中国区域温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时空分析[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3 胡相锋;基于生物反馈试验的高原公路驾驶员生理变化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光宇;山间不同海拔高度对烟地微环境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5 李菁;不同海拔高度来源山羊心肌、肺和背最长肌的转录组比较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6 李振斌;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次仁潘多;西藏不同海拔高度世居藏族和移居人群高原适应不全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子机制研究[D];西藏大学;2017年

8 杨海艳;我国人居适宜性的海拔高度分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宇超;海拔高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秀丽;海拔高度对人参皂苷积累规律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7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817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