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去甲肾上腺素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血小板生成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19 00:44

  本文选题:去甲肾上腺素 + 辐射损伤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核能在军事、工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发生放射损伤的风险。骨髓是放射损伤的主要靶器官,电离辐射通过损伤DNA、改变基因的表达和转录、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机制对造血系统造成损伤。正常情况下,骨髓组织中的大部分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都处于增生静止状态,尤其是长期存活造血干细胞(long-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LT-HSCs)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对电离辐射并不敏感,这也是辐射损伤后造血功能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但处于增生活跃状态的各种造血祖细胞和幼稚造血细胞,对射线非常敏感,超过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即可引起骨髓多系造血功能障碍[1,2]。巨核系造血功能障碍是骨髓重度放射损伤后的主要病理表现。血小板由巨核细胞产生,其形成过程需经历HSCs增殖分化为巨核系祖细胞、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幼稚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巨核细胞向血管龛的迁移与粘附及血小板前体形成等过程。骨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后会因为造血祖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损伤而导致机体血小板水平显著降低。血小板减少可引起机体出血、感染,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研究各种因素对电离辐射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机体在受到生理或者病理刺激后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活性增强,这可能与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升密切相关[3-5]。NE主要由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作用于骨髓中造血细胞的NE,主要由神经末梢的分泌[6]。值得关注的是,有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及其神经递质是HSCs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且HSCs表面表达肾上腺素能受体,交感神经系统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及骨髓造血功能的稳定发挥重要调控作用[2,7-9]。然而,NE对放射损伤情况下血小板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巨核细胞株M07e和原代培养的巨核细胞、HSCs作为体外研究对象,并且以C57BL/6小鼠作为体内研究对象,探讨了照前和照后给予NE处理对放射损伤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研究结论如下:1.照前给予NE处理可使放射损伤所致血小板减少进一步加重:(1)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6Gy ~(60)Coγ全身一次性辐照前24h腹腔注射NE可使小鼠7~25d血小板数量低于单纯辐照组。(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纯辐照组相比较,辐照前给予NE处理可使骨髓有核细胞包括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空泡状结构增多,充血更加严重。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NE预处理组的M07e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辐照组,表明照前给予NE处理也增加了巨核细胞对辐照的敏感性。(3)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NE可显著促进小鼠HSCs增殖,而照前给予NE处理组小鼠骨髓HSCs比例在辐照后第1、8、20天均低于单纯辐照组,提示NE通过促进HSCs增殖而增强了其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2.照后给予NE处理能够显著促进放射损伤小鼠血小板水平恢复:(1)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在辐照损伤后血小板水平处于最低值时给予腹腔注射NE,可使血小板水平恢复速度显著加快。(2)Transwell以及HE染色等结果显示,NE能够促进巨核细胞的迁移和粘附,提示放射损伤后给予NE处理可通过促进再生巨核细胞向血管龛的迁移和粘附,从而加速血小板水平恢复。(3)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NE可显著促进小鼠HSCs增殖,提示NE可以通过促进体内存活的HSCs的增殖,从而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研究结论:1.照前给予NE处理增加HSCs和巨核祖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血小板生成能力进一步减弱。2.照后恢复期给予NE处理能够促进再生巨核细胞的粘附、迁移,从而加速血小板水平恢复。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在辐照前或者辐照后给予NE处理会对血小板的生成造成完全不同的影响。
[Abstract]:Bone marrow is the main target organ of radiation injur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 could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HSCs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8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娟,张丽;血小板生成减少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J];山东医药;2005年16期

2 赵永强;;第2代促血小板生成剂临床研究现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3 薛永权;;伴有异常血小板生成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3号染色体异常[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3年03期

4 任永生,柳晓兰,张卿西;γ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血小板生成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1989年03期

5 曾淑燕;;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病人的血小板生成、清除和分布[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年02期

6 阎昭,蒋惠留,张媛,张媛;白介素-11对血小板生成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年03期

7 王志清;;促血小板生成制剂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展概况[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8 马静瑶;吴润晖;;应用促血小板生成剂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年06期

9 涂强,张卿西;血小板生成刺激因子对巨核血小板系统体外生成的影响[J];生理学报;1990年04期

10 康建民;;血小板减少常见的原因[J];健康向导;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强;;促血小板生成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2 郭希超;;IPF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诊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任春云;郭希超;;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A];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谢炳寿;周奇;董宏伟;胡理明;;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例报告)[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建兰;马瑞林;杨波;;小巨核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庄海峰;周郁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症候分型的关系[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牛挺;廖小梅;赵鸿鹰;孟文彤;邓承祺;;巨核细胞生成的负向调节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8 许景艳;欧阳建;孙雪梅;范洵楠;陈军浩;方义才;张鹤云;;巨核细胞生长因子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外周血小板的影响[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军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质量研究[A];第四届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集[C];1999年

10 王欣;王文富;康利根;;诱导巨核细胞成熟治疗复发性ITP疗效观察[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光闻;血小板减少症新战略[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电离辐射为蔬果彻底“净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尹世昌 史鹏飞;电离辐射,需要警惕[N];人民日报;2013年

4 集团公司安环局 职业病防治中心 供稿;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武晓莉;让电离辐射伤害远离你[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实习生 邱佳玲;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无需恐慌[N];南方日报;2013年

7 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主任医师 侯晓平;不要频繁照CT[N];健康时报;2009年

8 森林果果;拒绝辐射,拥有健康![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王敏;电离辐射的防护[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艳芳 整理;电离辐射损伤男性生殖健康 海带多糖提供有效保护[N];中国食品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领;促血小板生成因子—重组酪氨酰tRNA合成酶的研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刚;基于光敏保护策略TPO模拟肽的设计与合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石磊;交感神经调控血小板生成及其对辐照小鼠血小板减少的促恢复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4 杨可;Klotho对血小板生成及功能的调控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5 季丽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reg/Th17免疫失衡及其对骨髓巨核细胞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晁瑞华;转录因子与microRNAs在红系及巨核细胞发育中的功能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兰;病毒及人源miRNAs调节巨核细胞增殖与发育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琦;自噬紊乱对巨核细胞发育的影响和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刘禄;GATA1靶基因Pstpip2与TMCC2在巨核细胞生成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金奇;STAT1与FAXDC2在巨核细胞生成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菊;去甲肾上腺素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血小板生成能力的影响及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2 沈彤;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的Ⅰ期临床试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陈朴;抗原模拟法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D];复旦大学;2015年

4 吴苏南;单宁酸对血小板生成的影响及抗辐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杨小蕾;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a在Meg-01细胞分化为血小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樊小容;mTORC1在老年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7 任荟蓉;Tumstatin转基因巨核细胞在NOD/SCID鼠体内产生抗新生血管作用血小板[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8 周丽霞;PDGF/PDGFR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9 施阳;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10 邹晓静;小分子化合物调节多种细胞周期蛋白促进巨核细胞的多倍体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07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07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d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