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实证研究——以382份刑事判决书及案例为样本

发布时间:2018-06-29 04:47

  本文选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 + 鉴定启动程序 ; 参考:《法律适用》2017年23期


【摘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近年来人民法院启动与不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案例进行比对,发现法官不愿启动此类鉴定的原因包括三种"担忧",即对鉴定可靠度的担忧,对强制医疗程序不完善的担忧,对社会舆论的担忧。一旦启动鉴定可能引发重复鉴定的顽疾;一旦鉴定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患者,行为人将得不到妥善收治;一旦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将受到来自被害人家属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基于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考虑,法官对该类鉴定的启动谨小慎微。此项制度的改造应当在保留司法机关启动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启动鉴定的条件,规定法官不同意启动鉴定时说理的义务,赋予当事人就不启动鉴定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的权利。
[Abstract]: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of big data analysis, the cases of people's court initiating and not initiating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of mental illness in recent years are compared. The reasons for finding that judges are unwilling to initiate such tests include three "concerns", namely, concerns abou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sts, concerns about the imperfections of compulsory medical procedures and concerns about public opinion. Once the identification is initiated, it may lead to persistent diseases that may lead to repeated identification; once the person is identified as a mentally ill person who is legally not criminally responsible, the perpetrator will not be properly treated; and once the perpetrator is not criminally responsible, Will be under pressure from the victim's family and public opinion.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performing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judges are cautious about the initiation of this kind of appraisal. The reform of this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retaining the starting mode of judicial organs, making clear the conditions for the initiation of identification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stipulating the obligation of the judge not to agree to the reasoning when initiating the appraisal. Endow the parties with the right to appeal against the failure to initiate a higher court of appraisal.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司法鉴定意见可采性问题实证研究”(批准号:17BFX06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淑美;78例性被害人司法鉴定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6期

2 王绍林;论司法鉴定与医疗鉴定之差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王诗元,李明勇,于舒波,吕风桐;62例老年司法鉴定案例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4 范振国;157例凶杀案的司法鉴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5 朱向贤;试论我市面向社会服务司法鉴定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南方论刊;2005年03期

6 ;“全国医疗纠纷防范与司法鉴定”研讨会在南昌召开[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S1期

7 ;“2009年全国法医司法鉴定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01期

8 彭邦万;雷显谋;;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中的病历问题[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S1期

9 夏文涛;程亦斌;金纪文;邹合强;;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程序设计[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S1期

10 ;征稿[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泽民;宁锦;;论司法鉴定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雷雨云;;司法鉴定之混乱现状及对策[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吉明祥;黄洪亮;;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与实践[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叶峰;;关于中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与法医人员出路问题的若干构想[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姜升旭;;浅谈中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及法医人员前景[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立军;龚善民;;从一例失血性休克的重复鉴定谈司法鉴定机制的完善[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立军;龚善民;;从一起腰椎体骨折鉴定案件看当前司法鉴定现状[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蒋曙志;陈军辉;;精神损伤在法医司法鉴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苏续清;;放射科医生书写司法鉴定影像片时应注意的问题[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康文虎;高友祥;;遵循司法鉴定规范 恪守法医职业道德[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朱明奎;推进司法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N];民族日报;2009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邋通讯员 马灼兵;法医鉴定标准将统一[N];深圳商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戴丽娟;三个月到七天的飞跃[N];江苏法制报;2010年

4 王斌 张阿众;我国应建立法医学损伤鉴定数据库[N];天津政法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舰;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疾病关联性及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中强;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启动问题的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2 樊晓霞;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鉴定人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3 丰蕾;浅析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0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080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