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剂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中的可行性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and low tube voltage combin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n (CT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whole brain CTP was performed in Xuzhou Clinical College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from Sept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59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28), group A (n = 28). The contrast agent was iodohexol (350mg I/mL), and (FBP)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by filter backprojection reconstruction]. Group B (31 cases) [tube voltage 80 kV, contrast agent 270mg I/m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ART) reconstruction]. The CT value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SNR),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and 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ED) and iodine intake of (DL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NR), dose length, and the above index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onsistency of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by kappa, and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difference of imag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tested by 蠂 2 tes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T value, subject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NR,CNR,CTP and CTA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B,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far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take of ED, iodine in group B (double low do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Conclusion: when combined with low tube voltage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the whole brain CTP examination with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270mg I/mL)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mage quality, but also reduce the intake of ED and iodine. Thus reducing the risk of (CIN) in contrast agent nephropathy.
【作者单位】: 徐州医学院徐州临床学院影像科;徐州医学院徐州临床学院神经内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XM13B076)
【分类号】:R743.3;R8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向永华;王波;金科;裴贻刚;杨伟;汪春红;;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2年01期
2 程晓青;陈谦;周长圣;李建瑞;黄伟;卢光明;;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评估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缺血并发症[J];放射学实践;2015年07期
3 张青山;孙卫红;黄颖;李光超;王涛;魏涛;曹伟;赵宝忠;;320排容积CT指导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4期
4 唐露;魏日胞;耿文佳;郑晓勇;李丽;;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承琳;王鹤;王霄英;邹明宇;衣闯;胡刚;蒋孟茜;王蕊;张保翠;罗健;高福生;;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03期
2 祁丽;张龙江;卢光明;;“双低”CT血管成像的应用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2期
3 祁丽;张龙江;周长圣;郑玲;顾海峰;卢光明;;70kVp管电压和30mL对比剂的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大螺距CT冠状动脉成像[J];放射学实践;2014年06期
4 李伟章;;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与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5 陆东旭;王瑞;范占明;刘锟;晏子旭;申艳光;;双低剂量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年04期
6 武永杰;赵宏亮;魏梦绮;刘莹;石明国;宦怡;郑敏文;;低浓度对比剂大螺距前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5年05期
7 尤国庆;郭广春;刘蕾;刘义;吕培杰;;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剂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研究[J];重庆医学;2015年21期
8 上官建伟;;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年10期
9 沈健;白青科;赵振国;赵晓晖;陆练军;朱玉萍;周媛;陈娟;杨娟;;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年04期
10 刘红艳;曾庆千;杨栋梁;黄俊毅;卢俊英;黄奕妆;;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100 kV对不同体质量者图像质量、噪声及剂量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卫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及低对比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蕊;低剂量CT在颌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模型重建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张俊;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彭盛坤;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赵承琳;低管电压迭代重建适应性序列冠状动脉CT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5 马超;320排CT低剂量扫描技术结合低浓度造影剂在下肢CTA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6 王澍;低浓度碘克沙醇联合低管电压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7 钟欢欢;640层容积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8 祁丽;低对比剂低辐射剂量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秦鑫;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杨石平;双源CT颞骨HRCT低剂量扫描及轻度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骨性结构测量[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娥;宁辉;郑玲;张龙江;陈国中;周长圣;卢光明;;双能量CT虚拟单能谱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估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4年09期
2 吴甘霖;贾汝汉;杨定平;洪俊平;;厄贝沙坦对糖尿病鼠造影剂肾损害氧化应激和iNOS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3 刘毅,林凡,郑尘飞,黄朝兴,袁谦,王禄萍,许菲菲,徐玉兰;黄芪对糖尿病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年10期
4 刘怡晟;孙静姝;刘秀英;蒋更如;;丹参注射液对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7期
5 初建平;杨建勇;陈伟;;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4期
6 王瑶;钟建国;肖佩荣;宋维根;;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3期
7 龚学忠;王跃荣;符丹;王骞;王国华;汤晓春;陆华懿;;制大黄-川芎药对对造影剂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年08期
8 马春;余聪;赵建农;郭大静;李杰;罗银灯;谢维波;沈霞;;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动态观察[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年03期
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10 杨培根;吴尚勤;董国峰;;造影剂肾病与肾小管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伟佳,曾丽;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王爱琴,王彦贞,韩红波;普乐林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3 李飞,谷德祥,邓时慧,施九妹,李燕君,陈辉洲;三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床研究[J];急诊医学;2000年01期
4 陈志军;脑神经生长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交通医学;2000年04期
5 童朝阳,孙湛,施东伟,李颖川,姜燕飞,李炜,黄德铭;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10期
6 罗永杰,董巍,刘静,刘洁,杨友松;急性脑梗死血清与脑脊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09期
7 毛春,彭华仙,戚静;急性脑梗死早期二种扩溶剂疗效的比较[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0年01期
8 赵德峰,张承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J];山东医药;2001年15期
9 狄晴,徐俊,张颖冬,李作汉;镁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6期
10 赵中,许中,邱晨红,周晋贤,周沁,刘秋芳,高炳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萍;罗本燕;张筱英;;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阎娜;曹红;王琪;朱鸿;谷玲;;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联素与内皮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姜贝思;董强;;急性脑梗死心脏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钟平;汪国胜;马争飞;;感染与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的临床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肖广正;王伟;赵淑敏;孔祥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学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6 徐翔;陈韵美;魏文石;李文贤;苗玲;郭明光;钱可久;丁素菊;陶沂;郑惠敏;;碟脉灵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亓令志;;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巧莲;张茂林;刘丹;张俊清;郑俊婷;赵丽英;;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郑峥;宿英英;;急性脑梗死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周国霞;;急性脑梗死56例心理状况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邓沅佳;郑方算;中草药制剂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曹阳;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N];健康报;2007年
4 杨劲松 罗治华;大黄粉配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吴一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闫瑾 赵s,
本文编号:2475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47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