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21:09

  本文关键词: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即低辐射剂量联合低对比剂剂量)在无迭代算法的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选取110例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双低组2组。使用美国GE Light Speed VCT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常规组120k V,350m A,1.0 ml/kg,双低组100k V,300m A,0.7ml/kg碘佛醇(320mg I/ml)对比剂。采用血管内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客观地分析图像质量。由同1名影像诊断医师在轴面图像上测量并记录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同时测量并记录左侧胸大肌、双侧胸锁乳突肌、双侧咬肌及双侧大脑白质区的CT值及标准差。用各处肌肉或脑组织CT值的标准差表示背景噪声。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各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所有MIP、CPR、VR图像以l-4分进行主观评价。所有采集数据均使用Epidata软件录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独立样本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以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评价2名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常规组及双低组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t=-0.38,0.683;P0.05)。2常规组于头颈部各动脉血管内CT值均低于双低组(t=-5.87~-2.71;P0.05)。3常规组于头颈部各动脉背景噪声均低于双低组(t=-3.82~-2.72;P0.05)4常规组及双低组于主动脉弓信噪比分别为(19.97±8.17)及(20.74±8.25),(t=-0.49;P0.05)、左颈总动脉分别为(49.20±18.18)及(49.59±20.02),(t=-0.10;P0.05)、右颈总动脉分别为(48.66±14.10)及(51.75±22.68),(t=-0.86;P0.05)、左颈内动脉分别为(45.44±12.15)及(47.44±13.97),(t=-0.80;P0.05)、右颈内动脉分别为(47.69±13.63)及(48.16±16.84),(t=-0.16;P0.05)、左大脑中动脉分别为(36.33±9.62)及(38.22±13.33),(t=-0.85;P0.05)、右大脑中动脉分别为(36.62±11.05)及(37.21±11.33),(t=-0.28;P0.05)。5常规组及双低组于主动脉弓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7.59±7.57)及(18.85±7.96),(t=-0.85;P0.05)、左颈总动脉分别为(41.89±16.92)及(43.22±18.86),(t=-0.39;P0.05)、右颈总动脉分别为(42.22±13.01)及(45.26±21.62),(t=-0.89;P0.05)、左颈内动脉分别为(38.59±10.97)及(40.67±13.79),(t=-0.87;P0.05)、右颈内动脉分别为(40.35±12.06)及(41.19±16.13),(t=-0.31;P0.05)、左大脑中动脉分别为(32.75±9.30)及(34.57±12.82),(t=-0.85;P0.05)、右大脑中动脉分别为(33.00±10.47)及(33.69±11.08),(t=-0.33;P0.05)。6常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为1-2分,3分,4分的分别为2例,5例及48例;双低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为1-2分,3分及4分的分别为4例,2例及49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P0.05)。7常规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积及有效剂量分别为33.86 m Gy、1342.03m Gy·cm及7.25m Sv,双低组分别为18.00m Gy、713.19m Gy·cm及3.85m Sv;双低组较常规组辐射剂量下降了47%。常规组碘负荷量为320 mg I/kg,双低组碘负荷量为224mg I/kg;双低组较常规组下降了30.0%。结论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无迭代算法的多层螺旋CT行头颈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在不改变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低剂量 对比剂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1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表10-11
  • 引言11-13
  • 第1章 临床研究13-26
  • 1.1 资料与方法13-16
  • 1.1.1 研究对象13
  • 1.1.2 研究方法13-14
  • 1.1.3 图像分析方法14-15
  • 1.1.4 辐射剂量15
  • 1.1.5 统计学分析15
  • 1.1.6 质量控制15-16
  • 1.2 结果16-20
  • 1.2.1 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比较16-17
  • 1.2.2 常规组及双低组血管内CT值比较17
  • 1.2.3 常规组及双低组背景噪声比较17-18
  • 1.2.4 常规组及双低组信噪比比较18-19
  • 1.2.5 常规组及双低组对比噪声比比较19
  • 1.2.6 常规组及双低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19-20
  • 1.2.7 常规组及双低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20
  • 1.3 讨论20-23
  • 1.3.1 头颈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20
  • 1.3.2 双低剂量头颈CT血管成像的意义20-21
  • 1.3.3 双低剂量头颈CT血管成像降低辐射剂量分析21-22
  • 1.3.4 双低剂量头颈CT血管成像降低对比剂用量分析22
  • 1.3.5 本研究的局限性22-23
  • 1.4 结论23
  • 参考文献23-26
  • 第2章 综述 低剂量CT血管成像的研究进展26-44
  • 2.1 CT血管成像射线辐射26-34
  • 2.1.1 射线辐射剂量的表示方法26-27
  • 2.1.2 降低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必要性27-28
  • 2.1.3 降低CT血管成像射线辐射剂量的措施28-34
  • 2.2 CT血管成像碘对比剂使用34-35
  • 2.3 双低剂量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35-37
  • 2.3.1 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动脉的临床应用35-36
  • 2.3.2 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的临床应用36
  • 2.3.3 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头颈动脉血管的临床应用36-37
  • 2.3.4 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其他血管的临床应用37
  • 参考文献37-44
  • 结论44-45
  • 附录A 人体测量方法45-47
  • 附录B CT增强检查患者知情同意书47-48
  • 附录C 双低剂量头颈血管螺旋CTA研究调查问卷48-51
  • 附录D 双低剂量头颈血管螺旋CTA研究结果记录单51-53
  • 附表53-54
  • 附图54-60
  • 致谢60-61
  • 导师简介61-62
  • 作者简介62-63
  • 学位论文数据集63

  本文关键词: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64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