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基于ASL序列的飞行员模拟失重状态脑功能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3:16
【摘要】:在民航飞行或者复杂的飞行训练过程中,飞行员经常会处于轻度失重状态。本文从轻度失重对飞行员的影响为出发点,结合磁共振实验设备的特点,设计出了-10°头低位模拟失重的实验。ASL技术具有无损,可重复性的优点,而且可以直接,定量的分析脑血流的变化,相对于PET技术和CT技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序列。首先,文章介绍了ASL序列的技术原理以及多延迟pCASL序列的图像量化过程。然后,以ASL为核心研究序列,探讨模拟失重下飞行员脑血流的变化以及多延迟ASL技术测量脑血流参数的优势;在模拟失重的实验基础上,基于ASL序列和TRUST序列,研究了模拟失重状况下脑氧代谢率的变化;基于ASL序列和BOLD序列,进行了脑血流与功能连接强度基于体素的比值计算,研究模拟失重状态下单位功能连接强度的供血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失重状态下,脑血流发生改变,丘脑,中央前回等脑区升高,内侧额上回等脑区降低,通过纳入ATT的计算,使ASL序列的检测信号在ATT处达到最高,从而提高CBF的测量精度;通过TRUST序列和ASL序列测量的脑氧代谢率在模拟失重状态下是升高的,与平躺状态比,大脑处于相对更加活跃的状态;通过脑血流与功能连接强度基于体素的比值计算,发现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且模拟失重状态下,两者关系减弱,说明飞行员大脑的单位连接强度下的供血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飞行员的训练以及体检模式进行了新的探讨。综合以上内容,轻度失重会对飞行员的脑功能参数产生一定影响,ASL序列可以成为飞行员在脑功能变化领域以及体检训练领域的重要工具。
【图文】:

示意图,飞行员,受力情况,示意图


基于 ASL 序列的飞行员模拟失重状态脑功能变化研究况。1988 年 Burton[3]定义其为“突然的失重状态让大脑的血流循环极速降低改变”。意识丧失的过程分绝对无意识(Absolute Unconscious)和相对无意识(Rus),分别持续 12s。而且,重复暴露在 G-LOC 下,会减少恢复时间。 Wh意识丧失的恢复曲线后,提出在 G-LOC 如果能够在五秒内发现,可以最小化风险。技术人员已经采取很多措施预防以及减少 G-LOC 对飞行员产生的影响舱辅助设备,日常针对训练等。研究失重情况下大脑 CBF,脑氧代谢率(C Rate of Oxygen,CMRO2)以及功能连接等参数的变化可以为保护装备设计基础上的可靠性[5]。

对比图,层面,对比图,血液


该区域通常位于大脑下方。标记后,需要后标记延迟期(也称为PASL的流入时间),在此期间,倒置的血液从标记区域移动到脑中,通过纵向T1弛豫逐渐失去其标记。 出于这个原因,PASL本质上是一种比pCASL信噪比更低的技术。PASL的控制采集包括向标记脉冲施加具有等效功率的射频脉冲,,但其对标记区域中血液中的水分子磁化具有净零影响。在 pCASL 中,长标记周期(1-2 秒)由一系列非常短(1 毫秒)的脉冲[34]组成。这一系列短脉冲被设计成以绝热或伪稳态方式反转流入的血液磁化。当血液通过从下往上的方向流过“标记平面”时,对血液连续倒置是有影响的。 如果 pCASL 脉冲序列中的每个第二脉冲的相位偏移180°,则流动的血液被最小程度地扰动,因此能够获取未标记的控制图像。 pCASL 最近被采用作为临床成像的首选标记方法,因为它易于实施和高信噪比[35]。pCASL 相对于 PASL 的主要优点是其更高的信噪比。对于 PASL,动脉血液平面在流入时间时反转,随后在流入时间内经历 T1 弛豫。对于 pCASL,动脉血在通过标记平面时不断反转,这意味着当它到达组织时,所有血液都具有相同量的 T1 衰变,而不管它何时被标记。然而,由于 PASL 中使用的射频脉冲的反转效率高于使用 pCASL 流动诱导的绝热反转脉冲序列所实现的效率,PCASL 的优点在实践中并不像理论上预测的那么大。因此,对于任何给定的研究,考虑具体两者的优点以及缺点而做出最佳的选择。本实验采取的序列为 pCASL 序列。图 2.1 为两种序列的采集层面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化平;贺梅婷;何薇薇;李华;孙志英;魏相东;梁会泽;;超声评价模拟失重状态下女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血流[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2 周环宇;梁会泽;何薇薇;许永杰;魏相东;贾化平;王爱红;;模拟失重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年05期

3 何薇薇;王爱红;贾化平;梁会泽;周环宇;邵将;魏相东;;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房室平面运动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4 王俊锋;吕萍;刘长庭;郝从均;王德龙;;模拟失重对肺组织iNOS表达的影响及地塞米松的防治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李天志;郝丛均;刘长庭;;失重或模拟失重对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张文辉;亓鹏;李莹辉;;失重或模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孙会品,孙喜庆,姚永杰,耿捷,石菲,王冰;间断性头高位45°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顺应性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8 冯庆义,李俊峰,王天舒;水下模拟失重动力学研究综述[J];力学与实践;2004年03期

9 王俊锋,刘长庭,李向红,王德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11期

10 岳勇 ,姚永杰 ,孙喜庆 ,吴兴裕 ,王春梅 ,姜世忠;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菲;卢东源;王永春;杜挺媛;孙喜庆;;模拟失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巴福森;武惠斌;吴元亮;张红;;模拟失重条件下微生物的变化[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张宝兰;彭远开;张华;费锦学;刘钢;;模拟失重对人体代偿缺氧能力可靠性影响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马进;任新玲;程九华;张立藩;;模拟失重所致大鼠股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与动脉收缩蛋白相关[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马进;任新玲;程九华;张立藩;;模拟失重所致大鼠股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与动脉收缩蛋白相关[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彭远开;费锦学;张宝兰;刘钢;张华;徐国林;;模拟失重对吸4%二氧化碳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谢琼;王静;吴元亮;张红;辛冰牧;李勇枝;黄伟芬;;回转器模拟失重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宝珍;李勇枝;程张红;刘国印;辛冰牧;;观察中药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瘀”证的防治效果[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付兆君;马进;程宏伟;张立藩;;模拟失重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的钙离子通道功能的改变[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暴军香;孟庆军;张立藩;张乐宁;;模拟失重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主要成份的表达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杭仁;在模拟失重中“适应”太空[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驻法国记者 毛文波;悬浮在空中的手术台[N];科技日报;2006年

3 阳 雨;模拟太空飞行状态实施手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教授 刘长庭;“神八”空间研究平台带来巨大科研契机[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耀萍;酸性鞘磷脂酶/神经酰胺通路介导模拟失重大鼠动脉结构重塑[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谢满江;平滑肌离子通道机制在模拟失重致血管适应性变化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郝从均;模拟失重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马进;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反应性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5 毛秦雯;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结构及其神经支配的可塑性变化[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6 陈杰;长期模拟失重下心脏适应性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2年

7 李天志;模拟失重对大鼠肺循环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王俊锋;模拟失重肺组织蛋白组学变化和药物干预对一氧化氮表达及凋亡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张乐宁;模拟失重下脑血管的适应性变化及间断性重力作用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张然;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模拟失重大鼠动脉血管功能重建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洪伟;模拟失重下巨噬细胞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健康;基于ASL序列的飞行员模拟失重状态脑功能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胥巧丽;基于复杂网络的飞行员模拟失重状态脑功能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张茜;MMP9和自噬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纤维化改变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5 蒋敏;整合素αvβ3在间断人工重力对抗模拟失重所致基底动脉和股动脉重塑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6 李程飞;回转模拟失重通过激活自噬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7 张鹤;电针“内关”穴对模拟失重效应大鼠心脏适应性变化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磊;三维回转模拟失重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袁林天;模拟失重大鼠牙体牙髓牙周组织的变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张嘉靖;模拟失重对成年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6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666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