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综合征—“肾淤血”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0:23
【摘要】:目的分析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患儿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的影像表现,结合相关的临床生化指标,以期综合判断NCS的影像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1-2018.12)的86例经临床筛查、排除性诊断为NCS患儿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增强实质期双肾髓质强化程度是否有差异、侧支循环情况分组,提炼并分析腹主-肠系膜上动脉夹角(aortomesenteric angle,AMA)、左肾静脉(left rein venous,LRV)受压段与扩张段的径线之比、CT增强实质期双肾髓质CT值差值的绝对值、侧支循环发生等主要影像特征,比较并分析这些征象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发生率等临床变量的关系。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检验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曼尼-惠斯U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结果1.淤血A组与非淤血A组的比较:肾增强实质期,淤血A组的双肾CT值之差显著高于非淤血A组的相应测值(Z=7.857,P=0.000,0.05),表明淤血A组的左肾强化程度低于右肾有统计学意义;淤血A组的AMA角较非淤血A组小(t=-3.405,P=0.001,0.05);LRV受压程度较高(t=-3.402,P=0.001,0.05);发生侧支循环的比率明显较非淤血A组低(c2=6.100,P=0.040,0.05)。2.淤血B组与非淤血B组的比较:肾增强实质期,淤血B组的双肾CT值之差显著高于非淤血B组的CT值差值(t=10.753,P=0.000,0.05),提示淤血B组的双肾强化程度差异明显;淤血B组的AMA角较非淤血B组小(t=-2.779,P=0.008,0.05);淤血B组的LRV受压程度较高(Z=-2.639,P=0.008,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Z=-2.055,P=0.041,0.05)。结论在AMA角偏小、径线之比较大(LRV受压较明显)、侧支循环发生率较低的情况下,NCS患儿在CT实质期双肾髓质的强化程度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差异,患儿的24小时蛋白尿定量可能会增加,提示胡桃夹综合征对患儿的影响较大,左肾淤血程度较高。NCS患儿的血尿发生率较高,但其发生与AMA角度大小、LRV径线之比、侧支循环发生与否均无明确统计学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816.92;R726.9
【图文】:
26.3°;图 2-C、E:冠状位及轴位 CT 图像示双肾髓质强化程度出现明显差异,左肾髓质强化程度较右肾明显降低,该患者测得的双肾髓质 CT 值差值约为 28.7HU(红 圆圈内区域即为感兴趣区)。LRV 受压导致静脉压力增高、左肾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发生侧支循环,以降低 LRV 压力,减轻左肾淤血的程度,侧支循环的发生对于肾脏淤血程度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此情况可能会影响组间临床表现的比较。故本研究在淤血 A 组中筛选出无侧支循环的患儿成为淤血 B 组(左肾髓质强化程度降低且无侧支循环),在非淤血 A 组中筛选出有侧支循环的患儿成为非淤血 B 组(左肾髓质强化程度未降低且有侧支循环),余下则为非淤血 C 组(左肾髓质强化程度未降低且无侧支循环)。对各组病例的 AMA、径线之比、CT 值差值、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 3 非淤 A 组影像特征--双肾髓质强化程度未见明显差异Figure 3 Imaging features of non- renal congestion group A--no difference of DCE患 男,7 岁,因蛋白尿 院;图 2-A~C:径线之比 b/a=3.2,AMA 角度约为 31.2°,同侧静脉汇 LRV;图 2-D~G:冠状位及轴位 CT 图像示双肾髓质强化程度 明显差异,该患者得的双肾髓质 CT 值差值约为 2.6HU。
本文编号:2721566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816.92;R726.9
【图文】:
26.3°;图 2-C、E:冠状位及轴位 CT 图像示双肾髓质强化程度出现明显差异,左肾髓质强化程度较右肾明显降低,该患者测得的双肾髓质 CT 值差值约为 28.7HU(红 圆圈内区域即为感兴趣区)。LRV 受压导致静脉压力增高、左肾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发生侧支循环,以降低 LRV 压力,减轻左肾淤血的程度,侧支循环的发生对于肾脏淤血程度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此情况可能会影响组间临床表现的比较。故本研究在淤血 A 组中筛选出无侧支循环的患儿成为淤血 B 组(左肾髓质强化程度降低且无侧支循环),在非淤血 A 组中筛选出有侧支循环的患儿成为非淤血 B 组(左肾髓质强化程度未降低且有侧支循环),余下则为非淤血 C 组(左肾髓质强化程度未降低且无侧支循环)。对各组病例的 AMA、径线之比、CT 值差值、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 3 非淤 A 组影像特征--双肾髓质强化程度未见明显差异Figure 3 Imaging features of non- renal congestion group A--no difference of DCE患 男,7 岁,因蛋白尿 院;图 2-A~C:径线之比 b/a=3.2,AMA 角度约为 31.2°,同侧静脉汇 LRV;图 2-D~G:冠状位及轴位 CT 图像示双肾髓质强化程度 明显差异,该患者得的双肾髓质 CT 值差值约为 2.6HU。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娜;;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治疗进展——基于英国胡桃夹综合征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年23期
2 朱峗;林强;周建敏;陆双泉;李晓忠;;儿童肾脏疾病合并胡桃夹现象及其诊治要点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年09期
3 王魏龙;唐良友;赵修民;王定勇;;胡桃夹综合征临床指标与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2015年13期
4 卢道延;黄伟;冯宇;葛高华;徐益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年06期
5 刘玉霞;马睿;;MSCT对左肾静脉走行规律的显示及对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启示[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4期
6 裴贻刚;胡道予;申浩;夏黎明;曾祥芹;万常华;胡军武;;非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5期
7 李胜军;董争鸣;李静;;胡桃夹现象病儿体位改变的临床意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蔡军;张宗军;朱宗明;郑玲;周长圣;;多层螺旋CT腹腔血管造影诊断“胡桃夹”现象[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07期
9 陆蓬;胡燕;;3D-DCE MRA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8年03期
10 史河水;樊艳青;韩萍;周承凯;赵龙;吴红英;于群;刘永华;;多层螺旋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2721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7215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