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男性国人腹股沟管影像解剖形态与年龄相关性的CT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5:59
【摘要】:1.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腹股沟疝是指发生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分为常见的腹股沟斜疝和较少见的直疝,其中斜疝约占95%,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腹股沟疝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老年人较中青年患者常见[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腹股沟疾患的老年患者中相当多的一部分病例对侧腹股沟管明显增宽,并且其内被低密度的脂肪成分充填。由此为背景,本研究从影像学角度出发,研究男性国人腹股沟管的脂肪成分是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如有变化,则研究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寻找年龄与腹股沟脂肪成分的相关性,为老年腹股沟疝高发的可能原因提供医学证据。薛彩霞[2]等提出随着年龄增加,大于65岁正常人脑白质及尾状核头部ADC值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种表现在大于75岁人群中的大脑脚变化更为明显,据此提出应当注意年龄因素在早期疾病的诊断和检测病变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黄文[3]应用DTI技术,对脑组织内发生的微观结构改变进行研究,从分子及细胞水平阐述了髓鞘碱性蛋白和卵磷质脂等构成脑白质纤维髓鞘主要成分随着正常成人老化的过程不断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髓鞘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变差,从而影响神经纤维功能的传导功能。Kitzman DW,Edwards WD.J Gerontol[4]提出老年人心脏脂肪沉淀增加,尤其在左心室和房室沟的心外膜处,从中年到老年心脏间质的胶原和蛋白有所增加,这些变化可能增加心肌的紧张度、降低其顺应性。蒋新华[5]等提出正常人体椎间盘ADC值下降与年龄的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上述与年龄相关的研究中表明:年龄的增加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认为腹外疝的发病原因有腹壁正常强度减弱和腹腔内压力增高两类因素。腹壁强度减弱最常见于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是疝发生的解剖原因及器质基础,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如腹白线发育不全及获得性如手术所致腹壁强度减低等两类。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原因有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炎症、腹壁神经的损伤,腹壁或潜在强度减低区为过多的脂肪浸润,老年人或长期患病者的肌肉退化萎缩。此外,近年提出的胶原代谢异常学说认为疏松而具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脂肪替代坚韧的筋膜组织是腹壁强度减低主要原因。多位学者[6-11]报道在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时发现精索脂肪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展和普及,外科医师对腹股沟区的观察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以致在腹股沟疝手术时从内到外的观察角度很难发现精索脂肪瘤,导致术后也并没有完全加强腹股沟的薄弱原因,有可能导致腹股沟疝的复发,这就要求CT在术前提供更多的腹股沟区的信息,包括脂肪成分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本人开始研究老年人腹股沟斜疝发病率较高的影像学依据。2.目的及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男性国人腹股沟管的CT值、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及精索的显示情况,了解腹股沟管的增宽情况及其内成分的改变与年龄相关程度,试图从影像学角度出发,探讨腹股沟斜疝高发的解剖学原因。3.研究方法3.1研究使用GE lightspeed 16排CT或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CT扫描仪,层厚7.5mm,层距7.5mm,准直1.25mm,矩阵512×512;260m A,120KV,螺距自动匹配。扫描范围:盆腔常规扫描,包括双侧腹股沟区。窗宽300-350Hu,窗位3-50Hu。所有病例测量腹股沟CT值之前均未行增强扫描。常规扫描后再行图像后处理,于AW4.3工作站以层厚2mm,层距2mm进行图像重建。3.2收集清远市人民医院913例男性患者的腹股沟区CT资料进行分析,经过CT影像及解剖学的对比分析,重点研究腹股沟区的CT影像解剖、周围结构的改变及其内成分的改变,分别在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观察腹股沟管的形态及各种要解剖结构,在横断面显示耻骨结节平面用描画的面积圈画法沿腹股沟管内侧缘测量左右腹股沟管的面积及CT值,对不同年龄组的腹股沟管面积及CT值分别进行统计学计算。3.3采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进行双份录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4.结果4.1 913例检查人群中,11-30岁108人,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29.90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31.34 Hu;31-50岁264人,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17.72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20.72 Hu;51-70岁319人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6.08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9.61 Hu;71-92岁222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4.91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1.54 Hu。4.2由于脂肪的CT值为-20Hu至-80Hu左右,但基于测量腹股沟管处CT值圈画法中无法完全避免腹股沟管内的结构,所以在计算CT值时采用面积内的CI值均数即为-10Hu为分界。左侧腹股沟管在各年龄组CT值位于-10Hu以下的比例分别是11-30岁(4/108),31-50岁(18/264),51-70岁(76/319),71-92岁(80/222);右侧腹股沟管在各年龄组CT值位于-10Hu以下的比例分别是11-30岁(3/108),31-50岁(19/264),51-70岁(60/319),71-92岁(68/222)。4.3 11-30岁108人,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54.82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52.39mm2,31-50岁264人,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09.57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05.76mm2,51-70岁319人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29.41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14.86mm2,71-92岁222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52.38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55.42mm2。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1岁以上组CT值下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国人男性腹股沟管的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CT值呈下降趋势,即正常国人男性腹股沟管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内的脂肪组织成分亦增加,导致其密度减低。老年男性腹股沟管脂肪成分增加导致该处腹壁正常强度减弱,这样的解剖结构改变和年龄的相关性与文献报道[12、13]的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增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腹股沟管内脂肪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判断腹股沟脂肪化或脂肪疝有一定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22;R816.5
本文编号:2775132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22;R81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秉钵;;右侧腹股沟斜疝合并胆固醇性睾丸鞘膜积液一例报告[J];泰山医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2 张文;朱刚;;左侧睾丸异位于右侧腹股沟内环一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1年02期
3 张传玺,叶家全,方在望;附睾骨化一例报告[J];临沂医专学报;1986年Z2期
4 王寿林;高巨广;;右侧腹股沟双斜疝1例报告[J];广后医学;1990年03期
5 努尔兰;徐学勇;王广泽;梁小雷;;右侧腹股沟脂肪瘤误诊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6 陈荣;张应能;段永俊;;易漏诊腹股沟多发疝4例诊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13期
7 张立伟;张检子;;男性右侧腹股沟区副乳腺增生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7期
8 冯永安;;腹股沟Amyand疝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年05期
9 孔宪国,王谦,刘风华;先天性同侧双睾丸一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1年01期
10 柯自强,吴克振;阑尾炎合并右侧腹股沟斜疝17例手术处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娜;正常男性国人腹股沟管影像解剖形态与年龄相关性的CT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5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7751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