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CT衰减校正对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1 20:45
【摘要】: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attenuation correction,AC)对IQ-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图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我科因可疑或(和)确诊冠心病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6~63岁,平均51.48±10.60岁。同日分别行IQ-SPECT+CTAC及低能高分辨率(Low energy high resolution,LEHR)-SPECT+CTAC。肉眼分析断层图像,同时比较5心肌节段(心尖段,前壁,侧壁,间壁,下壁)AC前后、IQ-无衰减校正(no attenuation correction,NOAC)与重新配位后心肌摄取比值(%)和评分。分析MPI与CT原始图像,比较IQ-AC与IQ-配位后x轴、y轴、z轴的变化。结果:1、IQ组与LEHR组心肌灌注结果比较:两名核医学科医师行双盲法判定,IQ组正常患者为7例,异常患者为18例;LEHR组正常患者为9例,异常患者为16例,两者比较各心肌节段心肌灌注正常或异常均无明显差异(?~2=0.368,p=0.544);两名核医学科医师诊断完全一致。其中IQ组与LEHR组异常患者不一致,这两例患者在IQ组中下壁显像剂分布稀疏,而在LEHR组中下壁显像剂分布正常。2、肉眼分析AC对IQ组和LEHR组影响:15例患者(60%,15/25)间壁AC后明显稀疏,3例患者(12%,3/25)前壁AC后明显稀疏;LEHR组,5例患者(20%,5/25)心尖AC后明显稀疏。两种方法比较,IQ-AC组心肌节段出现明显稀疏的比例为72%(15+3/25),远高于LEHR-AC组20%(5/25),(?~2=13.61,p0.001)。3、由于IQ心肌节段出现明显稀疏的比例较高,对其原始图像分析,发现25患者(25/25,100%)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配位不准。LEHR组25例患者分析原始图像后,发现配位良好。将CT与IQ-MPI图像进行手动重新配位。配位后,4例患者(16%,4/25)心尖显像剂分布稀疏,13例患者(52%,13/25)下壁补充,1例患者(4%,1/25)间壁补充。配位后IQ组心肌节段出现明显稀疏的比例16%(4/25),与LEHR组的(20%,5/2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136,p=0.713)。4、AC对IQ组和LEHR组放射性摄取比值(%)的影响:IQ-AC前后,心尖段(66.83±23.69 vs 59.65±18.19,p=0.001)、前壁(210.26±41.13 vs 187.35±32.78,p0.001)及间壁(322.87±43.91 vs 269.22±45.28,p0.001),AC后放射性摄取比值明显减低;LEHR-AC前后,间壁(321.48±40.92 vs 356.96±28.19,p0.001)及下壁(185.70±32.85 vs 226.35±27.57,p0.001)AC后放射性摄取比值增高。IQ配位后与NOAC比较,下壁(215.26±26.20 vs 190.70±35.16,p0.001)、间壁(340.04±43.91 vs 322.87±43.91,p=0.022)放射性摄取比值均明显增高。5、AC对IQ组和LEHR组灌注评分的影响:IQ-AC前后,间壁(2.52±3.18 vs6.09±3.99,p0.001)AC后评分增高。LEHR-AC前后评分没有差异。IQ配位后与NOAC比较,侧壁有差异(2.57±3.36 vs 3.74±4.03,p=0.029),配位后评分降低。6、图像配位不准后的轴向分析:IQ-AC与配位后x轴(58.50±22.13 vs11.62±2.70,p0.001)、y轴(-3.33±7.35 vs 0.99±4.30,p=0.03)及z轴(-15.10±13.25vs 1.60±3.41,p0.001)均有差异,其中x轴方向向左偏移幅度最大,平均幅度为(46.87±2.50)mm;y轴方向向后偏移次之,平均幅度为(4.32±8.47)mm和z轴方向向下偏移最轻微,平均幅度为(16.70±13.96)mm。结论:1、LEHR-SPECT AC后下壁及间壁显像剂分布得以补充;IQ-SPECT AC后,下壁及间壁没有得以补充,且心尖、前壁及间壁显像剂分布出现明显稀疏,重新配位后显像剂分布得到改善。2、分析原始图像后,图像配准不良x轴向左偏移最大,z轴向下偏移次之y轴向后偏移最小。其中x轴向左偏移主要影响左室间壁,使得间壁放射性摄取值减低。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R816.2
【图文】:

CT衰减校正对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响


传统赞ECr

比值,心尖,间壁,下壁


分析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分别对同一患者的 IQ-SPECT 、LEHR-SPEC像以及 IQ-SPECT 手动配位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量分析心室心肌分为 17 节段,以靶心图内最高放射性计数为 100%,计算的放射性摄取值(%)。评分法:0 分为正常;1 分放射性轻度减低度减低;3 分放射性重度减低;4 分放射性缺损。≥2 分视为异常。将 5 个大心肌节段(心尖段,前壁:前壁心尖段、中段及基底段,侧、中段及基底段,间壁:间壁心尖段、中段及基底段,下壁:下壁心底段)评价 IQ-SPECT 和 LHER-SPECT 放射性摄取值及评分的变化性摄取值及评分均由计算机软件自动获得。

断层图像,断层图像,硕士学位论文,患者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Q 组与 LEHR 组 2 例结果不一致,IQ 组 2 例患者下壁显像剂分布略稀疏,而这 2 例患者在 LEHR 组显像剂分布基本正常。表 1:IQ-NOAC、LEHR-NOAC 心肌灌注正常/异常对照表IQ-NOACLEHR-NOAC合计+ -+ 16 2 18- 0 7 7合计 16 9 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武儒;;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年04期

2 刘冰;杜爽;崔玉风;;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16期

3 梁嘉伟;王淑侠;李东江;胡志辉;张庆;;~(13)N-氨水动态心肌灌注显像标准化规程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年01期

4 杜秋红;王丽娟;;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年04期

5 高瞻;;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年02期

6 潘桂霞;彭烨;;探讨影响心肌灌注显像质量的因素[J];当代医学;2012年26期

7 范成中;;心肌灌注显像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7年04期

8 杨金兰;贾晓春;杜玉洁;张桂青;;心肌灌注显像30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20期

9 程旭;心肌灌注显像常见伪影分析[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4年03期

10 何作祥;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欣;张延军;丁荣晶;旅朝霞;杜雪梅;解静慧;郑平伟;刘岩岩;;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分析[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邵亚辉;赵修义;田军;;围手术期肺癌患者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功能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宁艳丽;楼岑;黄中柯;史国华;;心肌灌注显像对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及预后评价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明浩;全成旭;李明杰;;心肌灌注显像患者的淋巴细胞中诱导放射性适应反应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张军;李林法;朱阳军;;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决策制定中的潜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王澎;董峰;王任飞;贾强;张富海;;心肌灌注显像中的散射伪影及其改善方法分析[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黄克敏;冯彦林;温广华;;不同体位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左心室下后壁影响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谢建;闫新慧;孙海舟;王子超;高传玉;;探讨在SPECT心肌灌注显像靶心图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方法[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军;李林法;朱阳军;;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决策制定中的潜在价值[A];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田丛娜;魏红星;张晓丽;;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功能以及与磁共振成像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康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教授 王劏;核心脏病学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期待政策利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卫华;~(99m)TcN-NOET MPI临床应用研究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汪奇;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心肌灌注显像指导冠心病诊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韩萍萍;冠心病的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木胡牙提;临床心电生理学系列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2年

5 郭小闪;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代谢综合征及评价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及弟;CT衰减校正对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乐乐;~(99)Tc~m-替曲膦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3 王珊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测定左室内径及其与心肌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4 孙璐冰;同机呼气末屏气钙化积分CT扫描用于SPECT心肌灌注显像衰减校正的可行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8年

5 陶宁超;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左室收缩模式对CRT反应性的预测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6 武霞;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11年

7 李祥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心肌病变中的研究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谢振宏;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01)铊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布机制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清岩;影响脂质排泄因素对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吴志勇;糖耐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对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响[D];江西医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777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777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d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