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软骨损伤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06:47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确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软骨损伤的有效性,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研究方法:(1)实验分组: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hUCM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rBMMSC)、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前三组进行软骨损伤造模,并在造模后一周内分别移植入hUCMSC、rBMMSC、生理盐水,第四组进行假手术作空白对照。(2)实验动物于细胞移植4周、8周后分批取材,进行临床特征的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糖胺多糖(GAG)含量检测、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综合评价其损伤软骨的修复情况。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细胞移植4周、8周后分批取材,取材之前观察各实验组手术侧关节,关节无积液、挛缩、粘连现象出现,关节活动度正常。细胞移植4周后,各实验分组的缺损区均未形成有效填充;8周后,hUCMSC组缺损区有明显的新生组织填充,约占缺损区域的1/2;rBMMSC组缺损区新生组织约占缺损区域的1/3。(2)组织学染色:细胞移植4周后,hUCMSC组新生细胞形状为扁平形,排列紊乱而紧密;8周后,hUCMSC组新生细胞趋于圆形,细胞排列松散,但有向正常细胞排列形式排列的趋势。(3)免疫组化:hUCMSC组新生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略高于正常组,而Ⅱ型胶原表达略低于正常组;rBMMSC组新生组织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更接近于正常组;另外hUCMSC组和rBMMSC组新生组织MMP13的表达均比正常组高很多。(4)GAG含量:细胞移植4周后,hUCMSC组的GAG含量是盐水组的10倍(P﹤0.05),rBMMSC组的是盐水组的8倍(P﹤0.05);8周后,hUCMSC组GAG含量是盐水组的4.5倍(P﹤0.05),rBMMSC组的是盐水组的3.5倍(P﹤0.05)。(5)生物力学性能:细胞移植4周后,hUCMSC组和rBMMSC组的最大载荷约为生理盐水组的2倍,但是远低于正常组(P﹤0.05);8周后,hUCMSC组的最大载荷约为生理盐水组的3倍,约为正常组的2/5(P﹤0.05),rBMMSC组的最大载荷约为生理盐水组的2倍,约为正常组的1/5(P﹤0.05)。研究结论:hUCMSC组与rBMMSC组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其中hUCMSC组修复速度较快,但新生组织是纤维软骨与透明软骨的复合体。rBMMSC组修复速度较慢,新生组织是更接近于正常软骨的透明软骨;功能性上二者的新生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均有较大差距。同时实验动物移植细胞后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无肿瘤、畸形出现,但免疫组化提示二者的新生组织有诱发骨关节炎的风险。
【学位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873
【部分图文】:

细胞移植,软骨损伤,整体观察,红色


- 24 -图 1-B 细胞移植 8 周后整体观察软骨修复区注:红色标注内为软骨损伤修复区.2 组织学染色如图 2-A 正常软骨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序排列,细胞核蓝染,细胞质红;细胞移植 4 周后:hUCMSC 组新生细胞形状为扁平形,排列紊乱而紧密,胞质染色略浅;rBMMSC 组与生理盐水组仅缺损区域的表面有一层细胞生成图 2-A)。细胞移植 8 周后:hUCMSC 组新生细胞趋于圆形,细胞排列松散,但有向常细胞排列形式排列的趋势,细胞质染色较浅,新生细胞与正常细胞界限明;rBMMSC 组新生细胞为扁平形,排列紧密,有向正常细胞排列形式排列的

细胞移植,HE染色,软骨损伤,移植治疗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软骨损伤的有效性研究趋势,细胞质染色略浅,新生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界限不是很明显;生理盐水组仅缺损区域表面有一层细胞生成(图 2-B)。

细胞移植,HE染色,Ⅱ型胶原,Ⅰ型胶原


图 2-B 细胞移植 8 周后软骨修复区 HE 染色注:软骨细胞细胞核蓝染,细胞质红染(X200)4.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中共检测三个目标蛋白,其中Ⅰ型胶原是纤维软骨的标志蛋白,Ⅱ型胶原是透明软骨的标志蛋白,MMP13 是局部炎性反应的标志蛋白。目标胶原蛋白为棕褐色染,棕褐色颜色越深,蛋白表达越高。蛋白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UCMSC 组软骨修复区Ⅰ型胶原表达略高于正常组和 rBMMSC 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图 3-A、图 3-B、表 1、图 4),而Ⅱ型胶原表达略低于正常组和 rBMMSC 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图 5-A、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伟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膝软骨损伤的可行性分析[J];药品评价;2016年24期

2 田林;罗荣宇;蓝崇;魏纪湖;戴子一;;软骨损伤修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的选择[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年05期

3 王宗博;牛广明;于静红;吴琼;;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10期

4 张渊 ,史战国;软骨损伤的机制与临床用药[J];青海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5 顾承娟;膝半月软骨损伤患者术后护理观察[J];职业与健康;1999年11期

6 赫荣国;马承宣;;髋臼Y形软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7 蒋鑫;;髌骨区域软骨损伤的原因与气功防治[J];上饶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8 高益;瞿玉兴;;MRI对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诊断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09年34期

9 赵斌;邢更彦;;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01期

10 黄伟东;吴华贵;唐坚;;腔镜下射频治疗软骨损伤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薇;生物活性材料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和再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宇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损伤时对间充质干细胞募集和促进分化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史冬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Kartogenin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贾朗;低强度脉冲聚焦超声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性、有效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鑫;骨折及软骨损伤后干细胞迁移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6 汪国友;少阳生骨方对SD大鼠体外软骨细胞培养及在体软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王瑞;新型纳米DNA转运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软骨损伤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8 傅德杰;外侧盘状半月板撕裂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杨滨;髌股关节整体解剖—力学效能分型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10 尹崑;关节液Marker对早期诊断骨关节炎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英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软骨损伤的有效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

2 吕游;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时机与继发性半月板及软骨损伤间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3 陆定贵;软骨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刘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对软骨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王宗博;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磁共振成像序列优化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年

6 邓伟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对关节软骨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叶艳君;核素结合中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王亚磊;关节镜与MRI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9 张波;Hepple Ⅲ-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

10 杨军;计算机处理距骨骨软骨损伤MRI图像测定坏死体积及体外冲击波治疗的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1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891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