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及氟伐他汀对放射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17:07
目的观察维甲酸(RA)、氟伐他汀(FLU)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为放射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雌性的SD大鼠80只,体重(180±20)g,购买后适应环境一周后开始实验。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组):20只;(2)单纯照射组(R组):20只;(3)治疗组(T组):20只;(4)预防组(P组):20只。后3组动物经安定+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后,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P组于照射前7天每天以RA、FLU各10mg/(kg·d)灌胃,T组于照射后次日每天以RA、FLU各10mg/(kg·d)灌胃;另两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实验结束。于照射后5,15,30,60天各时间点上4组各取5只大鼠终止观察,主要观察以下指标:1、肺组织标本病理观察(包括HE染色和胶原纤维染色);2、肺组织标本TGF-β1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染色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T组在照射后5天炎症细胞浸润和肺水肿与R组比较无明显变化。15天泡沫细胞、多形核细胞、巨噬细胞渗出减少。30、60天肺水肿明显减轻,无肺实变发生,炎症细胞渗...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肺组织ToF一pl阳性面积变化图(1o3rnrnZ)
图2肺组织ToF一p一阳性面积变化图(1o3mmZ)注:★尸<0.01与C组比较;.P<0.05与R组比较;▲P<0.01与T组比较3讨论在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部分肺组织因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放射性肺损(Radlation一indueedlunginjury,RP)的病理改变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肺泡是主要损伤部位,基本病变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及肺泡腔萎陷变小[5]。后期肺损伤以肺泡间隔的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逐渐出现肺泡萎缩并由结缔组织填充。RP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放疗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而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3.1大鼠单次放射后肺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在显微结构水平,本实验观察到单纯照射组在照射后sd间质细胞增多,主要为
图1PS评分分组的生存曲线图2病理类型分组的生存曲线,_盼特时润1认担麟朋.、LJ}。二一,。飞L,十。二翻,一,七。刀。1‘”’.‘一“一一一门月﹃U的二E二OO为相的即O习们的的生存时阅生存时阿图3脑转移时间的生存曲线图4近期疗效分组的生存曲线2.2多因素分析按a二0.05标准,运用COX模型逐步法对上述有意义的4个单因素变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肺组织EGFR表达及视黄酸对其影响[J]. 赵娜,赵玉霞,刘丹,陈延治,姚雷. 医学临床研究. 2008(10)
[2]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 李洪升,李宝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18)
[3]放射性肺炎[J]. 梁启宏. 河北医学. 2006(10)
[4]肺部X射线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J]. 杨坤禹,胡豫,Ruebe Claudia,Ruebe Christian.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05)
[5]维甲酸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诱导作用[J]. 周艳红,徐瑞成,呼文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05)
[6]放射性肺损伤[J]. 丁文,郭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09)
[7]放射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 徐钢,李先明. 肿瘤防治研究. 2005(04)
[8]氟伐他汀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研究[J]. 叶江枫,戚好文,范风云,蒙育林,赵峰,石梅,赵一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04)
[9]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评估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J]. 尹勇,于金明,邢力刚. 中华肿瘤杂志. 2003(04)
[10]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临床Ⅰ和Ⅱ期剂量递增试验结果分析[J]. 吴开良,蒋国梁,廖源,钱浩,王丽娟,赵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3(01)
本文编号:3143820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肺组织ToF一pl阳性面积变化图(1o3rnrnZ)
图2肺组织ToF一p一阳性面积变化图(1o3mmZ)注:★尸<0.01与C组比较;.P<0.05与R组比较;▲P<0.01与T组比较3讨论在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部分肺组织因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放射性肺损(Radlation一indueedlunginjury,RP)的病理改变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肺泡是主要损伤部位,基本病变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及肺泡腔萎陷变小[5]。后期肺损伤以肺泡间隔的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逐渐出现肺泡萎缩并由结缔组织填充。RP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放疗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而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3.1大鼠单次放射后肺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在显微结构水平,本实验观察到单纯照射组在照射后sd间质细胞增多,主要为
图1PS评分分组的生存曲线图2病理类型分组的生存曲线,_盼特时润1认担麟朋.、LJ}。二一,。飞L,十。二翻,一,七。刀。1‘”’.‘一“一一一门月﹃U的二E二OO为相的即O习们的的生存时阅生存时阿图3脑转移时间的生存曲线图4近期疗效分组的生存曲线2.2多因素分析按a二0.05标准,运用COX模型逐步法对上述有意义的4个单因素变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肺组织EGFR表达及视黄酸对其影响[J]. 赵娜,赵玉霞,刘丹,陈延治,姚雷. 医学临床研究. 2008(10)
[2]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 李洪升,李宝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18)
[3]放射性肺炎[J]. 梁启宏. 河北医学. 2006(10)
[4]肺部X射线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J]. 杨坤禹,胡豫,Ruebe Claudia,Ruebe Christian.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05)
[5]维甲酸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的诱导作用[J]. 周艳红,徐瑞成,呼文亮.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6(05)
[6]放射性肺损伤[J]. 丁文,郭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09)
[7]放射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 徐钢,李先明. 肿瘤防治研究. 2005(04)
[8]氟伐他汀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研究[J]. 叶江枫,戚好文,范风云,蒙育林,赵峰,石梅,赵一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04)
[9]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评估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J]. 尹勇,于金明,邢力刚. 中华肿瘤杂志. 2003(04)
[10]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临床Ⅰ和Ⅱ期剂量递增试验结果分析[J]. 吴开良,蒋国梁,廖源,钱浩,王丽娟,赵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3(01)
本文编号:3143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1438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