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管腔狭窄程度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管腔狭窄程度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探讨能谱CT在去除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硬化伪影从而提高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能谱CT在评价含有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的管腔狭窄程度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患者50例,经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后,进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并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100ml优维显(拜耳医药公司,浓度为370mg/ml),扫描结束后,在升主动脉上划定一个圆形的感兴趣区,得到一条时间-密度曲线,选择并计算该曲线的峰值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增加4~5s,作为正式冠状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图像重组,扫描结束后重组出1.25mm层厚120kVp图像及能谱图像。并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GE Medical Systems)对所有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应用viewer软件进行分析。50例患者根据扫描方式按重复测量的方法分为120kvp组、V-IVUS(120kvp)组、能谱图像组、V-IVUS(能谱图像)组、CAG组,两两比较含钙化斑块的血管节段的血管狭窄情况。由我科两位主治及以上级别的心脏影像医师共同评价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数量及病变狭窄程度。分别将120kvp、能谱图像、V-IVUS图像与CAG图像分析,并分别计算几种检查方法与CAG图像差异性。 结果: 分别在冠状动脉120kvp图像及能谱图像上分析50例患者的200支血管分支(分别为RCA、LM、LAD、LCX),在MIP和CPR图像上测量斑块的CT值,诸血管分支中含有钙化斑块数量的结果显示:120kvp图像及能谱CT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共显示钙化斑块223个,其中前降支病变数量最多。由此可见,在钙化斑块的诊断中,120kvp与能谱CT CTA和CAG的诊断均较准确。 50例患者按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分为15节段计算,在总共750节段中,减去无钙化斑块的552节段与不参与评估的60节段(其中21节段图像运动伪影重,39节段血管直径1.5mm或解剖结构缺如),共显示138节段血管可以进行评估。 手动调节keV值,随着keV增高,血管管壁周围的硬化束伪影逐渐减少,钙化斑块显示更加清晰,血管管腔及管壁也逐渐清晰显示;但是随着keV的增高,钙化斑块的直径逐渐变小,周围组织对比度也跟着降低了。 70keV图像较120kVp图像硬化束伪影略多,钙化斑块及血管管壁显示欠清晰,80keV与120kVp图像质量相仿;在高keV范围内(100~140keV)图像质量相仿。随着keV增加,主观评分的均值增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120~140keV范围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keV图像评分与120kVp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单能量水平与120kVp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keV增加,主观评分的均值增高,且120~140keV范围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标准,分别计算出宝石能谱CT120~140keV的准确性,可见与CAG结果相比,120keV的准确性最高,因此,认为120keV为能谱CT显示冠状动脉的最佳keV值。 将显示的138节段血管用120keV的能谱图像制作仿真血管内超声图像(V-IVUS),与CAG图像相比较。分别将120kvp、V-IVUS(120kvp)图像与CAG图像分析,,分析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kvp与120kev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将120kev、V-IVUS(120kev)图像与CAG图像分析,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几种方法两两比较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120kvp、V-IVUS(120kvp)、120kev、V-IVUS(120kev)图像与CAG图像比较,准确率分别为92.0%、93.4%、94.9%、95.7%。 结论: 1.能谱CT冠状动脉CTA成像对于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度,并且有助于避免冠状动脉正常或尚未达到介入治疗指证(指无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做有创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满足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筛选要求。 2.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硬化束伪影,其中高能量水平(120~140keV)去除硬化束伪影效果更佳,综合周围图像对比度分析,本研究认为120keV为理想重建能量水平。 3.仿真血管内超声可以准确的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有助于临床对冠心病的全面评估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关键词】:能谱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 狭窄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16.2;R543.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英文缩略词表14-15
- 第1章 前言15-17
- 第2章 综述17-26
- 2.1 多层螺旋 CT 的发展17-18
- 2.2 能谱 CT 的原理18
- 2.3 能谱 CT 的分析技术及临床应用18-22
- 2.3.1 单能量成像18-20
- 2.3.2 能谱曲线20
- 2.3.3 物质分离与定量20-21
- 2.3.4 有效原子序数21
- 2.3.5 低剂量、高清成像21-22
- 2.4 宝石能谱 CT 存在的不足22
- 2.5 能谱 CT 的展望22-23
- 参考文献23-26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26-31
- 3.1 研究对象26
- 3.2 设备与重建技术26-28
- 3.2.1 能谱 CT 冠状动脉成像(CTA)26-28
- 3.2.2 冠状动脉造影(CAG)28
- 3.3 方法28
- 3.4 结果判定28-30
- 3.4.1 图像质量分析28-29
- 3.4.2 冠状动脉节段的划分29
- 3.4.3 血管狭窄的分析29-30
- 3.5 统计学方法30-31
- 第4章 结果31-37
- 4.1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数量的显示31
- 4.2 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估31-33
- 4.2.1 能谱 CT 与 120kvp 图像质量主观评估:32-33
- 4.2.4 能谱 CT 最佳 keV 的选择33
- 4.3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血管狭窄率的分析33-37
- 第5章 讨论37-44
- 5.1 冠状动脉 CT 成像对钙化斑块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37-38
- 5.2 能谱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特点及优势38-39
- 5.3 能谱 CT 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去伪影的应用39-42
- 5.3.1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硬化伪影的产生机制39-40
- 5.3.2 能谱 CT 去除动脉硬化伪影技术原理40-41
- 5.3.3 能谱 CT 单能量图像去除伪影临床评价41-42
- 5.4 仿真血管内超声(V-IVUS)在血管狭窄率的应用42-43
- 5.4.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的评估:42
- 5.4.2 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42-43
- 5.5 局限性及展望43-44
- 第6章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9
- 附图49-5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建伟,张丽,陈志强,邢宇翔,高河伟;工业CT图像的伪影成因和校正方法综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年03期
2 赵丽琴;贺文;李剑颖;陈疆红;胡志海;张锐;;能谱CT对门静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年03期
3 任庆国;滑炎卿;李剑颖;;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傅健,路宏年;扇束X射线ICT中环状伪影的一种校正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6期
5 杨伟洪;沈新平;潘娜;向先俊;胡小红;;能谱CT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的初步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6 张俊;李磊;张峰;陆利忠;闫镔;;X射线CT射束硬化校正方法综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1期
7 吴兴旺;刘斌;王乐;王洁;王万勤;周勇;李小虎;张帅;陈恳;沈云;;宝石CT能谱成像血基图与Hb、总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6期
8 黄科峰;周宝成;黄金山;黎颖;宋君;孟安起;王中宁;曾社平;韩金安;姜小平;黎昌华;曹会志;陈恳;;能谱CT有效平均原子序数对离体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1年04期
9 曾钢;郁忠强;阎永廉;;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射束硬化校正方法[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年02期
10 陈克敏;林晓珠;;CT能谱成像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及展望[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8期
本文关键词: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管腔狭窄程度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3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