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转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9 07:39
目的分析无症状感染转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胸部CT表现,提高对无症状感染COVID-19的影像认识。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17例无症状感染转确诊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7个月~83岁,中位年龄37岁,均为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行胸部CT平扫。对患者临床分型、病灶分布及累及肺叶情况、病灶形态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7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均有流行病学史,临床分型7例(7/17)为轻型,无胸部CT异常表现;10例(10/17)为普通型;无重型及危重型。普通型中2例(2/10)无胸部CT异常,8例(8/10)胸部CT可见病灶分布,左肺上叶0例,左肺下叶6(6/8)例,右肺上叶2例(2/8),右肺中叶1例(1/8),右肺下叶4例(4/8);仅左肺分布4例(4/8),仅右肺分布2例(2/8),双肺分布2例(2/8)。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小片实变,多分布于肺外带、胸膜下;短期复查预后较好。结论无症状感染转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以轻型及普通型为主,病变范围小,累及肺叶少,磨玻璃阴影为主,吸收较快,胸部CT在...
【文章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24(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1岁女性COVID-19普通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 d后胸部CT影像
36岁女性COVID-19普通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 d后胸部CT影像
常规胸部CT密度分辨率较高,薄层高分辨率CT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因其层间距更小、分辨率更高,胸部病灶的细微结构能够更为准确地显示,从而检出普通X射线平片无法识别和常规CT无法明确诊断的病灶,现已成为COVID-19筛查和诊断强推荐的首选检查方式之一[10],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检查。普通X射线检查虽然空间分辨率好,但密度分辨率较差,肺部病灶漏诊率高,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以GGO与小片实变表现为主,普通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及准确评价,故不作推荐。胸部CT示COVID-19病灶多位于肺外带、胸膜下,下肺多见;病灶多呈小叶性、楔形或扇形,也可呈类圆形、斑片状;病灶密度不均,多呈淡薄的GGO,内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或小叶间隔局部网格状增厚。随着病变进展,COVID-19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病灶,以双肺下野分布为主[11],呈双侧非对称性胸膜下楔形或扇形分布,以背侧胸膜下区及肺底多见,部分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GGO在肺泡内渗出液增多时可实变,呈节段性或小叶性分布的软组织密度影或致密条索,一般无胸腔积液、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笔者分析因密切接触了COVID-19确诊病例前来医院检查的17例无症状感染转确诊患者的胸部CT影像表现,部分病例(9例)胸部CT未见异常表现,确诊后临床分型为轻型(7例)、普通型(2例),可见早期胸部CT无异常、无症状感染者确诊后病情较轻,胸部CT未发现病灶可能由于病毒主要潜伏在上呼吸道,因此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及核酸阳性诊断;部分病例(8例)胸部CT可见病灶,研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胸部病灶数量较少(病灶仅见于1个肺叶5例),多位于肺外周胸膜下,以下肺叶多见(8例均符合);部分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2例),主要以GGO及小片实变为主(8例均符合),其间可见增粗的血管影,且病灶范围较小,病灶主要为胸膜下、肺外周带分布,且下叶、背侧更易受累。可见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膜下、肺外周带数量较少、范围较小的GGO及实变影,累及肺间质为主,偶可见纤维条索。究其原因,GGO的形成可能是肺泡壁由于炎性细胞因子的侵袭而增厚,肺泡内浆液性炎性渗出所致[12];实变影形成可能是由于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检查时间较晚,肺泡内炎性渗出增多而发展为实变影[13]。纤维条索灶的比例较低(1例),目前多认为是肺组织修复期或缓解期表现,考虑可能患者检查时间较病毒感染时间晚所致。笔者研究所有病例均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亦无转为重症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J]. ChineseSocietyofRadi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04)
[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J].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程虹,邓通,范逸品,方程,黄笛,黄璐琦,黄桥,韩勇,胡波,胡芬,李柄辉,李一荣,梁科,林丽开,罗丽莎,马晶,马琳璐,彭志勇,潘运宝,潘振宇,任学群,孙慧敏,王莹,王云云,翁鸿,韦超洁,吴东方,夏剑,熊勇,徐海波,姚晓梅,叶太生,袁玉峰,张笑春,张莹雯,张银高,张华敏,赵剡,赵明娟,訾豪,曾宪涛,王永炎,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01)
本文编号:3464248
【文章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24(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1岁女性COVID-19普通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 d后胸部CT影像
36岁女性COVID-19普通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 d后胸部CT影像
常规胸部CT密度分辨率较高,薄层高分辨率CT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因其层间距更小、分辨率更高,胸部病灶的细微结构能够更为准确地显示,从而检出普通X射线平片无法识别和常规CT无法明确诊断的病灶,现已成为COVID-19筛查和诊断强推荐的首选检查方式之一[10],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检查。普通X射线检查虽然空间分辨率好,但密度分辨率较差,肺部病灶漏诊率高,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以GGO与小片实变表现为主,普通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及准确评价,故不作推荐。胸部CT示COVID-19病灶多位于肺外带、胸膜下,下肺多见;病灶多呈小叶性、楔形或扇形,也可呈类圆形、斑片状;病灶密度不均,多呈淡薄的GGO,内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或小叶间隔局部网格状增厚。随着病变进展,COVID-19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病灶,以双肺下野分布为主[11],呈双侧非对称性胸膜下楔形或扇形分布,以背侧胸膜下区及肺底多见,部分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GGO在肺泡内渗出液增多时可实变,呈节段性或小叶性分布的软组织密度影或致密条索,一般无胸腔积液、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笔者分析因密切接触了COVID-19确诊病例前来医院检查的17例无症状感染转确诊患者的胸部CT影像表现,部分病例(9例)胸部CT未见异常表现,确诊后临床分型为轻型(7例)、普通型(2例),可见早期胸部CT无异常、无症状感染者确诊后病情较轻,胸部CT未发现病灶可能由于病毒主要潜伏在上呼吸道,因此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及核酸阳性诊断;部分病例(8例)胸部CT可见病灶,研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胸部病灶数量较少(病灶仅见于1个肺叶5例),多位于肺外周胸膜下,以下肺叶多见(8例均符合);部分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2例),主要以GGO及小片实变为主(8例均符合),其间可见增粗的血管影,且病灶范围较小,病灶主要为胸膜下、肺外周带分布,且下叶、背侧更易受累。可见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胸膜下、肺外周带数量较少、范围较小的GGO及实变影,累及肺间质为主,偶可见纤维条索。究其原因,GGO的形成可能是肺泡壁由于炎性细胞因子的侵袭而增厚,肺泡内浆液性炎性渗出所致[12];实变影形成可能是由于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检查时间较晚,肺泡内炎性渗出增多而发展为实变影[13]。纤维条索灶的比例较低(1例),目前多认为是肺组织修复期或缓解期表现,考虑可能患者检查时间较病毒感染时间晚所致。笔者研究所有病例均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及胸腔积液,亦无转为重症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J]. ChineseSocietyofRadi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04)
[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J]. 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程虹,邓通,范逸品,方程,黄笛,黄璐琦,黄桥,韩勇,胡波,胡芬,李柄辉,李一荣,梁科,林丽开,罗丽莎,马晶,马琳璐,彭志勇,潘运宝,潘振宇,任学群,孙慧敏,王莹,王云云,翁鸿,韦超洁,吴东方,夏剑,熊勇,徐海波,姚晓梅,叶太生,袁玉峰,张笑春,张莹雯,张银高,张华敏,赵剡,赵明娟,訾豪,曾宪涛,王永炎,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课题组.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01)
本文编号:3464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4642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