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对比剂方案结合CARE技术在冠脉CTA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13 05:39
目的评价根据体重计算所得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结合CT智能最佳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和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术所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探讨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结合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的“双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扫描方案,旨在能够在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同时,提供能达到诊断疾病目的的较高质量图像。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1月就诊于天津市北辰医院、临床医生怀疑可能存在冠心病、并计划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90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kv、智能最佳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技术,B、C组采用智能最佳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和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A、C组对比剂用法采用0.8ml/kg、流速5 ml/s,B组对比剂注射速度(V)都根据患者体重个性化调整,其中V=对比剂注射速度与体重的比值(λ值)×体重,对比剂注射总量=V×(5+S)S为扫描时间,扫描时间通过平扫期确定,λ值为0.06 ml·kg-1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冠状动脉图像评分标准图示,从左到右4一1分4321
主动脉根部、冠脉近端ROI选择及面积标准
27图 3 A 组 男性 45 岁,BMI 20.1 kg/m2,使用 120kv,对比剂采用 0.8ml/kg、流速 5 ml/s,图像质量评分 4 分,血管清晰、连续。B 组 女性 48 岁,BMI21kg/m2,使用 Care 技术,对比剂采用λ 值 0.06ml kg-1s-1,图像质量评分 3分,血管边缘略毛糙,管腔情况显示尚清晰;C 组 男性 42 岁,BMI 22.1 kg/m2使用 Care 技术,对比剂采用 0.8ml/kg、流速 5 ml/s,图像质量评分 3.8 分,清晰度稍差,管腔情况显示尚清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技术降低颈部肿大淋巴结CT扫描的辐射剂量[J]. 李青青,吴莉,江杰,康少磊,黄朵,杨亚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01)
[2]能谱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J]. 高永广,师毅冰,刘松涛,郝敬明,赵宝忠,李广超,王涛. 安徽医药. 2015(02)
[3]双低扫描结合迭代重建在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检查风险中的应用研究[J]. 刘刚,毛旭,何慧,冯昭,张远英,杨卫国.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 (11)
[4]CARE技术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 韩雪,王朝晖,郑新,张凤全,刘军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10)
[5]冠状动脉CT成像研究及新进展[J]. 龚梅林,杨庆军,李康. 四川医学. 2014(08)
[6]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2014(07)
[7]高灵敏度探测器结合迭代重建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价值[J]. 王怡宁,曹剑,孔令燕,林路,薛华丹,李烁,宋兰,王志伟,周慷,王沄,金征宇.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4 (02)
[8]Minidose技术在双源CT心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J]. 钱波,李强,徐烈富,孟名柱,潘昌杰,钱农. 放射学实践. 2013(12)
[9]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和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对降低颞骨扫描辐射剂量的比较[J]. 杨石平,吴莉,王勇,韩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11)
[10]降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剂量在前瞻性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高级迭代重建算法的应用价值[J]. 苟文静,刘士远,萧毅,于红,李琼,陈如谭.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08)
本文编号:3492430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冠状动脉图像评分标准图示,从左到右4一1分4321
主动脉根部、冠脉近端ROI选择及面积标准
27图 3 A 组 男性 45 岁,BMI 20.1 kg/m2,使用 120kv,对比剂采用 0.8ml/kg、流速 5 ml/s,图像质量评分 4 分,血管清晰、连续。B 组 女性 48 岁,BMI21kg/m2,使用 Care 技术,对比剂采用λ 值 0.06ml kg-1s-1,图像质量评分 3分,血管边缘略毛糙,管腔情况显示尚清晰;C 组 男性 42 岁,BMI 22.1 kg/m2使用 Care 技术,对比剂采用 0.8ml/kg、流速 5 ml/s,图像质量评分 3.8 分,清晰度稍差,管腔情况显示尚清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技术降低颈部肿大淋巴结CT扫描的辐射剂量[J]. 李青青,吴莉,江杰,康少磊,黄朵,杨亚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01)
[2]能谱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J]. 高永广,师毅冰,刘松涛,郝敬明,赵宝忠,李广超,王涛. 安徽医药. 2015(02)
[3]双低扫描结合迭代重建在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检查风险中的应用研究[J]. 刘刚,毛旭,何慧,冯昭,张远英,杨卫国.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 (11)
[4]CARE技术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 韩雪,王朝晖,郑新,张凤全,刘军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10)
[5]冠状动脉CT成像研究及新进展[J]. 龚梅林,杨庆军,李康. 四川医学. 2014(08)
[6]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2014(07)
[7]高灵敏度探测器结合迭代重建在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价值[J]. 王怡宁,曹剑,孔令燕,林路,薛华丹,李烁,宋兰,王志伟,周慷,王沄,金征宇.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4 (02)
[8]Minidose技术在双源CT心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J]. 钱波,李强,徐烈富,孟名柱,潘昌杰,钱农. 放射学实践. 2013(12)
[9]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和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对降低颞骨扫描辐射剂量的比较[J]. 杨石平,吴莉,王勇,韩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11)
[10]降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剂量在前瞻性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高级迭代重建算法的应用价值[J]. 苟文静,刘士远,萧毅,于红,李琼,陈如谭.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08)
本文编号:3492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4924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