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频超声对比研究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小腿段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
本文关键词:应用高频超声对比研究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小腿段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目前,有研究报道运动训练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运动等机械刺激可使动脉管径及管壁厚度发生显著而快速的变化,进而导致动脉重构。而当前虽有较多研究表明长期运动可以改变相应受力部位的血管内径,但是运动员的血管管径特征完全是由后天运动引起的,还是由于运动员的血管管径先天就与非运动员存在差异而被先天“预选”,国内外尚未见明确报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小腿段动脉是下肢运动的主要作用部位,变化相对显著。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欲对运动员及非运动员的小腿段动脉特点进行研究。目的:探讨运动员血管管径是否与非运动员存在先天性差异,以期为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标准,同时研究运动对下肢动脉所产生的影响,引导人们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本研究实验组人员共96人(男54人,女42人),年龄14-27岁,均为当地体育局及体育学院的职业长、短跑及自行车运动员,从事职业体育训练时间5个月-11年不等;另选取同年龄段的青年人作为对照组,共108人(男50人,女58人),年龄18-32岁,均为无长期运动习惯的健康人群。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5~15MHZ.。对受检者分别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的超声影像学检查,二维超声观察并测量血管内径(inner diameter,ID)、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频谱多普勒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加速度(acceleration,Ac)等参数。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结果:1、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各指标的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ID、IMT、PSV、PI、RI、Ac各指标的比较发现,仅实验组胫后动脉Ac(t=2.629,P=0.010)的左右两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其余指标及对照组所有指标在左右两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比较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ID、IMT、PSV、PI、RI、Ac各指标的比较发现,胫前动脉ID(t=-3.323,P=0.001)、IMT(t=4.488,P0.001)、PSV(t=2.659,P=0.008)、PI(t=2.699,P=0.007),胫后动脉ID(t=2.245,P=0.025)、IMT(t=5.834,P0.001)、PI(t=3.601,P0.001)、RI(t=-5.789,P0.001)、右侧Ac(t=2.579,P=0.011)及腓动脉ID(t=-3.692,P0.001)、IMT(t=3.210,P=0.001)、Ac(t=3.143,P=0.002)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指标中,3根动脉的ID均为实验组大于对照组,IMT实验组小于对照组。3、实验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ID及IMT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在不同运动时间之间ID、IMT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运动时间增加,ID逐渐增加,IMT逐渐减小。4、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ID与实验组A、B、C组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ID与实验组B组腓动脉及C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的I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下肢运动训练可使动脉管径增大,且随运动年限增加而增大。2、下肢运动训练可减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提高下肢动脉顺应性。至于本研究结果中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血管管径不存在先天性差异这一点,与我们临床工作中的发现有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也可能是本研究中对照组原本就存在部分有运动天赋者,只是并未做职业运动员且日常运动量较少而被入选导致。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内径 内膜-中层厚度 收缩期峰值流速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加速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1;R87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5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15-16
- 第1章 引言16-19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19-22
- 2.1 一般资料19
- 2.1.1 基本资料19
- 2.1.2 实验组分组19
- 2.2 检查方法19-20
- 2.3 质量控制20
- 2.4 数据统计及分析20-22
- 第3章 结果22-30
-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信息构成均衡性检验22
- 3.2 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各指标比较22-25
- 3.2.1 实验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各指标比较22-23
- 3.2.2 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各指标比较23-25
- 3.3 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25-27
- 3.3.1 胫前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25
- 3.3.2 胫后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25-26
- 3.3.3 腓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26-27
- 3.4 实验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内径及IMT比较27-29
- 3.4.1 胫前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ID及IMT比较27
- 3.4.2 胫后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ID及IMT比较27-28
- 3.4.3 腓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ID及IMT比较28-29
- 3.5 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ID与实验组A、B、C组的比较29-30
- 第4章 讨论30-36
- 4.1 实验组及对照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侧别比较分析31
- 4.2 运动对下肢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分析31-35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内径的先天性差异分析35-36
- 第5章 结论36-37
- 综述37-46
- 参考文献46-56
- 附图56-5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斌;申华;陈哲夫;王洁群;覃开蓉;;急性自行车运动干预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女篮运动员与普通女性的比较[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年05期
2 许思毛;莫伟彬;刘卫国;;耐力运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作用及其机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王文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分析[J];广西医学;2013年11期
4 苏艳平;康秀英;;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狭窄颈动脉修复前后的流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范学辉;张清安;胡柏平;宋伟;;有氧运动与山楂籽油干预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刘梅梅;肖继;唐朝克;;血管健康促进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命的化学;2010年05期
7 金其贯;张美玲;潘艳娟;罗强;陈宝;邓玉强;;有氧运动和大豆多肽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形成和血脂代谢的干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刘运涌;刘洪香;;颈动脉系TIA患者颅外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1期
9 危当恒;王贵学;王佐;杨力;邓林红;刘录山;唐朝克;;剪切应力对家兔血管内膜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6期
10 胡江亭;张蕴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血清hs-CRP和脂代谢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应用高频超声对比研究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小腿段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6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