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技术对肝癌门静脉癌栓临床疗效的回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4:08

  本文关键词: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技术对肝癌门静脉癌栓临床疗效的回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6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三期增强CT/MRI影像学特点,并与首次行TACE治疗时的肝动脉DSA特点进行对照,评价门静脉癌栓的动脉供血特征,为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行肝动脉TACE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分析TACE联合门静脉癌栓腔内治疗结果,试图寻找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新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中医院近3年5个月期间(2012年6月-2015年11月)66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MR和肝动脉DSA等影像学资料,观察增强CT/MR图像上门静脉癌栓的强化特点,门静脉癌栓造成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66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16例,年龄29岁-72岁,中位年龄47.5岁。66例患者根据介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纯TACE治疗组(n=35例),研究组为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组(n=31例)。门静脉腔内治疗组包括门静脉支架植入术,门静脉腔内125I粒子条植入术和门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等腔内治疗技术。66例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均采用TACE治疗,随后均间断进行TACE治疗。研究组在首次TACE治疗后一周进行门静脉腔内治疗,采用彩超和DSA联合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入路,施行相应的腔内治疗操作。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结果、生存状况和不良反应。重点观察门静脉癌栓行TACE治疗后其内碘油沉积情况,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后门静脉血流再通情况和肝功能改善程度。统计学方法包括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使用Log-Rank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门静脉癌栓分布等)无明显差异(P>0.05)。2.6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增强CT/MR显示门静脉癌栓的强化特点为门静脉腔内出现不规则充盈缺损,强化程度不一,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并可见肝门周围杂乱侧枝循环;肝动脉DSA特点为肝门区条纹状、雪花状不规则肿瘤染色影,门静脉内癌栓性充盈缺损,门静脉管腔狭窄,完全闭塞者门静脉未见显影,门脉主干走行区见海绵样静脉显影(门脉海绵样变)。门静脉癌栓血管丰富时可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瘘。增强CT/MR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肝动脉DSA更能够直观地显示门静脉血流的速度,门静脉癌栓所致的门静脉侧枝循环,肝动脉向癌栓供血以及肝动脉-门静脉瘘等。TACE治疗后门静脉癌栓内均可见碘油沉积,但碘油密度差别较大,碘油的密度与癌栓供血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有关,也与是否存在肝动脉-门静脉瘘有关。3.66例患者均接受了平均2.5次的TACE治疗,结果显示TACE对原发癌灶及门静脉癌栓均有明确的疗效,治疗后肝功能损害能够在2周左右恢复到术前的水平,说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对TACE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4.3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采用彩超联合DSA电视透视引导行门静脉分支穿刺均获得成功,导丝、导管等介入器材能够顺利通过门静脉癌栓段进入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31例患者中进行门静脉支架植入15例、门静脉支架植入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9例、门静脉支架植入联合门静脉癌栓射频导管消融治疗7例。经皮穿刺门静脉腔内治疗后即时门静脉主干血流通畅,门静脉分支血流灌注明显改善,门静脉期肝实质造影剂染色程度增加,染色范围扩大。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显著。5.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4个月,术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77.4%、58.1%、29%;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7.6个月,术后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0%、11.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本回顾性研究显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癌栓与肝脏原发灶一样为富血管性的,主要是肝动脉分支供血,十二指肠动脉分支常常参与门静脉癌栓的供血。2.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行TACE治疗后,癌栓内可见碘油沉积,说明TACE治疗对门静脉癌栓同样有治疗作用,门静脉癌栓不是TACE治疗的禁忌症。3.经皮穿刺门静脉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可以即时开通门静脉主干血流,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较单纯TACE治疗显著。4.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量有限,随访时间尚短,两者疗效的比较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及完善其科学性。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化疗栓塞 支架 ~(125)I粒子条 射频导管 射频消融术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R730.44;R445.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2-17
  • 一、现代医学对门静脉癌栓的认识12-13
  • (一) 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12
  • (二) 门静脉癌栓的生物学特性12
  • (三) 门静脉癌栓的分型12-13
  • (四) 门静脉癌栓的诊断13
  • 二、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方法13-16
  • (一)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13-14
  • (二) 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治疗14-15
  • (三) 门静脉支架植入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15
  • (四) 门静脉支架植入联合癌栓射频导管消融治疗15-16
  • 三、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治疗发展趋势16-17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17-30
  • 一、资料与方法17-21
  • (一) 临床资料17-18
  • (二) 分组18-19
  • (三) 治疗方法19-20
  • (四) 随访20
  • (五) 临床疗效的评价20-21
  • (六) 统计学分析21
  • 二、结果21-25
  • (一) 临床一般情况的比较21-22
  • (二) 肝内原发肿瘤及癌栓疗效的评估22-23
  • (三) 术后血清AFP变化情况23
  • (四) 术后生存率比较23-24
  • (五) 术后并发症的评价24-25
  • 三、讨论与分析25-30
  • (一) 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病理基础及对预后的影响25
  • (二) 门静脉癌栓的血液供应研究及TACE对门静脉癌栓的疗效25-26
  • (三) 经皮穿刺门静脉腔内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26-28
  • (四)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综合介入治疗分析28-29
  • (五) 存在的不足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5
  • 附录35-47
  • 致谢47-48
  • 附件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振鑫;伴巨体门静脉癌栓的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灶的切除[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6期

2 唐晓君;彩超诊断门静脉癌栓的价值[J];职业与健康;2004年11期

3 郭久君;超声诊断门静脉癌栓的分析[J];重庆医学;2005年10期

4 刘雪云;王建宏;;彩超诊断门静脉癌栓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22期

5 王江涛;周胜利;;~(125)I粒子植入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初步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10期

6 王丽娟,王亚洲,王良;彩色多普勒在门静脉癌栓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1999年04期

7 刘安重,陈孝平;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肝胆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8 苏小康;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癌症;2001年11期

9 王永忠,王枫;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2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02年05期

10 赵阳;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东荣;丁丹;刘媛;;门静脉癌栓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朱希松;吴渭贤;章跃武;毛明香;张露刚;;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3 郑盛;唐映梅;尤丽英;杨晋辉;;双途径化疗对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李志欣;刘秀荣;高登鹏;;双介入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吴丹西;;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管清;张居杰;杨东霞;李军;;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同时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超声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邱国钦;罗鹏飞;陈玉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的现状[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邱国钦;罗鹏飞;陈玉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的现状[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肖中华;;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邓晓军;黄一成;李振洪;李立志;侯海玲;;氩氦刀联合肝动脉门静脉置泵双灌注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德荣;中山医院创“优化治疗模式”[N];健康报;2005年

2 ;黄金昶:中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对策及疗效比较[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顾泳;突破三个月“生死线”[N];解放日报;2006年

5 冯世容 朱锦柳;术后以介入治疗为主[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成;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其血清诊断预测模型的建立[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峰;兔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生物学行为和TACE治疗效果的影像学监测[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媚;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技术对肝癌门静脉癌栓临床疗效的回顾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张彪;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门静脉癌栓的局部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范炜;高强度超声联合阿霉素治疗实验性门静脉癌栓[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4 孟海鹏;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癌手术远期预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5 曹吉东;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6 梁培广;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原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生存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黄志坚;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附85例报告)[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魏绪勇;伴门静脉癌栓肝癌的蛋白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仕雷;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10 薛峰;肝癌切除患者门静脉癌栓的分布状况及手术预后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TACE联合门静脉腔内治疗技术对肝癌门静脉癌栓临床疗效的回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435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