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鉴别中的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鉴别中的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与目的: 肝脏是肿瘤的好发器官之一,恶性肿瘤居多,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与肝转移瘤最为常见。肝脏恶性肿瘤的正确诊断和鉴别对于后续性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肝脏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影像医学,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水平。但在临床实践中,依然有部分病灶由于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而诊断和鉴别困难。随着目前能谱CT在临床中的开展应用,基于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分析、基物质对图像分析等原理的多参数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CT评估参数单一、混合能量图像等缺点,在疾病的诊断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但目前,能谱CT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价值、不同评估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敏感的评估参数的筛选等都亟待进一步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对一组HCC和肝脏转移瘤的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CT能谱成像在HCC、HCC转移灶及肝转移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肝脏三期对比剂增强扫描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2~81岁,中位年龄56岁,包括15例HCC及16例肝转移瘤患者。能谱CT扫描采集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像,然后利用GSI Viewer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根据CT图像显示的病灶的特点将所有病灶分为3组:①HCC组:肝内病灶直径≥6cm,且具有典型HCC影像学及临床表现;②HCC转移灶组:为肝内除了较大HCC病灶之外而出现的影像学表现类似的小病灶;③肝转移瘤组:肝外具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且肝脏病变为典型的转移瘤影像学表现。图像分析由一位不知病史和研究目的资深放射学者分别在三期能谱图像上对病灶的边缘与腹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门脉期)及下腔静脉(延迟期)的各个不同能谱参数进行测量,并计算50~70keV下的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水)浓度、标准化铁(水)浓度、标准化水(碘)浓度、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及动静脉碘浓度差等。分析HCC组与HCC转移灶组之间、HCC组与肝转移瘤组之间、HCC转移灶组与肝转移瘤组之间各测量参数值的差异。 结果: 15例HCC均为巨块型肝癌,病灶直径范围为6.0~18.Ocm;除了这些大病灶外,还发现肝内的小转移灶共23个。16例其他肝转移瘤患者共发现病灶43个。HCC转移灶和肝脏其他类型转移瘤的病灶直径范围为0.6~5.7cm。 HCC组与HCC转移灶组相比较,动脉期及门脉期各统计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延迟期HCC组在50、60、70keV下标准化CT值分别为0.760±0.113、0.815±0.112、0.858±0.122,HCC转移灶组在50、60、70keV下标准化CT值分别为0.671±0.106、0.724±0.109、0.768±0.10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HCC与肝转移瘤相比,HCC组在动脉期50、60、70keV下标化后CT值分别为0.243±0.055、0.282±0.058、0.327±0.065,标化后有效原子序数为0.744±0.031,标化后碘(水)浓度及标准化铁(水)浓度分别为0.150±0.049(100ug/ml)、0.153±0.049(100ug/ml),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参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O.05);HCC在门脉期50、60、70keV下CT值分别为142.500±29.106、112.010±20.864、93.727±15.331,碘浓度值为17.235±5.089(100ug/ml),有效原子序数为8.594±0.266,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门脉期较动脉期两组相比较差异更为明显。 HCC转移灶组与肝转移瘤组相比较,动脉期50、60、70keV能量下HCC转移灶组的CT值分别为131.565±26.246、106.574±19.674、90.240±14.431,碘(水)浓度为14.507±4.409(100ug/ml),铁(水)浓度为9.607±3.172(100ug/m1),水(碘)浓度为1052.290±7.290(100ug/ml),有效原子序数为8.450±0.238,标化后50、60、70keV下CT值分别为0.251±0.072、0.290±0.078、0.333±0.080,标准化碘(水)浓度为0.162±0.063(100ug/ml),标准化铁(水)浓度为0.165±0.068(100ug/ml),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为0.740±0.040,结果均明显高于肝转移瘤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扫描时间延长,两组差异逐渐变小。 结论: 1、宝石能谱CT保留了常规CT的特点,还增加了多个成像参数,为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提供更多的信息。 2、HCC与肝转移瘤、HCC肝内转移灶与肝转移瘤的CT能谱成像具有不同的特征,低能量keV可以对两组病变进行定量鉴别。碘基图像真实反映了病灶的摄碘情况,不仅对于富血供肿瘤显像明显,对于有少量碘剂沉积的乏血供肿瘤也非常敏感,且可做到量化分析,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在动脉期,HCC及其肝内转移灶标化后CT值、标化后碘浓度、标化后铁浓度及标化后有效原子序数与肝转移瘤存在差异,诊断价值突出明显。 3、能谱CT的能量衰减曲线,可直观地反映病灶的组织学特性,为肿瘤组织来源的判断提供的新的方法技术。
【关键词】:能谱成像 肝癌 肝转移瘤 鉴别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0.44;R735.7
【目录】:
- CONTENTS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符号说明12-13
- 前言13-15
- 材料和方法15-17
- 结果17-19
- 讨论19-28
- 结论28-29
- 附表附图29-44
- 参考文献44-47
- 综述47-55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附表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明;吕维富;邓克学;周春泽;丁作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转移瘤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年06期
2 李智岗;黄景香;李顺宗;赵俊京;时高峰;梁国庆;王红光;韩捧银;王琦;谷铁树;;肝转移瘤的血供[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3 刘金有;;MRI诊断肝转移瘤的价值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1期
4 薛敏娜;白人驹;李丰坦;付俊杰;张翔;孙孟瑞;;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年03期
5 王晓东;梁群兴;赵萍;;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年12期
6 刘国荣;程传虎;蓝博文;黄尧生;;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肿瘤血管形态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探讨[J];海南医学;2006年07期
7 夏军;刘鹏飞;;原发性肝癌的MRI扩散成像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学;2008年04期
8 冯晓波,张彦舫,陈宪,张勇,张彬;肝转移性肿瘤DSA表现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10期
9 张京霞;张哲;陈静;王国秋;;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9期
10 杨林;缪南东;任勇军;黄小华;翟昭华;董国礼;张小明;;CT灌注成像在肝脏结节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鉴别中的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44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