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
本文关键词: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CT影像特征的分析,不断提高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方法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病检恶性80例(59.70%);病检和CT均诊断为恶性者78例,CT与病检符合率为97.5%,病检确诊为恶性而CT征像不支持者2例(2.50%),CT诊断为恶性,而首次病检不支持,再次病检支持者1例(1.25%);81例结节≥2.0 cm者,恶性75例(92.59%);53例结节2 cm者,恶性3例(5.66%);右肺结节恶性率为73.21%,明显高于左肺的43.59%(P0.05);恶性结节CT影像表现中胸膜凹陷征、引流线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棘突征、分叶征、空泡和细支气管充气征,征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85.90%的恶性结节病例表现为3种以上基本影像征像并存。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率高,其发病的部位和影像表现均具有其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CT诊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结节的部位和影像征像进行仔细分析鉴别,对一时难以定论的结节要积极开展动态观察,以提高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单位】: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影像中心;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 影像
【分类号】:R734.2;R730.44
【正文快照】: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通常是指肺实质内球形阴影,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完全被肺组织所包绕,不伴有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肺不张[1]。对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应当尽快手术切除,但恶性结节仅占被切除肺结节的60%~80%,而切除良性结节对患者几乎毫无益处[2],因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长红;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原医刊;2004年22期
2 刘玉洪;孙磊;王明钊;沈毅;谢东;;孤立性肺结节106例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7期
3 樊涛;潘历波;王莉君;赵学武;;多层螺旋CT引导下穿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4 鲁勇国;万志愉;;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1期
5 李广斌;马海涛;赵军;倪斌;李畅;;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6 李麦福;;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4期
7 刘永;陆武;宋长祥;经丰琴;;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SPECT显像的半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晶;;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7期
9 邓守共;;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0期
10 卢强;;孤立性肺结节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利平;常超;徐树明;;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彩云;;孤立性肺结节的螺旋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理;张沉石;;64排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附9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李剑明;辛军;于树鹏;;~(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沈巨信;;孤立性肺结节[A];2012年第三十四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佘晖;方振剑;董芳;黄明朝;叶嘉;赖国祥;;年龄与孤立性肺结节病理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高剑波;肖慧娟;郭华;周志刚;张永高;;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肖慧娟;高剑波;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自力;;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佩玲;黎庶;王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博士 王亚蓉 殷茜 整理 朱立明;CT三联诊断有优势[N];健康报;2010年
2 ;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健;动态增强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蒋南川;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及动态增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志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杨安荣;孤立性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关建中;64层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杨玉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综合性影像诊断的ROC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谭业颖;~(18)F-FLT PE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8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邢宁;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柴彦军;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孙凯;能谱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娟;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沈一梦;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不良因素[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周翔飞;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可视及特征提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马瑞良;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纪国华;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分割及分类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马言博;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建峰;基于混合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测[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征像特征分析与诊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49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