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迭代重建算法应用于双源CT冠脉支架成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12:04

  本文关键词:迭代重建算法应用于双源CT冠脉支架成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算法(IRIS技术)联合锐利核应用于双源CT冠脉支架成像的价值,并且与传统的平均核及FBP技术进行对比及均衡性分析,以探索改进CT冠脉支架成像的方法。 材料和方法: 5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进行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所得CT图像分别进行标准的FBP重建以及IRIS重建,并分别应用平均核及锐利核进行重建,分别得到B26f, I26f, B46f和146f四组图像。分别测量4组图像的背景血管噪声和支架内管腔噪声,作为客观图像质量分析。对图像噪声及支架显示进行评分,作为主观图像质量分析。并测量支架直径,依据直径分组分析支架评分。 结果: 56例患者冠脉CTA检查成功显示105枚支架。客观图像质量分析显示,IRIS图像噪声值较FBP图像明显降低(背景血管噪声:平均核组图像降低25.4%±8.2(P0.0001),锐利核组图像降低30.5%±3.4(P0.0001);支架内管腔噪声:平均核组图像降低15.4%±19.2(P0.0001),锐利核组图像降低27.5%±17.8(P0.0001))。主观图像质量分析中的噪声评分显示,IRIS图像噪声相对较FBP图像减少;而支架评分显示,锐利核图像在支架观察方面显著优于平均核组图像。 结论: IRIS技术能有效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IRIS技术联合锐利核所得到的I46f图像是观察冠脉支架的最佳图像。
【关键词】:迭代重建算法 双源CT 冠状动脉 支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1.4;R816.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缩略词表9-11
  • 目次11-13
  • 研究背景13-16
  • 材料与方法16-21
  • 1 对象16
  • 2 CT扫描技术16-17
  • 3 CT图像后处理17
  • 4 图像质量分析17-20
  • 4.1 图像噪声测量(客观图像质量分析)18
  • 4.1.1 背景血管噪声18
  • 4.1.2 支架内管腔噪声18
  • 4.2 图像质量评分(主观图像质量分析)18-19
  • 4.2.1 图像噪声评分(噪声评分)18-19
  • 4.2.2 支架及支架内管腔显示评分(支架评分)19
  • 4.2.3 图像质量均衡性分析19
  • 4.3 基于支架直径的支架评分分析19-20
  • 5 辐射剂量20
  • 6 统计学分析20-21
  • 结果21-24
  • 1 一般情况21
  • 2 图像质量分析21-24
  • 2.1 图像噪声测量(客观图像质量分析)21-22
  • 2.1.1 背景血管噪声21-22
  • 2.1.2 支架内管腔噪声22
  • 2.2 图像质量评分(主观图像质量分析)22-23
  • 2.2.1 图像噪声评分(噪声评分)22
  • 2.2.2 支架及支架内管腔显示评分(支架评分)22
  • 2.2.3 图像质量均衡性分析22-23
  • 2.3 基于支架直径的支架评分分析23-24
  • 讨论24-28
  • 1 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图像噪声的能力24-25
  • 2 锐利核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降低伪影25
  • 3 支架直径对CT冠脉支架成像的影响25-26
  • 4 图像质量均衡性分析26-28
  • 结论28-29
  • 附图表29-37
  • 参考文献37-45
  • 综述45-58
  • 参考文献52-58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8-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泽俊;高斌;;双源CT结构 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09年08期

2 王献军;夏勇;;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3 田新华;刘建华;弓婷婷;耿丽莉;孙勇;;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成像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4 蒲锘;蒲红;蒋瑾;陶客言;;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因素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杨成明;;冠脉病变的CT检查变迁及64排CT的实用价值[J];重庆医学;2008年06期

6 赵义芹;祖德贵;曾庆玉;;后64排螺旋CT冠脉检查新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年01期

7 庄磊;刘建军;刘涛;王新疆;唐菲;赵云辉;袁芳;藏建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2期

8 沈比先;李元歌;张文瑾;彭冬红;谭四平;贾飞鸽;;双源CT冠脉CTA、CAG及IVUS对诊断冠脉粥样硬化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3期

9 丁伟;郭兴;秦慧娟;李强;;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管腔狭窄准确性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何忆雯;秦永文;萧毅;;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子森;王敏;;CT设备技术新进展[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郝志茹;赵瑞平;宋志军;;Flash双源CT冠脉成像联合双能量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A];全国第十三届心脏学会、第十六届心功能专业委员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大会会议摘要[C];2013年

3 任玲;徐璐;冯静雯;张扬;杨柯;;含铜不锈钢表面铜溶出对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立钧;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晓飞;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根部影像学研究及经导管置入主动脉瓣膜装置的动物实验[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邓艳;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程召平;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崔谊;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元科;低剂量X-射线CT断层成像的噪声抑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吕杨;多源锥形束CT快速精确重建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赵锡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64层螺旋CT和MR血管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李萍;多排螺旋CT(MDCT)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10 刘红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娜;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判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黎东;以西方人正常数据库为基础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技术对中国本地患者的冠心病诊断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唐金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正;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D];泰山医学院;2010年

5 钟毅;冠脉双源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黄桂玲;256层螺旋CT前置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建伟;64排,320排CT在心脏扫描中的剂量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秦雪莲;双源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度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佳欢;双源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何伟喜;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IL-18、PIGF及DSCT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迭代重建算法应用于双源CT冠脉支架成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509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