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

发布时间:2017-07-16 12:33

  本文关键词: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


  更多相关文章: 嗜酸细胞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分析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ELG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颌下区5例,腮腺5例,耳后皮下1例;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9例。其中颌下区病变最大者截面3.6 cm×2.5 cm,腮腺病变最大者截面9.0 cm×5.0 cm,耳后病变较大者1.5 cm×0.8 cm。CT表现为颌下区病变(累及腺体或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增强扫描后病变以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为主。腮腺病变表现为腮腺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内示多发结节或团块影,增强扫描呈结节样强化。1例发病在左侧耳后皮下,表现为左耳后皮下2枚结节影。体积增大的病灶均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或浸润。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加。结论:头颈部ELG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作出诊断并不困难。
【作者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关键词】嗜酸细胞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新型临床诊疗技术攻关项(BL2012044)
【分类号】:R762;R816.96
【正文快照】: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ELG)又称木村病,于1937年由金显宅等[1]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木村)对此病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随后以其名字命名此病为Kimuma病或ELG[2]。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ELG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文魁;嗜伊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三例临床病理分析[J];眼科研究;1992年04期

2 陶正德,马瑞琴;咽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二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年01期

3 马瑞琴,陶正德,白景文;咽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两例报告[J];天津医药;1996年02期

4 吴伯琨,聂晶;眼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J];实用眼科杂志;1990年08期

5 刘斌;蒋凯苓;江育玲;;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诊断与治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年04期

6 李文鹿;王绪凯;刘法昱;孙长伏;;鼻背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12年05期

7 倪,

本文编号:548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548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e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