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7-09-05 14:24
本文关键词: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相关性
更多相关文章: 司法精神病学 双相情感障碍 白介素 攻击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外周血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双相躁狂患者36名,予以锂盐联合喹硫平治疗,同时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3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基线及第2、4、8周末IL-17水平。结果双相躁狂组基线、第2周末、第4周末的IL-17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8周末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躁狂组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ore,YMRS)总分以及YMRS第9项破坏攻击行为评分在第2、4、8周末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且基线IL-17蛋白水平与该两项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躁狂可能与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关,同时基线期IL-17蛋白表达水平与双相躁狂严重程度,尤其是攻击破坏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心境障碍科;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生化研究室;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双相情感障碍 白介素 攻击行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232719)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01B04)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卫生部医政司2011-873)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34071)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级课题(2011-YJ-06)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F1507) 中央级科研院所科研专项(GY2016Z-3) 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2014)
【分类号】:D919
【正文快照】: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起病,终身患病率约为1.3%~5%[1]。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物质滥用[2]、代谢综合征[3-4]等疾病均存在较多的共病现象。研究发现,双相障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免疫系统在双相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灵;莫飞嵘;磨洁琳;;经手术切除甲状腺和嗅球的大鼠有可能成为一种难治性抑郁症的实验动物模型[J];大众科技;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乃扬;卒中后躁狂7例临床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02年03期
2 谢建文;;老年人躁狂[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0年02期
3 徐虹;爱滋病者的躁狂症候群[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年02期
4 李诚;宇红;;非西方文化国家中的单相躁狂[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5 丁勤;;精神太好 小心躁狂[J];人生与伴侣(月末版);2009年05期
6 马e,
本文编号:798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7985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