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微重力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模拟微重力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模拟微重力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凋亡 miRNAs
【摘要】:空间微重力导致宇航员发生心血管功能障碍,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有关。但宇航员返回到地面1g后,微重力产生的损伤效应如何调整,哪些效应能够恢复、哪些机制参与其中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CCS-1)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C)进行模拟微重力处理,比较分析模拟微重力处理和恢复培养对HUVEC-C产生细胞生物学变化的特点,分析了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以解析这些miRNA参与微重力诱导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利用细胞与微载体共培养的方法,使HUVEC-C细胞完全贴附于微载体上。在模拟微重力处理贴附微载体上的HUVEC-C到6h时,发现细胞骨架微丝解聚,但继续处理24h和48h微丝又恢复正常,提示微重力能引起细胞骨架发生重构。恢复培养后,在24h细胞骨架再次发生变化,微丝解聚,当继续培养48h后细胞骨架恢复正常。模拟微重力48h后,细胞发生了细胞周期G2期阻滞,但恢复培养48h,周期阻滞现象消失。使用SA-β-gal染色法,对细胞老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模拟微重力48h促进了细胞的老化。模拟微重力48h恢复培养48-96h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的粘附能力在恢复培养早期(2h,4h)受到影响降低,逐渐恢复正常;恢复培养晚期(72h、96h),细胞凋亡率升高,说明模拟微重力恢复重力后HUVEC-C细胞增殖抑制可能是早期细胞粘附能力降低、细胞骨架重构和晚期细胞凋亡综合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iRNA是否参与微重力恢复培养后发生的细胞生物学变化,本研究测定了三种miRNA(miR-1, miR-22和miR-34a)在模拟微重力处理和恢复培养后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模拟微重力处理可以导致miR-1, miR-22和miR-34a表达上调,而在模拟微重力后不同时间点这三种miRNA表达趋势明显不同,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证明miR-22和miR-34a分别通过靶基因SIRT1和BCL2发挥作用。此外,细胞凋亡过程有PTEN, Apaf-1参与,提示可能通过PTEN-PI3K-Akt和p53-Apaf-1信号通路介导。本研究对评价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的身体状态有重要的意义,并对于太空飞行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模拟微重力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凋亡 miRNAs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52.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微重力环境及其对人体的影响10-12
- 1.1.1 微重力环境10
- 1.1.2 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0-12
- 1.2 模拟微重力的实验方法12-13
- 1.3 微重力对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3-18
- 1.3.1 微重力对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14-15
- 1.3.2 微重力对细胞增殖的影响15
- 1.3.3 微重力对细胞周期的影响15-16
- 1.3.4 微重力对细胞凋亡的影响16
- 1.3.5 微重力对细胞老化的影响16-17
- 1.3.6 微重力对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功能的影响17-18
- 1.4 微重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18
- 1.5 微重力后恢复培养的研究18-19
- 1.6 微重力环境影响miRNA表达水平变化研究现状19-22
- 1.6.1 miRNA的简介及其生物合成19-20
- 1.6.2 mi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功能20-21
- 1.6.3 miRNA受微重力环境影响表达水平的变化21-22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2-23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3-43
- 2.1 实验材料23-27
- 2.1.1 细胞培养23
-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23-24
- 2.1.3 主要试剂24-25
- 2.1.4 试剂配制25-27
- 2.2 实验方法27-43
- 2.2.1 模拟微重力处理27-28
- 2.2.2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重力处理28-29
- 2.2.3 细胞增殖曲线测定29
- 2.2.4 细胞粘附能力检测29
- 2.2.5 细胞骨架免疫染色29-30
- 2.2.6 细胞周期测定30-31
- 2.2.7 细胞老化染色31
- 2.2.8 细胞凋亡率检测31
- 2.2.9 RNA提取31-32
- 2.2.10 qRT-PCR检测miRNA表达水平32-34
- 2.2.11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34-37
- 2.2.12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37-42
- 2.2.13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42-43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43-64
- 3.1 模拟微重力实验方法确立43-45
- 3.1.1 贴壁细胞HUVEC-C进行模拟微重力实验方法的确定43-44
- 3.1.2 微载体对细胞粘附能力影响的测定44-45
- 3.2 模拟微重力对HUVEC-C的影响45-50
- 3.2.1 模拟微重力对HUVEC-C细胞骨架的影响45-46
- 3.2.2 模拟微重力对HUVEC-C细胞周期的影响46-48
- 3.2.3 模拟微重力对HUVEC-C细胞老化的影响48-49
- 3.2.4 模拟微重力对HUVEC-C细胞相关miRNA表达的影响49-50
- 3.3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HUVEC-C的影响50-64
- 3.3.1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增殖的影响50-52
- 3.3.2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52
- 3.3.3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骨架的影响52-54
- 3.3.4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周期的影响54-56
- 3.3.5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凋亡的影响56
- 3.3.6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miRNA表达的影响56-58
- 3.3.7 小结58-60
- 3.3.8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及筛选60
- 3.3.9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增殖相关基因的影响60-61
- 3.3.10 模拟微重力后恢复培养对调亡相关基因的影响61-64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2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72-73
- 致谢73-74
- 作者简介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秀志;张凤蕴;张华;任欢;郭蓉娇;孙野青;;模拟微重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素产生的影响[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7年06期
2 康春燕;刘长庭;邹琳;袁明;章烨;李天志;王洋;王德龙;刘岩;;模拟微重力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3 康春燕;袁明;邹琳;章烨;李天志;王俊锋;刘长庭;;模拟微重力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窖蛋白-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4 狄升蒙;田宗成;高翔;骞爱荣;Maria Luisa Brandi;商澎;;随机定位模拟微重力促进人前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1期
5 张翠;李亮;王金福;;空间微重力环境及其地基模拟微重力条件对干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3年04期
6 孙磊,向求鲁,汪德生,任维;微重力与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肺循环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4期
7 赵琦,李军 ,刘敏;模拟微重力对植物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2期
8 姚宇华,严洪,熊江辉,李莹辉,马永生;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骨架的灰度统计特征分析[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9 戢玉环;李呼伦;王丹丹;孙博;穆莉莉;吕桂香;金连弘;王菁华;;模拟微重力对神经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7年05期
10 周艺;朱宝安;郭爱娟;谭信;;模拟微重力对大鼠睾丸中睾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龙;曲丽娜;李莹辉;;模拟微重力下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2 刘桂兰;刘宁;阮继生;黄英;;模拟微重力对链霉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3 杭晓明;刘聪;马雯雯;孙野青;;模拟微重力对斑马鱼胚胎骨形成影响的分析[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王脉桃;;模拟微重力诱导成骨细胞微丝变化对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系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5 于建茹;谭映军;聂捷琳;;双向多样本模拟微重力效应实验平台的研制[A];第二十三届中国(天津)2009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赵琦;李军;刘敏;;模拟微重力对草莓幼苗光化活性的影响[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杨芬;李莹辉;聂捷琳;毕蕾;黄增明;刘淑芳;熊江辉;;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三维培养体系的构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宫喜魁;赵琦;;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桂兰;刘宁;阮继生;黄英;;微重力对链霉菌的生物学效应初探[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孙婷;谢翔;汤川政;黄露;周添;邱菊辉;王贵学;;模拟微重力对斑马鱼血管发育有显著影响[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康春燕;模拟微重力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及药物干预[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李鸿岩;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碳离子辐射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李彦;模拟微重力环境中IGF-Ⅰ对人牙周膜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泽宇;模拟微重力对辐射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张敏;模拟微重力恢复培养对HUVEC-C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周艳;模拟微重力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及合成胞外多糖影响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陶飞飞;变频振动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康金超;细胞骨架系统对力学变化响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马雯雯;模拟微重力下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研究模型建立[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毛新建;模拟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顾正章;模拟微重力环境对人脑灰质密度及脑灌注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9 黄懿文;模拟微重力状态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对成骨分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谭雄进;模拟微重力对大鼠负重骨骨代谢及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00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90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