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增式科氏加速度前庭习服训练的效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递增式科氏加速度前庭习服训练的效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运动病 前庭习服 科氏加速度刺激 加压素
【摘要】:目的观察递增式科里奥利(科氏)加速度刺激习服训练的效果并分析相关激素水平。方法 12名青年男性志愿者,按照首次训练运动病症状评分进行配对分组,共分为2组,分别进行连续4 d递增式科氏加速度刺激训练(A组:连续式科氏加速度每日刺激量分别为5,8,8和10 min,左右头动模式;B组:间断式科氏加速度每日刺激量分别为8,8,10和15 min,前后头动模式)。此外,所有志愿者在训练前1天和训练后1天,以及训练后1,2,3,5,9和14周分别进行前后头动和左右头动模式各2 min的科氏加速度刺激进行前庭功能的评定。以前庭刺激时的运动病症状评分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皮质醇(cortisol,Cor)、肾素活性(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II)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变化水平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训练后,志愿者运动病症状评分有明显降低,训练后2周显著低于检查前水平(P0.05)。激素指标中,AVP含量在科氏刺激前后的变化百分比与运动病症状评分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Cor,PRA,AII和ACTH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两种刺激模式的效果没有差异。结论 4 d的递增式前庭习服训练的效果至少可以维持至2周。AVP在前庭习服效应的构建和维持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空间运动病 前庭习服 科氏加速度刺激 加压素
【基金】:973项目资助(2011CB711000) 载人航天基础研究项目资助(01107002,SMFA11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1070914)
【分类号】:R85
【正文快照】: 空间运动病(space motion sickness,SMS)是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失重环境后,出现的一系列与地面上晕车、晕船等运动病相似的不适症状,一般在进入太空和返回地球等存在重力变化环境的初期出现,前3 d最为明显,1周后逐渐消失,少数修回日期:2012-11-22航天员可持续整个航天飞行周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大为;贾宏博;武留信;陈永胜;毕红哲;谢溯江;强东昌;;不同方式前庭习服锻炼对正弦谐波加速度试验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2 刘伟,汪绪武,张卫兵,唐辉,卢世秋,唐四光;前庭习服针对性训练对前庭功能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黎健民;张仕;;健美操运动员闭眼单足站立及前庭器官稳定性的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2 郭洪波;陈华卫;周保辉;;民航飞行学员前庭功能稳定性训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张珂;;荡秋千对预防和缓解运动病的机理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20期
4 黄炜;吕汽兵;;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前庭稳定性现况[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08期
5 黄炜;吕汽兵;季思菊;;前庭性飞行错觉体验中的自主神经反应[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10期
6 田大为;贾宏博;武留信;陈永胜;毕红哲;谢溯江;强东昌;;不同方式前庭习服锻炼对正弦谐波加速度试验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健民;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善开,孙连玉,,张德军,李冬梅,谷京成,王锐;正弦谐波加速度及其配套试验在中枢疾患诊断中的意义[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4年03期
2 徐先荣,张改华,傅桂琴,谭祖林,郭志祥;重复旋转刺激对豚鼠眼震电图和胃电图的影响[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年02期
3 于立身,戴建国,贾宏博,毕红哲,刘传缋,杨爱珍;盐酸苯环壬酯对空晕病易感飞行学员脱敏习服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4 刘伟,汪绪武,张卫兵,唐辉,卢世秋,唐四光;前庭习服针对性训练对前庭功能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杰;李莹辉;;进军深空的健康谜题(二) 航天运动病[J];航天员;2006年03期
2 江波;;太空之旅与空间运动病[J];科学24小时;2008年11期
3 田大为;贾宏博;武留信;陈永胜;毕红哲;谢溯江;强东昌;;不同方式前庭习服锻炼对正弦谐波加速度试验的影响[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4 沈雁;;外层空间飞行中水平前庭-视反射的研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0年04期
5 杜润才,奇云;航天生理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航天;1995年09期
6 徐菁;人类探索太空所面临的医学困难[J];国际太空;2005年10期
7 徐菁;医学困难将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主要障碍[J];中国航天;2005年10期
8 向求鲁,李树春,沈力平,孟京瑞;人对短时间微重力环境反应的初步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1期
9 裴静琛,成自龙,李秀文,王玉清;猫耳石器官破坏后线性加速度作用下半规管反应特点[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0年02期
10 熊延龄;;日发表航天员的空间医学实验结果[J];国际太空;199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志斌;;载人航天活动中对抗失重影响的措施及其对抗效果[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2 杨唐斌;;抗8-精氨酸-加压素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杨阳;蒲放;李淑宇;李德玉;樊瑜波;;不同训练方式对倒视条件下完成简单和复杂任务的影响[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白延强;;出舱活动医学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5 陈善广;;航天医学工程学新实践——神七任务航天员系统的挑战与突破[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孙喜庆;;系统与整合——失重生理学发展之路[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瑞雪邋孙彦新;神七首次带中药上天[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白瑞雪邋孙彦新;3大空间病考验航天员[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杜飞进邋廖文根 余建斌;对话神七航天员[N];人民日报;2008年
4 余建斌邋廖文根;一“带”一“绳”保安全[N];人民日报;2008年
5 吴川生;从“神五”到“神六”[N];科技日报;2005年
6 赵雁 杨永桢;食在太空(上)[N];科技日报;2002年
7 记者 廖文根 高峰 刘海燕;神舟六号 航天员恢复工作神清体健 远望号完成测控全部凯旋[N];人民日报;2005年
8 刘程 奚启新 徐壮志;费俊龙聂海胜:把成绩“归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孙欣荣 刘颖 崔宁 刘澜 李家望 翟卫平 陈安波 高阳;为了迈出“神七”的那一步[N];中国航天报;2008年
10 本报编辑 廖文根;太空一小步,中国一大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本文编号:1078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07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