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本文关键词: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康复医学科是在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祖国传统医学优势,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康复医学科是原国家卫生部确定的12个一级诊疗科目之一,也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必备临床科室,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当今人们评价医疗服务的标准不再局限于急救和治疗水平,对健康的理解也不再停留于没有疾病,而是要求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即需要具有身心整体健康模式的医疗服务。此外,随着疾病结构发生变化,慢性病所致的功能障碍及残疾大大增加,临床医学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转变原来“治病-救命”的二维医学模式,不仅是治病救命,而且还要强调功能恢复,才是健康的真正含义。因此,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转变。早在70年代末,WH0指出现代医学是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四个方面构成的完整体系。康复医学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医学上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它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包括了康复残疾学、临床康复治疗学、基础康复学、临床康复评定学等学科。研究目的本通过文献回顾开展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理论,通过实地调查开展军队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施康复医学科发展现状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康复医学科服务模式,同时建立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军队综合医院开展康复医学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系统查阅国家、军队关于康复医学科建设相关文件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康复医学科建设基本理论,梳理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概念。2.专家咨询选择有代表性的军队医院管理专家,就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进行咨询,征求专家意见。3.现场调研通过走访广州军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集与康复医学科建设相关的第一手材料,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4.问卷调查自制“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及“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专家咨询表”与专家进行指标体系构建调查。5.专题小组讨论选择医院管理专家、医院康复医学科科室主任、相关科室医生等不同人员,组成研究小组,针对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定期召开会议,形成研究意见。6.德尔菲专家咨询是由研究者拟定调查表,以信函的方式向专家组成员分别进行征询。经过反复的征询和反馈,获得准确率较高的集体性判断结果。本研究后期利用该方法对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7.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是常用的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研究结果1.所调查军队综合医院医院康复医学科医技人员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有增加,拥有医技人员21名,其中康复医师13名,专职康复治疗技师8名,人才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但康复医师按行业标准要求缺少2名,特别是高职称和高学历人才紧缺。虽然专职康复治疗技师人数有限,但实习进修卫生人员充足,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2.该院康复医学科2014年与2011相比门诊人次由6814人次增加至8016人次,增幅17.6%,门诊人次收容的病人平均住院日由16.8天增加至27.34天:住院由2011年的809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028人次,增幅27.1%,各年住院经济收入增长均在35%以上,表明患者对康复医学科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调查结果与所调查重点病种2011-2014年平均住院日逐年增加或持续高位运行的趋势相吻合,如腰椎间盘突出(12.58天增至14.06天)、脑外伤后遗症(19天增至34.33天)、颈椎病(11.28天增至12.2天)、创伤性重型脑损伤(70天增至81.39天)。3.调查也显示,作为医院核心医疗指标管控重点,2011-2014年创伤骨科平均住院日由15.31天压缩至13.16天,脊柱骨病科平均住院日由18.66天压缩至16.50天,颅脑外科平均住院日由20.36天压缩至15.60天,各科室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率数据不断改善。与之相对应,各主干科室转至康复医学科进行诊治的人数逐年增加,如2011-2014年创伤骨科转诊由63人次增加至152人次,脊柱骨病科转诊由43人次增加至130人次,神经内科转诊由58人次增加至76人次,颅脑外科转诊由56人次增加至164人次,为优化医院内部医疗实践,各科室对康复医学科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4.本研究在参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和复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提出了康复医学科服务模式,并将与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有关的指标收集起来,采用专家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讨论、论证和筛选,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指标进行修改,构建了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水平、教学科研水平、为部队服务5项一级指标;发展环境、专科规模等14项二级指标;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扶持政策措施等46项三级指标,为军队综合医院开展康复医学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论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调研分析,探讨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形势和需求情况,提出了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模式,探讨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策略和学科模式,提出了建立综合医院大康复学科,形成交叉查房、科间会诊机制、帮带基层、合理双向转诊等具体举措。研究还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了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设置了权重,建立了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模型。由于时间精力所限,在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模式研究上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尚待解决,主要为:1.康复医学科平均住院日等医疗指标如何合理设置的问题;2.如何在政策体制方面规范康复医学分级转诊管理;3.康复专科医院以及带康复功能的养老院所建设及区域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与综合医院互为补充。研究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尚显粗简,并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以优化上述对策并提高其针对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军队综合医院 康复医学科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2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概述15-20
- 1 研究背景15-16
- 2 研究目的意义16
- 2.1 有利于丰富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理论体系16
- 2.2 有利于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机制的完善16
- 3 研究内容16-17
- 3.1 康复医学科建设理论研究16
- 3.2 某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现状研究16-17
- 3.3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服务模式构建17
- 3.4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7
- 4 技术路线17
- 5 资料来源17-18
- 5.1 文献回顾17-18
- 5.2 现场调查资料18
- 6 研究方法18-20
- 6.1 文献回顾18
- 6.2 专家咨询18
- 6.3 现场调研18
- 6.4 问卷调查18
- 6.5 专题小组讨论18-19
- 6.6 德尔菲专家咨询19
- 6.7 层次分析19-20
- 第二章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理论研究20-28
- 1 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20
- 2 康复医学服务对象20-23
- 2.1 神经功能康复21
- 2.2 骨科康复21-22
- 2.3 心血管康复22
- 2.4 肺功能康复22
- 2.5 烧伤康复22
- 2.6 儿童疾病康复22
- 2.7 老年康复22
- 2.8 治未病22-23
- 3 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23
- 3.1 现代康复治疗方法23
- 3.2 理疗仪器治疗23
- 3.3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23
- 4 康复医学科组成模式23-24
- 4.1 相关疾病专科病房+康复治疗室的模式24
- 4.2 康复医学科(中心)病房+康复治疗室24
- 4.3 康复医学科(中心)病房+专科病房+康复治疗室24
- 5 康复医学的价值24-25
- 6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25-28
- 6.1 康复观念淡薄25-26
- 6.2 人才紧缺、分工不明确26
- 6.3 康复病种类型和医疗手段单一,专科特色不突出26-27
- 6.4 康复学科定位不清晰,学科间联系不紧密27
- 6.5 社区中缺少康复服务27-28
- 第三章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现状研究28-34
- 1 调查的组织实施28
- 1.1 对象与方法28
- 1.2 统计处理28
- 2 结果分析28-32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8
- 2.2 人才梯队分析28-29
- 2.3 门诊、收容、经济效益分析29-30
- 2.4 人员流动、平均住院日、病种类型分析30-31
- 2.5 主干科室人员流动、工作效率情况分析31-32
- 3 讨论32-34
- 第四章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服务模式构建34-40
- 1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34-36
- 1.1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填补治疗型学科的不足34
- 1.2 规范康复诊疗,进一步发挥主干科室的专科效能34-35
- 1.3 以为部队服务为主方向,满足部队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需求35-36
- 2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策略36-37
- 2.1 推行整体医疗管理,更新医院医疗服务管理理念36
- 2.2 整体设计康复医学科的发展36-37
- 2.3 明确收治范围和转出转入标准,提高双向转诊的可执行性37
- 2.4 加大康复建设投入,形成专科技术特色37
- 3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学科模式37-38
- 3.1 建立综合医院大康复学科37-38
- 3.2 形成交叉查房、科间会诊机制38
- 3.3 加强帮带基层卫生能力的提高,合理双向转诊38
- 4 讨论38-40
- 第五章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40-60
- 1 指标草案的拟定40-42
- 2 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建设评价指标内容的筛选与确定42-49
- 2.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42-43
- 2.2 专家的可靠性分析43-45
- 2.3 第一轮专家咨询45-48
- 2.4 第二轮专家咨询48-49
- 3 指标体系的确立49-50
- 4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50-58
- 4.1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51-54
- 4.2 指标权重系数结果54-56
- 4.3 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权重系数的确定56-58
- 5 讨论58-60
- 5.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选择的合理性58
- 5.2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8-59
- 5.3 指标体系的改进设想59-60
- 第六章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86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86-87
- 致谢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进修班招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介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4期
3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J];河北医药;2009年10期
4 杨丽华;赵彩霞;;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33期
5 陆仁平;陈伟;;康复医学科规模化发展的路径、难点与对策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06期
6 吴保柱;燕军;陈红专;孟江;郑波;;街道医院发展康复医学科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4期
7 ;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J];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1997年Z2期
8 赵万坤;对我国康复医学科未来发展的看法[J];中国康复;1999年04期
9 林伟,连燕烈,叶洪青,白莉,张荀芳;浙江省康复医学科现状调查和发展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窦祖林,胡昔权,丘卫红,陈小妹;由权变理论看我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毅;熊恩富;;团体精神与康复医学科建设[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卫波;戴红;;我国康复医学科的发展与康复医学人才需求[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洁皎;王颖;杨佩君;;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自查表[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宁华;;康复医学科发展中的人才和专业特色建设[A];首届全国重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5 敖丽娟;;康复医学科建设理念[A];首届全国重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6 岳寿伟;刘玉欣;;康复医学科管理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贾子善;;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体会[A];2008'康复医学科主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君亮;龙绍华;谢春林;邓紫刚;彭晓红;;浅谈基层医院“当代康复医学科"组建的的几点体会[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9 江河;王磊;李璐;;谈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杨佩君;陆廷仁;郑洁皎;;上海市康复医学科现状的初步调研[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伟;2015年前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置康复医学科[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政亭;立足本院优势,错位发展,时刻不忘满足患者需求[N];开封日报;2011年
3 立伟;市中心医院创立康复医学科[N];朝阳日报;2010年
4 刘尚;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的新方向[N];健康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陈铮;明确定位 提升能力[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记者杜星星、通讯员边琳;福建援建州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正式成立[N];昌吉日报;2010年
7 周锴甫;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做强临床学科 实现“内核升级”[N];成都日报;2010年
8 顾德宁;康复中的“不敢动”可能留下“不能动”[N];新华日报;2006年
9 顾德宁;南京大医院纷纷“挖宝”说历史[N];新华日报;2006年
10 王景余邋田华 胥金章;地震袭来时,她在守护生命[N];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克品;军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86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08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