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损伤体内诊断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芥子气—谷胱甘肽加合物
本文关键词:芥子气损伤体内诊断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芥子气—谷胱甘肽加合物
【摘要】: 芥子气即二氯二乙基硫醚,被称为“毒剂之王”,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和两伊战争中使用,同时也是化学恐怖活动的主要威胁手段之一。在应对芥子气引起的化学恐怖袭击和突发化学应急事件时,对其进行快速、准确可靠的侦检是一切救援行动的关键。因此,芥子气中毒人员体内诊断标志物分离检测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军事分析化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芥子气属于糜烂性毒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口腔和粘膜等多种途径使人染毒,是一种细胞毒剂,其进入体内后,可与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其中约有50%的芥子气是与谷胱甘肽结合,生成无毒的代谢物后排出体外。因此,芥子气-谷胱甘肽加合物的β裂解产物具有芥子气中毒的特异性。对此类化合物进行的检测技术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芥子气暴露人员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及时开展。 本论文采用GC-MS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建立了芥子气-谷胱甘肽加合物的β裂解产物的分析检测方法。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芥子气的中毒机制和体内代谢特点;论述了关于芥子气-谷胱甘肽加合物的各种产物的检测在芥子气核查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则是1,1’-二磺酰基二乙硫醚(SBMTE)标准品的制备及鉴定部分。通过对合成条件的优化,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应用柱层析和重结晶法对粗产物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纯度为98.9%的SBMTE。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确证化合物为SBMTE。 第三章应用GC-FPD和GC-FID对染毒尿样中的SBMTE进行检测,比较不同萃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尿样浓缩后经GC-FPD检测,检出限为10ng/mL(尿样50μL),可满足芥子气中度后1-3天患者尿样的检测。染毒尿样经GC-FID检测,SBMTE的线性范围0.25-10μg/mL,r=0.9990。 在第四章中,我们建立了模拟尿样中SBMTE的GC-MS定量分析方法。在比较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SPE)法的提取效率后,选择了能有效提取SBMTE的固相萃取法;然后考察了SPE柱类型、上样溶液的pH和洗脱溶剂类型对回收率的影响,最终对HLB(亲水亲油型)SPE柱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乙腈作为洗脱溶剂时,回收率较高。标准品SBMTE的线性范围10-1000ng/mL,回归方程为Y=0.0014X-0.02299,r=0.9993,检出限为5ng/mL。 第五章则建立了染毒尿样中SBMTE的GC-MS分析方法。针对实际生物样品中大量蛋白对内标和目标化合物所产生的干扰,首先考虑了去除蛋白的操作步骤,但此过程复杂、费时,明显降低了回收率。因此,我们对内标和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最终选取了适合的内标物,从而有效去除了空白尿样的干扰。SBMTE的线性范围为1-100ng/mL,r=0.9991,回收率为89.0%~92.6%,检出限为0.5ng/mL(100μL尿样)。
【关键词】:芥子气 谷胱甘肽 气相色谱-质谱 固相萃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82
【目录】:
- 英文缩写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前言12-18
- 1.1 引言12-17
- 1.1.1 芥子气中毒机制和代谢途径12-13
- 1.1.2 芥子气的检测13-16
- 1.1.2.1 芥子气原型13
- 1.1.2.2 芥子气体内标志物13-16
- 1.1.3 芥子气中毒的防治药物16-17
-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7-18
- 1.2.1 研究目的17
- 1.2.2 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1,1’-磺酰基二(2-甲巯基)乙烷(SBMTE)标准品的制备18-24
- 2.1 引言18
- 2.2 实验部分18-23
- 2.2.1 仪器和仪器条件18-19
- 2.2.2 试剂及溶液配制19
- 2.2.3 实验方法19-20
- 2.2.3.1 芥子亚砜和芥子砜的合成[33]19
- 2.2.3.2 SBMTE 的合成19
- 2.2.3.3 SBMTE 的纯化19-20
- 2.2.4 结果与讨论20-23
- 2.2.4.1 SBMTE 标准品的合成与纯化20-22
- 2.2.4.2 标准品的鉴定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模拟尿样和染毒尿样中SBMTE 的GC-FPD、GC-FID 分析方法的建立24-30
- 3.1 引言24
- 3.2 实验部分24-28
- 3.2.1 仪器和设备24-25
- 3.2.2 试剂及溶液配制25
- 3.2.3 实验方法25-26
- 3.2.3.1 模拟尿样和染毒尿样的配制25
- 3.2.3.2 液液萃取法25
- 3.2.3.3 SPE 法25-26
- 3.2.3.4 SBMTE 标准曲线的制备26
- 3.2.3.5 染毒尿样中SBMTE 标准曲线的制备26
- 3.2.4 结果与讨论26-28
- 3.2.4.1 SBMTE 的标准曲线和检出限26
- 3.2.4.2 液液萃取26-27
- 3.2.4.3 SPE 法27-28
- 3.2.4.4 染毒尿样中SBMTE 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28
- 3.3 本章小结28-30
- 第四章 模拟尿样中SBMTE 的GC-MS 分析方法的建立30-40
- 4.1 引言30-31
- 4.2 实验部分31-38
- 4.2.1 仪器和设备31
- 4.2.2 试剂及溶液配制31
- 4.2.3 实验方法31-33
- 4.2.3.1 内标物的选择31
- 4.2.3.2 SBMTE 标准曲线的制备31-32
- 4.2.3.3 提取方法比较32-33
- 4.2.3.4 上样pH 对不同提取方法回收率的影响33
- 4.2.4 结果与讨论33-38
- 4.2.4.1 GC 条件的优化33
- 4.2.4.2 SBMTE 稳定性考察33-34
- 4.2.4.3 内标化合物的选择34
- 4.2.4.4 提取方法的比较34-37
- 4.2.4.5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37-38
- 4.2.4.6 尿样pH 值对提取效率的影响38
- 4.3 本章小结38-40
- 第五章 染毒尿样中SBMTE 的GC-MS 分析方法的建立40-53
- 5.1 引言40
- 5.2 实验部分40-52
- 5.2.1 仪器和设备40-41
- 5.2.2 试剂及溶液配制41
- 5.2.3 实验方法41-42
- 5.2.3.1 内标物的选择41
- 5.2.3.2 去除蛋白法41
- 5.2.3.3 提取方法的比较41-42
- 5.2.3.4 染毒尿样SBMTE 标准曲线的制备42
- 5.2.3.5 SBMTE 的回收率和重现性42
- 5.2.3.6 中毒尿样的处理方法42
- 5.2.4 结果与讨论42-52
- 5.2.4.1 空白尿液的GC 分析42-43
- 5.2.4.2 去除蛋白对SBMTE 提取效率的影响43
- 5.2.4.3 内标物的选择43-45
- 5.2.4.4 质谱条件的优化45
- 5.2.4.5 提取方法的比较45-49
- 5.2.4.6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49
- 5.2.4.7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49-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6-57
- 芥子气损伤体内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57-72
- 个人简历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娟萍;王时敏;李青华;;谷胱甘肽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9期
2 邵彬;陈世尧;张兆志;郭宏;槐华胜;孙璧星;张炜;张媛;胡波;;纳洛酮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中毒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1年09期
3 帅卫;全梅芳;黄秋林;;芹菜素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与GSH耗竭的关系[J];肿瘤药学;2011年03期
4 徐明明;邵泓;郑璐侠;陈钢;;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有关物质[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7期
5 刘跃银;杨军;盛习锋;;谷胱甘肽耗竭促成紫花牡荆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J];肿瘤药学;2011年04期
6 严坤平;惠文利;朱宏莉;杨鹏飞;朱雅清;陈超;;邻二氮菲-铁(Ⅲ)测定血红蛋白氧载体中巯基抗氧化剂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8期
7 赵保明;李凤良;宋喜明;;谷胱甘肽对糖基化终末产物环境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前列环素和内皮素-1分泌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8 潘艳;刘建香;田梅;阮健磊;苏旭;;还原型谷胱甘肽对~(60)Coγ射线激活核转录因子-κB影响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1年04期
9 梁丽英;陈晶;贺毅;;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中毒性心肌损伤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GSH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1年07期
10 朱昶宇;李宗河;王f 彤;;乙二醛酶Ⅰ抑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祝兵;段友容;马勇杰;古宏晨;徐宏;;谷胱甘肽修饰的纳米Fe_3O_4与人肺腺癌细胞SPC-A1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丽;蔡玲;李卉卉;杨小弟;;溶液中纳米形态铝化合物对辅酶和谷胱甘肽分子构象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幽香;张然;徐志学;胡巧玲;;生物响应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王鹏;海春旭;秦绪军;李文丽;梁欣;张晓迪;陈宏莉;刘瑞;;GSH在动物光气染毒中作用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元;刘晶;赫春香;;荧光动力学分析法测定谷胱甘肽的抗氧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永文;夏和生;;双重响应聚合物胶束制备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陆海涛;邓颖;张德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丁轲;谭天伟;;硫脲树脂分离提纯谷胱甘肽[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9 朱林佩;王英;张亚非;;谷光甘肽对金纳米粒子的粒径控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10 张明永;王颖;麦维军;曾纪晴;蔡昭艳;;水稻谷胱甘肽的合成、运输与功能分析[A];2006中国植物细胞发育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永霖;药物性肝病“克星”———谷胱甘肽[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蔡德山;谷胱甘肽市场前景光明[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特约撰稿 蔡德山;国产谷胱甘肽的美好时光[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新型除毒抹布随手抹掉芥子气[N];中国国防报;2008年
5 通讯员刘骁;谷胱甘肽可增强人体免疫力[N];科技日报;2003年
6 青松;国嘉茴三硫治疗酒精肝有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顾雪冬;大脑喜欢“吃”什么[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景文;国产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天亿”登场[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瓮晓梅;玉米是金[N];大众科技报;2001年
10 ;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谷胱甘肽可防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损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林;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留记;茶儿茶素对铅处理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于佳明;谷胱甘肽和牛磺酸对汞致肾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陈凤菊;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诱导表达及其基因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刘惠;酵母生物转化生产S—腺苷—L—蛋氨酸辅产谷胱甘肽机理及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杨艳;壳寡糖,,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张荣;生化模型分子及生物小分子水溶液弱相互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时辉宁;芥子气皮肤损伤毒理学及对抗药物研发策略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0 董微;量子点的制备及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 ;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芥子气损伤体内诊断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芥子气—谷胱甘肽加合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2 蔡德雷;用多项生物标志物评价家用洗涤剂对小鼠肝脏解毒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早期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3 倪海峰;体外循环致中性粒细胞NF-κB激活、ICAM-1表达及谷胱甘肽干预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刘雁程;谷胱甘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紫外辐射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戚元成;导入盐地碱蓬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对拟南芥耐盐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闫宁;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对半乳糖胺/脂多糖介导急性肝损伤发生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7 张琴;利用啤酒废酵母生物合成谷胱甘肽及其分离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荣延平;复方六月雪对急慢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9 井万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段新瑞;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纳米粒子共振光散射探针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34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13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