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兵人格测验入伍前后检测差异比较及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中国士兵人格测验入伍前后检测差异比较及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士兵人格测验 军人选拔 检测环境 文化 居住地 民族差异
【摘要】:军人素质一直是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伴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军建军思想也发生重大转变。在军人选拔过程中,对于心理素质的要求愈加严格。2006年全国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此举是我军人员选拔里程碑性的标志。自实施征兵心理检测以来,有效阻止了大部分不合格及不适应部队人群进入军队。根据部队内部资料报道,全军精神病院新发精神病人数和义务兵新发精神病人数自2006年开始明显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趋势。但通过追踪精神病医院收治情况,发现近三年军队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格人群,经调查发现,有部分是在入伍时检测不严或漏检的应征青年,还有少量是入伍时武装部检测合格者。因此,迫切需要对应征青年在入营后退兵有效时间内进行合适的心理复检,以完善征兵心理检测过程。目前,我军关于入伍后心理复检标准尚未统一,而国内关于新兵心理问题的研究,一般是在新兵入营后为其做心理测量(多为SCL-90等症状量表),此类检测不具备很好的针对性筛选功能,特别是对地方武装部漏检或检查不严的应征青年。因此在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基础上,修定合适的入伍后复检标准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目的是及时了解新兵的心理变化特点及规律,为新入伍人员心理问题的筛查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修订入伍后心理复检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采用征兵心理检测系统人格测验部分,对入伍前即应征青年和入伍四周后即新兵进行心理检测,并对测验结果的前后差异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目前军队新兵心理复检现状,以及部队使用CSPQ进行新兵心理复检的效果研究;第二部分首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入伍四周的2432名新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入伍后心理检测数据,根据文化程度、居住地、民族分组,共分初中、高中、农村、城镇、汉族、非汉族六个组,进行两两组间即初中组与高中组,农村组与城镇组,汉族组与非汉族组的比较,进而分析新兵群体的心理特征;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经武装部检测合格的2300名应征青年为研究对象,对其入伍前心理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同样根据文化程度、居住地、民族分组,共分初中、高中、农村、城镇、汉族、非汉族六个组,进行两两组间即初中组与高中组,农村组与城镇组,,汉族组与非汉族组的比较,探讨应征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研究三首先比较应征青年群体和新兵群体的差异,再分别比较新兵群体和应征青年群体的初中组、高中组、农村组、城镇组、汉族组、非汉族组的差异,即不同检测环境下心理特点差异,并探讨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后为验证前面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部新兵384人,对其入伍前和入伍四周后测验数据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并与前面大样本数据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检测环境下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如下: 1.文献分析发现目前新兵心理复检方法不统一、检测无标准、筛选功能不完备,研究工具主要采用SCL-90,达64%。采用CSPQ进行新兵心理复检检测结果稳定,部队连续三年使用CSPQ进行新兵复检淘汰率平均为0.3%。 2.入伍四周后即新兵群体,不同文化程度组比较,Net、Set、Dit、Dev、Imp、Ant因子存在差异(p0.01);不同居住地组比较,Net、Set因子存在差异(p0.01);按民族比较各组不存在差异(p0.05)。 3.入伍前即应征青年群体,不同文化程度组比较,Net、Set、Dit、Dev、Imp、Ant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居住地组只在Set因子上存在差异(p0.01);按民族比较各组不存在差异(p0.05)。 4.不同检测情境下即入伍前后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及民族的检测者入伍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入伍后新兵群体的Net、Set因子分数升高,Dit、Dev、Imp、Ant因子分数降低,与入伍前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 5.对某部384名应征青年进行间隔八周的前后追踪研究得出,入伍四周后Net、Set因子分数升高,与入伍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Dit、Imp因子分数降低,与入伍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Ant、Dev因子分数降低,与入伍前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与环境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应用CSPQ重测信度各因子相关系数在0.66-0.80之间(p0.01)。 本研究结论如下: 1.新兵心理复检非常必要,目前部队新兵心理复检检测方法不统一,无标准。 2.应征青年及新兵CSPQ检测均提示,以目前征兵心理检测标准衡量,高学历、城镇应征青年群体要好于低学历和农村群体,民族因素对此影响较小。 3.入伍前后CSPQ检测有差异,环境对新兵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4.应用CSPQ为新兵心理复检工具时,需要调整部分易受环境影响因子的界定分数,重新修定新兵入伍后心理检测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82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光涛;贺英;王军;李学成;陆地;陈许波;;2009年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调查[J];重庆医学;2011年07期
2 廖雅琴,胡彦述,冯正直;我国军人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0期
3 苗丹民,皇甫恩,罗正学,刘旭峰,王广献,安超;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4 肖利军,苗丹民,王京生,罗正学,皇甫恩;《中国简式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与新兵社会适应性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1期
5 高宏杰;苗丹民;刘旭峰;薛燕华;刘练红;;15FQ~+量表中文版信度与效度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维美,曾献功;中国人的人格维度与高校的创新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7期
7 曾岚,李权超,何英强,蓝新友;某部375名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8 何小清;;中美价值观差异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9 赵静;吕伟波;王寿东;;基层部队新兵集训期间健康状况及短期干预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18期
10 贺超;罗宏;杨业兵;唐军华;刘旭峰;;反社会人格倾向评估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军胜;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佟洋;士兵认知评价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5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14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