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唑吡坦预防急性高原反应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01:37

  本文关键词:唑吡坦预防急性高原反应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出处:《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唑吡坦 急性高原反应 高原 睡眠障碍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高原暴露后唑吡坦预防急性高原反应(AMS)的效果。方法采用高原现场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唑吡坦组与安慰剂组,分别在平原与高原采集一般资料、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AMS评分及体能测试结果。结果急性高原暴露后,唑吡坦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47)。唑吡坦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安慰剂组(P=0.009)。不同时间点唑吡坦组AMS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值分别为0.019、0.014、0.025、0.026),其中唑吡坦组各时间点的重度AMS发病率均低于安慰剂组(P值分别为0.047、0.044、0.031和0.020)。急性高原暴露20h后,唑吡坦组虚弱、疲劳、眩晕症状明显轻于安慰剂组(P0.05)。急性高原暴露后两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体力活动能力、左右手握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唑吡坦能减轻AMS症状,降低AMS发病率,可望成为预防AMS的新选择。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zolpidem on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altitude reaction (AMS) after acute high altitude exposure. Fort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zolpidem group and placebo group. General data,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were collected in plain and high altitude. AMS score and physical fitness test results after acute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 The score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in zolpide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lacebo group (P 0.047), and 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in zolpide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placebo group (P 0.009). The incidence of AMS in zolpidem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lacebo group (P = 0.019).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MS in zolpidem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lacebo group (P = 0.047 卤0.044). The symptoms of weakness, fatigue and vertigo in Zolpide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ighter than those in placebo group (P 0.05) after acute high altitude exposure for 20 h. Th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acute high altitude exposu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xygen satur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grip strength between left and right hand. Conclusion Zolpidem can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AM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MS,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 a new choi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MS.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 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
【基金】:国家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201002012)~~
【分类号】:R82
【正文快照】: 明,快速进入高原时,乙酰唑胺与阿司匹林和安慰剂相比,并未能显著降低AMS的发生率[1]。此外,地塞米松虽也能有效预防AMS,但不良反应较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2]。高原睡眠障碍既是AMS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影响AMS发生与发展的独立因素[3]。非苯二氮类药物唑吡坦半衰期短、安全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福祥;戢福云;;急性高山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2 郑双锦;覃军;余洁;卢巍;曾颖;刘曦;黄岚;;健康青年男性高原习服后进入更高海拔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J];军事医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天一;李素芝;侯世科;;“救援救援者”,如何不再现?——玉树地震对高原医学的一个特殊挑战[J];医学争鸣;2014年02期

2 黄海香;张文芳;律鹏;;高海拔视网膜病变及中药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11期

3 贾正平;;高原环境缺氧损伤防治药物的研发与药效学评价[J];高原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4 黄文;惠华强;肖立宁;高朝辉;王引虎;张伟;李兆申;;氨基酸维生素对高原官兵疲劳的预防和快速恢复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5 郭平;周其全;罗涵;袁月;周波;;七叶皂苷钠对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影响及其抗渗漏机制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6 赖小今;肖欣荣;郭进春;廖明松;梁燕;邓旦;陶杰;黄跃;李伟;张开强;彭燕;马宽军;;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7 郑清月;张健鹏;;正常人血压与急性高原病易感性的相关性[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年04期

8 刘阳;张继航;武晓静;高旭滨;卢巍;徐柏达;黄岚;;高原暴露人群动脉血压变化与急性高原病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9 宋攀;覃军;高旭滨;张继航;余洁;陈国柱;黄岚;;急性高原暴露对健康青年男性肺功能的影响及与AMS的关系[J];军事医学;2014年04期

10 刘阳;张继航;武晓静;高旭滨;卢巍;卞士柱;徐佰达;黄岚;;平原动脉血压对急性高原病易感性的预测[J];军事医学;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国柱;急性高原病诊断标准评价及吸入激素预防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2 何玉宏;睡眠障碍对大鼠咀嚼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燕;赵群;王福领;刘福玉;罗勇军;蒋春华;李潇潇;高钰琪;;步兵摩托化进驻4300m高原半年内习服状况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罗勇军;陈郁;刘福玉;后显华;高钰琪;;健康青年男性乘火车快速进入高原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调查[J];高原医学杂志;2009年S1期

3 高钰琪,黄庆愿,刘福玉;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4 尹昭云,谢印芝,牛文忠,吴佑安,崔树珍,吕永达;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过斌;屈英;;唑吡坦所致幻视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2 喻东山;;唑吡坦的神经科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06期

3 孙向菊;吴玉波;蒋爱华;;唑吡坦致尿失禁[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年06期

4 钟晗;刘晓琰;赵旭霁;;唑吡坦致患者昏迷1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年11期

5 顾牛范,陶明毅;唑吡坦治疗失眠334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6 曹燕滔;李振洲;张昕;张耀芬;;唑吡坦引起睡行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4期

7 邹立;;唑吡坦依赖1例[J];广东医学;2008年02期

8 喻东山;;唑吡坦引起遗忘和睡行症1例报告[J];四川精神卫生;2011年04期

9 费叶,余艳芳;唑吡坦引起精神症状不良反应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郝爱鱼;刘英慧;赵丽元;毕秀玲;董悦生;;酒石酸唑吡坦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品标准;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秀华;叶成杰;张春红;;唑吡坦治疗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A];2006年浙江省药品法规与临床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郭爱松;;针刺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盛文;澳警示唑吡坦引起异常睡眠行为[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郭文;老药唑吡坦不服老[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吴飞;唑吡坦致梦游[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王来海;治疗失眠症新药:唑吡坦[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梁林;老人服“唑吡坦”别超过10毫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6 常怡勇;唑吡坦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郝继亭;治疗失眠症新药———唑吡坦[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方菲;解决安眠药依赖[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靖九江;唑吡坦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小方;酒石酸唑吡坦改善慢性失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本文编号:1438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438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