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4年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研究
付恩桃
【摘要】:研究开发新药,必须对药品质量进行详细研究,并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作为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和前提。为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来控制药品质量,即对药物进行多个项目测试,来全面考察药品质量。药物的稳定性试验是通过考察药物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在生产、贮存、包装、运输、以及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本课题从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两个方面对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的质量进行控制,并制订其质量标准草案,为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依据。 一、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质量研究 本课题建立了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质量研究方法。主要从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四个方面对毗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进行质量研究。 性状主要考察外观性状、引湿性和溶解度,试验结果表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为白色至类白色疏松状粉末,有氨气味,味微苦,略具引湿性,在甲醇、水中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微溶,在乙酸乙酯、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中不溶。 分别通过化学法、紫外光谱(UV)法、红外光谱(IR)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合标准品对照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化学法显示巯基的特征化学反应,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标准对照品和原料药具有相同的光谱特征,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标准对照品与原料药的红外吸收图谱一致,高效液相色谱图中供试品主峰和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这四种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检查项分别考察了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酸度、有关物质、有机溶剂残留、干燥失重、水分检查、炽灼残渣、重金属和砷盐等。结果表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水溶液澄清、无色;本品水溶液pH在6.50-7.00范围内,在255nm和278nm波长处有最大紫外吸收;有关物质检查中单个杂质均低于0.3%,有机溶剂残留检查中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醚和异丙醚均在限度范围内,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水分测定结果表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中的水分含量为5.60%~6.20%;干燥失重结果表明,本品在室温减压干燥减湿重量为2.00%-2.60%;炽灼残渣检查结果表明,本品高温炽灼后的残渣为0.015%~0.035%;重金属不超过百万分之二十;砷盐检查结果表明,砷盐不超过0.0001%,符合规定。本课题采用质量平衡法对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的对照品进行了标化,供含量测定用。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方法可行。根据测定结果,拟定吡咯烷二硫代氮基甲酸铵原料药按干燥品计算,含量不得少于99.0%。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稳定性研究 1.影响因素试验分别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下考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在不同时间段的稳定性,分别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药物生产、包装、贮存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在上述条件下吸湿很明显,水分增加量很大,尤其是在高湿及高温条件下,含量严重下降。 2.加速试验本试验考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固体粉末在试验期间第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的稳定性。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为制剂设计、包装、运输、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本试验按水分、样品含量以及有关物质分析等项目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固体粉末在温度25℃±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稳定。 3.长期稳定性试验长期稳定性是在接近药物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考察,目的是为制订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本试验把3批毗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在温度6℃±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放置9个月,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取样,按水分、样品含量以及有关物质分析项目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固体粉末在温度6℃±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放置9个月稳定。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PDTC原料药应在遮光、密封、4-8℃条件下保存,此条件下的药品有效期暂定为24个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ICH Q1A新原料药的稳定性试验[J];安徽医药;2010年12期
2 谢丹;异帕米星的临床药理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5年05期
3 康晓宇;高永清;;临床开发中的新型抗结核药物[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03期
4 陈燕梅;钱明;陈涛;李海成;江勇;周琳;钟球;;结核分枝杆菌对卡那霉素和氧氟沙星药物耐药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3年09期
5 张敬东;王思宏;朴英爱;;4种二硫代羧酸酯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10年05期
6 赵勇;;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应用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03期
7 王月;李鑫;;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04期
8 沈妍;王哲;陈东戎;;介导含硫多肽类抗生素耐药的23S rRNA甲基转移酶NHR的生化功能[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9 皮卫峰;郭雪君;徐向晖;;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哮喘小鼠模型的作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21期
10 尹汉东,张如芬,马春林;新试剂双取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研究[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董春;浅谈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管碟法操作注意要点[J];安徽医药;2003年03期
2 翁华,申屠晓芳;关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安徽医药;2005年04期
3 单亚;;滤膜吸附对部分口服药物溶出度的干扰试验研究[J];安徽医药;2007年02期
4 肖华;朱克旭;;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医药;2008年08期
5 邹云;项中华;洪田谷;;琥乙红霉素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研究[J];安徽医药;2009年03期
6 李锐;覃志高;张玉华;;沉降体积比检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安徽医药;2009年07期
7 达庆国;陈晓斌;周琴妹;;支扩宁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J];安徽医药;2009年11期
8 秦影;;乙酰吉他霉素颗粒溶出度检查方法研究[J];安徽医药;2010年07期
9 颜晓航;薛玉梅;;3种注射液中重金属、砷盐检查方法提高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0年12期
10 李小安;吴少平;刘海静;徐长岭;;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沐风;;如何实现高效、准确、快捷地测定大批量溶出度样品[A];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开发与注册申报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美成;林梅;王林波;陈祝康;陆明;;药品生产企业QC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及结果评价模式的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3 韦永朴;;小儿感冒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测定方法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仲素霞;;药品检验用标准物质产、供、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吉同琴;戴艳;陈祥峰;;注射用顺苯磺阿曲库铵细菌内毒素的检查[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6 仲素霞;;药品检验用标准物质产、供、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婷;唐跃年;胡燕锋;;硫酸新霉素口服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验证[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敏;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百草枯致大鼠肺损伤的干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杨建华;水通道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高艳清;β-蒎烯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马玲云;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研究中药化学对照品定值[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亚辉;偶联分子簇功能基内毒素吸附剂的合成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金波;中药材中五种有毒有害重金属分析体系的建立及污染状况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蒋锋;盐酸吉西他滨原料药与注射剂的质量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锦文;酯型儿茶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制剂(阴道载体栓)的质量标准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5 王丽杰;盐酸雷尼替丁及其注射液有关物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糜启春;我国原料药企业FDA注册及GM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及解决方案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邓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丽;有机硫类含油废水絮凝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武征;芸香苷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与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杨美琴;低敏青霉素钠生产过程监测体系的构建及聚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利;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耐药基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4期
2 陈莉;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3 赵立;冯学威;颜恒毅;刘宏博;;利奈唑胺抗结核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4 郑波;吕媛;;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革兰阳性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5 汪定成;张惠中;杨丽华;戈伟;邵海连;韩香妮;;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肠球菌属体外抗菌活性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年01期
6 农克良,农容丰,韦良兴,韦友欢,古练权;苄基乙酰乙酸乙酯和丁基乙酰乙酸乙酯的微波合成[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年03期
7 于守汎;利福布汀的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特点[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年06期
8 陈勇川 ,高振同;利福布汀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年05期
9 白大鹏;孔伟利;孟令俊;李志媛;李丽;;结核分枝杆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动态研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1年03期
10 张廷梅;王燕;骆科文;熊敏;龙应林;蔡翠;;2327株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情况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静;上海地区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肺结核病患者二线药物耐药现况及细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伶俐;皮星;肖军;;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07期
2 于红;马玉楠;;化学原料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药事;2011年01期
3 周晔,冯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妥拉明原料药的纯度[J];医药导报;2005年05期
4 唐玲;邱家学;;浅谈发展我国原料药的合同生产[J];中国药业;2006年11期
5 梁智;韦振雷;邓梁华;罗鸣;;原料药甘露醇中微量山梨醇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年06期
6 黄志红;干荣富;;我国制药企业面临挑战[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年05期
7 薛勇;胡秀绒;;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物料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药事;2008年10期
8 林川;肖开渝;;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茴三硫原料药含量[J];海峡药学;2008年11期
9 谭建宁;覃洁萍;张炜;莫可丰;冯军;;杨梅素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材;2008年12期
10 何春;吴伟群;齐雪飞;;我国原料药外包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药业;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武;;浅谈我国冻干原料药的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世颖;;晶型原料药研究[A];首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学术资料[C];2009年
3 钱德明;刘群丽;;结合雌激素原料药与倍美力雌激素作用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4 韩超琦;陆惠秀;;美国FDA在原料药等CGMP的最新动态[A];二○○三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3年
5 余立;;进口抗生素药品近况分析[A];抗生素质量与安全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俞观文;;2004年我国医药工业形势[A];2004年全国医药工业技术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淑燕;欧阳五庆;刘玉梅;;硫酸长春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毒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邢花;王承凤;陈大华;;基于节能减排的原料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魏君;谢云德;谢剑炜;;LC-MS/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罗格列酮钠原料药中有关物质[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隋明阳;;中药蜜丸质量控制浅析[A];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亿财;[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记者 蒋颖;[N];医药导报;2007年
3 无言;[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洪天语;[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王迪;[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科恩;[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王海峰;[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魏玮;[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邵建国;[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 熊佳冰;[N];民营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晔;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开发与质量控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2 金向群;酒肝清胶囊的开发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志宏;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难溶性药物渗透泵处方设计专家系统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4 杨雪峰;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的制备及其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药效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杜小燕;复方丁氨丙磷的药学与药动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李桂英;非甾体抗炎药炎清片的应用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唐辉;蒜氨酸原料药的中试生产工艺及分析方法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8 管清香;地拉韦啶原料药及其分散片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林天慕;前列舒通片的研制及物质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何欣;雷公藤多甙纳米乳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园;蒜氨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2 毕勇;人造血浆原料药营销策略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芳;我国原料药出口市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靳鹏;重庆华邦制药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姚定鹏;浙江A原料药公司出口竞争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宋时雨;欧债背景下出口导向型原料药企业发展战略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武剑;原料药杂质控制的实施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石燕;S药业格列美脲原料药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丁;元才公司原料药海外市场拓展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欣;石药集团中润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4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