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某全训坦克部队官兵军训中发生肌疲劳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3-04 00:21

  本文选题:坦克乘员 切入点:肌疲劳 出处:《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 :调查坦克乘员在军事训练中肌疲劳发生的情况及原因 ,为制定正确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样问卷结合体检的方式 ,对某全训坦克部队军事训练中 10 72名从事坦克专业的官兵发生肌疲劳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为 4 2 .1% ,其中驾驶员发生率最高 ,为 5 6 .4 % ;车长最低 ,为 2 0 .1% (P 0 .0 1)。肌疲劳发生部位均以腰骶部发生率最高 ,占 4 8.3% ;下肢最低 ,占 8.7% (P 0 .0 1)。从事坦克专业 1~ 3年者肌疲劳发生率最高 (46 .0 % ) ,10年的最低 ,为 32 .6 % (P 0 .0 1)。结论 :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较高 ,与劳动强度、技术熟练程度、振动、工作姿势、季节等因素有关 ,应加强防护措施的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and causes of muscle fatigue in military training of tank crew,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stablishing correct training methods. Methods: cluster sampling questionnai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used.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muscle fatigue of 10 72 officers and soldiers engaged in tank training in a tank training uni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muscle fatigue in tank crew was 42. 1%, among which the driver rate was the highest. The incidence of muscle fatigue was the highest in lumbosacral part (4 8.3%) and the lowest in lower extremity. The incidence of muscle fatigue was the highest (46. 0%) and the lowest in 10 years (32. 6% P 0. 01). Conclusion: the fatigue rate of tank occupa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abor intensity. Technical proficiency, vibration, working posture, season and other factor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protective measures.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神经内科 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神经内科 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神经内科 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济南军区“十五”规划课题 (No.2 0 0 10 10 )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强,王洪飞;710名坦克乘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兵仓;对坦克内乘员的受伤特点和早期救治进行研究的意义和途径[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振邦;;各种肌无力型病理性肌疲劳征群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0年04期

2 ;心动过速后综合病征[J];中国综合临床;1981年04期

3 丛志强;家族性重症肌无力3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2期

4 谭健;;重症肌无力症的免疫治疗[J];国外医学情报;1983年09期

5 田新良;痛性肌束震颤综合征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4年02期

6 孟乃昌;龟龄集的历史源流[J];中成药;1984年08期

7 夏仲涛;;重症肌无力在耳鼻喉的表现[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5年05期

8 林水成;;诱变物自动快速检测[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86年04期

9 吴圣钰;;装甲碎片致伤特点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1986年02期

10 彭德馨;杨丕仁;李诗佩;顾红晖;陈绍宝;丁德云;胡霞明;张敏明;;磨牙症动态嚼肌肌电观察[J];口腔医学;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银凤;;深覆鉭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李银杰;李建秀;;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和喘乐宁雾化治疗肺性脑病12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3 孙常义;应瑞春;王伟平;班玉生;;四君子汤抗骨骼肌疲劳作用的定量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4 徐艳玲;曲妮妮;;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一)[C];2004年

5 姜富学;欧桂生;竞花兰;廖信彪;张宜骏;余彦耿;成建定;李朝晖;;限制性体位致死动物模型中膈肌疲劳的作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国祥;;肌疲劳时主动肌及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特征[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王凌云;肖云;董惠荣;王锋;马艳芬;孟宪华;;应用sEMG评定乒乓球运动员上肢肌疲劳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周郁鸿;陈眉;虞荣喜;张宾辉;沈一平;侯群;叶宝东;张伟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洪道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潘惠娟;王予彬;郑荣强;卢亮宇;;表面肌电在膝关节运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小威 尹敏;立足现有装备谋打赢[N];解放军报;2000年

2 虢军;HK MP-7型4.6毫米新式单兵自卫武器[N];中国国防报;2002年

3 袁云;谈谈慢性疲劳综合征[N];健康报;2002年

4 徐志伟;未来坦克技术发展走向[N];科学时报;2002年

5 沈亚南;啤酒多饮也致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袁云;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N];保健时报;2003年

7 高友清;专家为亚健康患者开出七大健康处方[N];中国改革报;2003年

8 王盛槐 孙晓波 唐保东  ;第一枪在这里打响[N];解放军报;2003年

9 唐明 张维佳 王翔;装甲士官:钢铁与芯片铸就[N];解放军报;2003年

10 魏国;强化“五种意识” 树立模范形象[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玉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白冲;膈肌疲劳与肌凝蛋白重链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顾力刚;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向毅;微电脑程控膈肌起搏器的研制及其实验应用——不同脉冲幅度膈肌起搏对兔膈肌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颜芳;电刺激诱发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分析及肌疲劳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王小明;中度高原地区坦克乘员腰痛的现患调查[D];兰州大学;2006年

4 高明暄;高寒区坦克驻军腰痛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3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63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