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床模拟推拉动作对脑循环功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脑血流速度 切入点:重力效应 出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推拉动作对脑血管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推拉效应的+ Gz 下降机制。方法10 名被试者在旋转床上经受“直立位( + 1Gz) - 倒立位( - 1Gz) - 直立位( + 1Gz)”的模拟推拉动作,采用经颅多谱勒(TCD) 技术监测分析旋转床模拟推拉动作过程中脑血流速度及脉动参数的变化。结果倒立位( - 1Gz)时出现收缩期流速(Vs) 增加、舒张期流速(Vd) 降低、脉动参数(PI) 与(RI) 升高的阻力增高型频谱,随后直立位( + 1 Gz) 时,,这些变化更加明显且恢复较慢。在实验过程中平均血流速度(Vm) 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在推拉动作的- Gz 时相由于脑血流的自调节机制引起脑血管阻力增加,在其后的+ Gz 时相更为严重且恢复较慢。这可能是推拉效应+ Gz 耐力下降的机制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ush-pull action on cerebrovascular circulatory function and the + Gz descending mechanism of push-pull effect. Methods Ten subjects were subjected to "upright (+ 1Gz) -inverted (+ 1Gz) -upright (+ 1Gz)" simulated push-pull motion on a rotating bed. The chang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pulsation parameters during the simulated push-pull motion in rotating bed were monitored by TCD-TCD.Results in inverted position (-1 Gz), the systolic velocity increased and the diastolic velocity increased, while the diastolic velocity decreased. The increased resistance spectrum of the pulsating parameters (PI) and Ri (+ 1 Gz) followed by the vertical position (+ 1 Gz), These changes were more obvious and recovered more slow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 during the experiment. Conclusion during the push-pull movement-Gz phase, the 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creases due to the auto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erebral blood flow. The later + Gz phase is more severe and the recovery is slower. This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the decrease of push-pull effect + Gz endurance.
【作者单位】: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36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36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36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36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36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36
【分类号】:R85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德生,向求鲁,沈羡云,闫洪欣,董颀;头低位卧床7天中脑循环功能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汪德生,任维,向求鲁,孙磊;微重力条件下人体体液调节模型的分析与改进思考[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3期
2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王忠波,蒋昌林,姜世忠;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1期
3 韩东旭,刘月红,周传岱,张宝兰,费锦学,刘钢;头低位卧床对人EEG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3期
4 韩东旭,周传岱,刘月红,彭远开,徐国林,张华;模拟失重状态人脑波频率涨落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5 薛莲,孙飙;头低位倾斜对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王忠波;;TCD对模拟失重下脑动脉血流的检测[J];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05期
7 王忠波,姚永杰,吴兴裕,王新增,刘中昌,蒋昌林,姜世忠;经颅多普勒检测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8 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杨长斌,冯岱雅,姜世忠,蒋昌林,梁文彬;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颅底动脉血流变化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耿捷;30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王霆;头低位倾斜训练对射击射箭运动员脑电图影响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五星,詹长录,耿喜臣;在加速度作用中的推拉效应[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2 姜丽萍,李云义,佟文革,姚萍,宋玉国,沙建慧;推拉动作对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DNA分布图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3期
3 张五星,詹长录,耿喜臣,颜桂定,陆霞,初旭,于心亚;旋转床模拟推拉动作的心血管效应[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沙建慧,朱洪鸣,刘英华,姚萍,梁平,刘志洋,李云义;模拟推拉动作对大鼠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陈同欣,黄远桂,王铃,孙绍芝,王露今,雷震,姜树强;人体对预先暴露-1,-0.5,0Gz之后+Gz时的心血管反应[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1期
6 郭素红,王晓玉,窦肇华,姚萍,张慧,李云义;不同强度的模拟推拉动作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实验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2期
7 张九刚;;飞行员机动飞行中推拉动作情况调查[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8 姚永杰,赵梓刚,刘挺松,石俊,侯豹可,杨长斌;下体负压旋转床模拟航空推拉效应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6期
9 韦应波,孙喜庆,曹新生,姚永杰;推拉动作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6期
10 陈同欣,王铃,孙绍芝,王露今,雷震,姜树强;倾斜床模拟推拉动作下心率和血压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云义;姜丽萍;王晓王;佟文革;孙奎;王艳春;姚萍;田晶;;推拉动作对大鼠心肌酶活性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姜丽萍;李云义;佟文革;姚萍;宋玉国;沙建慧;陈默然;;推拉动作对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DNA分布图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姚永杰;孙喜庆;杨长斌;刘挺松;吴燕红;;头低位暴露后直立位下体负压耐力降低[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杨长斌;孙喜庆;耿捷;吴燕红;高原;王雷;;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训练对推拉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佟文革;姜丽萍;李云义;姚萍;;±Gz交替后大鼠心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变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权忠光;;科技进步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理论、方法与测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陈逖;孙明波;刘卫东;;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大涡模拟计算初始化方法研究[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同欣;立位耐力监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杨长斌;推拉效应模拟方法及防护训练方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3 孙静;电针对+Gz所致人体意识丧失防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刘杰;模拟急性血容量减低对心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松;高+Gz重复暴露和推拉动作对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肖霞;进城与回流:社会制度影响下的民工流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洋;重力改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仿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朱林红;超分子体系的热释出、分子组装及异构体识别[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孟海涛;弹性管束换热器脉动流发生装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丁佳;不同反复体位改变模式对人体心血管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班维固;针刺后溪、申脉对青年健康人大脑中动脉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周志龙;考虑区域经济特征的中国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变化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俊杰;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翔;城市化与道路客运发展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5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6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