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

发布时间:2018-03-12 14:18

  本文选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切入点:自然灾害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一线救援官兵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并接受专业心理保障6周后,随机抽取206人(军龄2年者54人,军龄2年者152人),用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PCL)、简易应付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SCSQ)和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hort Scale,EPQ-R)进行调查。结果:PCL得分高于分界值的有4人,占1.94%;PCL得分与消极应付方式、EPQ的N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48、0.67,P0.01),与EPQ的E量表得分负相关(r=0.30,P0.01);军龄2年者的PCL总分及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军龄2年者[如总分(31.0±14.9)vs.(26.3±8.6),P0.05]。结论: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并接受专业心理保障6周后部队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较低;军龄2年者及消极应付方式和神经质人格人群应是心理服务关注的重点对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earthquake rescue servicemen. Methods: six weeks after the first-line rescue officers and soldiers were given the task of earthquake relief and received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protection, A random sample of 206 people (54 for 2 years in the military), A total of 152 people with 2 years of servic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k-Listk-List-PCL, simpl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of simple coping style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hort Scaleen EPQ-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 people scored higher than the demarcation value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o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k-list, simpl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hort scale (EPQ-R).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1.94 PCL and the score of N scale of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EPQ,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core of E scale of EPQ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core of E scale of EPQ, and the total score of PCL and intrusive symptoms of those with 2 years of military service. The factor scores of avoidance symptom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2 years in the military [such as 31.0 卤14.9vs.26.3 卤8.6p0.05].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was lower after 6 weeks of earthquake relief and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protection. 2 years in the army, negative coping style and neurotic personality should be the focus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
【作者单位】: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分类号】:R82;R74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2 惠武利,施旺红,徐德忠,王家同,吴玮,门可;烟台海难援救军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安芹;中国文化下外向性的基本内涵与量表的编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5 敖小兰,石竹屏;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刘芳娥;王安辉;刘利兵;杨业兵;;某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3期

7 李永鑫;李艺敏;时金献;;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宋春花;李进峰;李永鑫;冯丽云;;郑州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9 周财亮;朱伟;苏东梅;;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10 朱伟;王治明;王绵珍;兰亚佳;吴思英;;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测量的是什么[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华;;从心理测量角度看画家梵·高[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萍;孙宏伟;庄娜;;哮喘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寸晓刚;中国人职业个性测量工具(CVPS)的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皮永华;组织公正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报复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惠武利;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7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袁素瑛;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霞;成就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监控策略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梅菊;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丁爱芝;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孙远;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唐洁;罗夏墨迹测验自主同一性量表(MOA)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葛耀君;体育情境兴趣量表(PESIS)中文修订版的信度与效度验证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朱昌明,杨昌芬,马渝根,刘协和,何廷尉,杨珉;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成都地区试用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2期

2 程莎,汤慈美,李心天;人格类型对应激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自然应激源部分)[J];心理学报;1990年02期

3 刘贤臣!250014,马登岱!250014,刘连启!250014,赵贵芳!250014,李传琦!250014,杨杰,孙良民;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02期

4 龚耀先,李庆珠;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01期

5 周建初,金初林,张世奎,吴长安,李方平;巫溪县岩崩、吊桥事件后精神反应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年02期

6 王家林,彭崇基,陆焯平;广西南宁市中学生EPQ测查和全面发展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动态[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0年02期

2 段俊荣;;水灾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2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0年02期

3 南勋义,周宪文,刘文善,王文楷;84例肾脏损伤临床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3期

4 赵福康;贾凤英;弓文忠;;90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摘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年03期

5 赵福康;贾凤英;弓文忠;;90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摘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年02期

6 枚得;;土耳其的肺癌高死亡率地区[J];国外医学情报;1981年11期

7 李明义;;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拨款50万元支援南部山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J];宁夏医学杂志;1983年01期

8 谢启文;;饥饿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1983年11期

9 Gemma;;急救医疗系统规划和实施[J];国外医学情报;1984年12期

10 富绍祯;从急诊调查看急救室的做法[J];医院管理论坛;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志强;聂高众;李亦纲;;基于B/S结构的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杨学祥;陈殿友;宋秀环;;地球流体运移动力与自然灾害[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朱士光;;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演化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对策[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耿庆国;徐道一;;黄河水害——中华民族千年之交的一桩心腹大患[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杨智娴;;减轻21世纪的地震灾害[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7 邱芹;;成也朱红灯,败也朱红灯——评朱红灯与平原义和团运动[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凌文;黄梯云;胡运权;;价格系统尖点突变预测模型[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金磊;;论中国安全减灾保险机制研究与系统化管理[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10 王金桃;王浣尘;;危机管理决策的RPD—PP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百兰;再谈情绪与健康[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如何识别创伤后应激障碍[N];健康报;2000年

3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汪向东;河北北尚义地区地震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4 亚强;关于PTSD[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5 李玉花 海慧芝 匡远深;心理医生进驻定点医院[N];健康报;2003年

6 张荔子;关怀精神创伤[N];健康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胡迎新;SARS康复者仍有心理障碍[N];健康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胡迎新;医生们为什么自杀?[N];健康时报;2003年

9 华东交大心理咨询中心 舒蔓;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疾病[N];家庭医生报;2003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教授 陈树林 博士 李凌江;了解创伤 摆脱阴影[N];家庭医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王吉恒;国有农场农业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燕清;地下电磁波探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李天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民;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红英;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D];河北大学;2000年

3 张功;二十一世纪海洋倾废国际立法趋势及我国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慰卿;唐代关中地区的水、旱灾害与水资源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冯圣兵;陕甘宁边区灾荒研究(1937—1947)[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丁春文;秦汉自然灾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科;巨灾风险的证券化与证券的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李贤林;基于GIS技术的云南省道路灾害防治信息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10 蒋勇军;基于GIS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01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601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