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常压低氧训练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本文选题:常压低氧 切入点:间歇性 出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常压低氧 (intermittentnormobarichypoxia ,INH)训练对低氧条件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对 8名被试者进行为期 4周共 2 4d的INH训练 ,并对被试者训练前后暴露于 1 0 %低氧环境前、中、后的心率变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INH训练后 ,被试者低氧条件下R R间期均值、标准差、总功率、高频成分功率、低频成分功率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0 1 ) ,而标准化高频成分功率、标准化低频成分功率、低频成分功率 /高频成分功率变化不明显。结论 1 )INH训练可提高被试者低氧条件下的心率变异性 ;2 )INH训练不仅可用于提高低氧耐受力 ,还有助于提高航天人员的飞行耐受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normobaric hypoxia (INH) training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in hypoxic condition. Methods eight subjects were trained with INH for 4 weeks for 24 days, and exposed to 10% hypoxia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 after INH training, the mean R R interval, standard deviation, total powe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power and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power of the subjec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 05 P 0. 01), the mean R R interval,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he total power,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power and the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powe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INH training. And standardize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power, standardized low frequency component power, Conclusion (1) INH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HRV of the subjects under hypoxia, and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improve the hypoxic toleranc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hypoxic tolerance. 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flight tolerance of spaceflight personnel.
【作者单位】: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R85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莹华;王惠国;崔益芬;胡冰;王艳;王威;范亚欣;冯士刚;李崧;唐一源;;短期整体身心调节训练对常压低氧适应性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许建平;史晓娟;刘惠君;罗自强;;常压低氧性肺损伤模型的制备[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曾繁荣;王偕莲;刘永碧;;老年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锡雪;于铁链;李东;万征;孙跃民;;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前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曾繁荣;王偕莲;刘永碧;;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郭艺芳;宋光耀;李绍冰;;年龄对心率变异频谱指标近日节律的影响[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石如海;杨春;;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施陈刚;李上共;张怀勤;赵玉香;;老年冠心病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9 胡定煜;李ma;戴荣继;耿利娜;邓玉林;;常压低氧下Wistar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脑损伤[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10 姜慧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凌波;在医院休闲[N];中国商报;2002年
2 黄恺;紧张,,就这样让你早衰[N];浙江日报;2004年
3 刘霞;情绪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健康?[N];科技日报;2008年
4 甘肃 高晓玲;为什么要做心电图[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呼昊邋李木元;远离导致疾病的三大根源[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冯文;植物神经功能为何紊乱[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寿山;更年期 如何让人不讨厌[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重庆师范大学医院 唐卡毅 唐良富;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影响的研究进展[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湖南主任医师 罗普泉;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女性的特殊影响[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莫娅;年轻女性为何易手脚发凉[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秋云;基于人体脑波和心率变异的噪声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朱守林;室内空调设备舒适性自然风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贾锋鹏;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价及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意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4 李香红;草原公路景观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谢元芳;基于心电数据库的房颤自主神经调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文耀锋;一种实时的跌倒姿态检测和心率监护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程伟中;双源CT在心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松涛;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郭哲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杜娟;生理信号变异性分析及其在高血压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冬萍;心率变异信号临床分析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罗兰;心率变异(HRV)测量系统以及运动训练对人心率变异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云强;危重病患者心率变异改变及与预后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4 安妮;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常态下的心率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季建国;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的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柴珍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孙艺军;停闭调息法对心率变异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叶丹;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D];浙江大学;2004年
9 米小龙;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心律震荡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10 史文虎;基于心电反馈的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矫治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4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60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