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多种诱发电位变异与临床随访
本文选题:临床心理学 切入点:创伤后应激障碍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7期
【摘要】:目的 :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患者诱发电位 (BEP)的特征和治疗后的变化 ,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事件影响量表(IES) ,对 86例军人PTSD患者 (PTSD组 )和 5 6名健康军人 (对照组 )进行了P30 0 、听觉诱发电位 (AEP)、视觉诱发电位 (VEP)、SCL -90和IES的测试 ,并对PTSD组于治疗后 3 5个月进行了随访。结果 :PTSD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 ,P30 0 的P3(t =3 3 2 ,P 0 0 1)、AEP的N2 (t =2 2 6,P 0 0 5 )和VEP的P2 (t =2 85 ,P 0 0 1)潜伏期均延迟 ,P30 0 的P3波幅升高 (t =4 3 5 ,P 0 0 1)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30 0 的P3(t=2 80 ,P 0 0 1)和VEP的P2 (t =2 3 4,P 0 0 5 )潜伏期前移、P30 0 的靶P3波幅降低 (t =3 78,P 0 0 1)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前BEP各指标与SCL -90、IES及其因子分 ,以及治疗前后的BEP各指标差值与SCL -90、IES及其因子分的差值 ,部分有显著性相关 (P 0 0 5~ 0 0 1)。结论 :PTSD患者诱发电位的变化可能是状态标志 ,多项BEP指标联合可试用于监测军人精神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oked potential (BE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ent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PTSD after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Methods: 86 military patients with PTSD and 56 healthy soldiers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icoletBravo brain evoked potentiometer,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event impact scale (IES).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SCL-90 and IES were measured. The PTSD group was followed up 35 months after treatment.(P < 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change of evoked potential in patients with BEP may be a state marker, and multiple BEP markers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mental health of soldiers.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160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科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160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电生理学实验室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160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电生理学实验室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160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科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160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科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160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科
【基金】:济南军区医药卫生计划课题 编号 :0 3j0 36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庶,赵汉清,汪卫华;中国的军队精神卫生服务[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双,郑重,黄勇,胡晓梅,杨松涛;注射硬化剂法制作家兔颈椎病椎动脉型模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刘煜,李柱一,刘绪宏,唐丽君,游国雄;大鼠重症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模型体感诱发电位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3 韩文强;胡文东;文治洪;马瑞山;田锐锋;;下体负压下V_(MCA)ERP的改变及不同刺激模式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3期
4 车春晖;黄华品;郑安;;癫vN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改变和影响因素[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柯技;张玲莉;赵小红;陈晓瑞;;CO中毒后脑认知功能障碍的法医学鉴定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6 孙先英,张祥溢;原发性癫痫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初探[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24期
7 何日辉,葛圣金;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及其两种计算模式[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年03期
8 陈兴时,张明岛;关联性负变与精神药理学[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年02期
9 吴兴萍,郭露萍,黄娟,陈振谦;多发性硬化的视力、视野改变与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张山莲,彭光莹;46例梗塞性脑血管病的CT与P300的对照研究[J];广州医药;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存友;甘景梨;孔素丽;刘贵萍;张东卫;;Ⅰ、Ⅱ型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对比及相关性研究[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2 王湘;公共阅读工作面色彩和人工光环境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汤黎明;神经阈值检测系统与图谱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谢利军;补肾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电生理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杰;诱发脑电电刺激系统及其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孙黎明;中枢神经递质ACh和NE与Alzheimer病的认知功能[D];暨南大学;2001年
3 韩文强;坐位下体负压对人体生理心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李建明;PRVEP评价视觉通路颅内肿瘤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5 程新萍;听觉P_(300)在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6 张新军;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多道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3年
7 段慧君;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认知性电位P_(300)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王彦芳;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_(300)亚成分及PANSS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9 么宪伟;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与颅内压相关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赵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明园,沈渔惃,杨小昕;迎接21世纪挑战的中国精神病学[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4期
2 顾牛范;我国生物精神病学的回顾及展望[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4期
3 张维熙,李淑然,陈昌惠,黄悦勤,王金荣,王德平,涂健,宁佐喜,付力牧,纪丽萍,刘志广,吴化民,罗开林,翟书涛,严和獯,孟国荣;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景梨;高存友;杨代德;胡兴焕;李晓琼;张伟红;;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脑干诱发电位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2 王丽颖,杨蕴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二)[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3 郑一瑾,曾羚,陈振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4 刘庆海,王贵山;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3期
5 何树德;陈晓清;;地震极重灾区小学教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年19期
6 马磊,王家同,皇甫恩,施旺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遗传易感性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年01期
7 刘贤臣!250014,马登岱!250014,刘连启!250014,赵贵芳!250014,李传琦!250014,杨杰,孙良民;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02期
8 张勇辉;创伤后应激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3期
9 吕锋,余西金;创伤后应激障碍[J];山东精神医学;1996年02期
10 皮红英,张黎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支持[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树林;李凌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黄华品;车春晖;郑安;江芳;庄晓芸;刘楠;;多种诱发电位检测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马骥;龙春富;;应用嗅诱发电位对人嗅神经损伤进行鉴定的可行性探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孟照莉;郑芸;陶勇;孟娟;胥科;王恺;;听觉稳态诱发电位阈值的正常值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5 史璐;张永琴;刘静;张燕;;显微外科诱发电位下行听神经瘤切除术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陶拓宇;胡学强;李津;陆正齐;郭怡菁;;多发性硬化智能障碍诱发电位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章勇;陆杰;孟立;徐晓红;向天雨;马厚勋;谢正祥;;基于多分辨分析和连续小波变换提取和分析兔体感诱发电位[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刘京华;尤仲敏;俞善纯;;诱发电位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颖婷;;浅析喉神经损伤时的喉诱发电位[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周晖;赵瑛;贺斌;卢亦成;刘祖德;;多部位记录体感诱发电位的脊髓术中监护[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交大心理咨询中心 舒蔓;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疾病[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徐祥刚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与治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9·11”十年后美国人仍“受伤”[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日本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部萎缩部位[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如何识别创伤后应激障碍[N];健康报;2000年
6 张荔子;关怀精神创伤[N];健康报;2003年
7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教授 陈树林 博士 李凌江;了解创伤 摆脱阴影[N];家庭医生报;2003年
8 张生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抗战时期中国受害者PTSD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罗恩·卡普斯 阿富汗战争退伍军人 本报特约编译 何适;战争造就美国新“迷失一代”[N];世界报;2010年
10 华南师范大学派往四川地震灾区的心理干预志愿者 张炯理;一例震后PTSD儿童的心理矫正[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高洁;PTSD大鼠闯入性记忆神经信息编码及病理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侯彩兰;矿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及神经影像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王海涛;PTSD大鼠海马和下丘脑5-HT1A受体活性及前额皮质ERK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隋双戈;性侵害创伤干预模式、性侵害PTSD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及脑结构功能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禾;PTSD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张丹;基于稳态诱发电位的多通道选择性注意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李章勇;心电和诱发电位的现代提取和分析技术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10 赵丽;基于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娟;军人PTSD量表的修订及其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安飞;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刘欢;震后医护人员PTSD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症状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伊思;急性应激期大鼠学习敏感化的改变及其对PTSD样症状形成的预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强利;玉树地震后一周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伴发焦虑抑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刘瑶;灾后中学生灾难暴露、控制感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益阳;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应激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邢月梅;临沂市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9 梁瑞媚;白血病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赵彬;汶川地震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8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71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