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主着陆场区医疗保障及救护

发布时间:2018-05-06 04:42

  本文选题:航天员 + 载人航天飞行 ; 参考:《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区航天员医疗保障及救护的经验体会. 方法:结合我们参加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医疗保障及救护的体会,8次在直升机上的医疗救护演练经验,2次突发意外事故乘直升机远距离实施医疗救护的体会,多次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护车上的医疗救护演练体会.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对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提出有效的防治预案. 结果:主要针对首飞载人航天航天员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创新地把—个高质量的ICU全天候前移至草原上、沙漠里,载体是载人航天医疗救护直升机及医疗救护车,可以确保意外情况下航天员的安全.创造了反应速度第一;技术装备第一.使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medical support and rescue for astronauts in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flight landing site. Methods: combined with our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edical support and rescue of the first manned spaceflight astronaut in China, the experience of 8 medical rescue drills on the helicopter and the experience of carrying out the medical rescue in a long distance by helicopter in 2 accidents occurred in a sudden accident. Many times in the manned spaceflight medical ambulance medical rescue drill experience.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lan for accidental injury of manned spaceflight astronauts is put forward. Results: aiming at the possible causes of accidental injury to astronauts in the first manned space flight, we innovatively moved a high quality ICU to the grasslands all the time. In the desert, the carriers are manned space medical ambulance helicopters and medical ambulances. It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astronauts in case of accident. Creates the reaction speed first; the technical equipment first. The principle of medical support is more reasonable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s highe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卫生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卫生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卫生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基金】:总装备部卫生局重点科研课题资金资助项目,No.9521086
【分类号】:R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华;载人航天的生物医学问题[J];空间科学学报;1981年02期

2 ;第二位美籍华人航天员张福栋[J];质量与可靠性;1986年04期

3 陆印城;在空间航行一年的航天员地面适应良好[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2期

4 王金华;航天员饮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3期

5 熊延龄;;美苏研究交换搭乘航天员[J];国际太空;1991年11期

6 沈羡云;航天员的选拔[J];中国航天;1993年01期

7 王金华;前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一览(一)[J];中国航天;1993年10期

8 ;前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一览(三)[J];中国航天;1993年12期

9 司马义;;俄航天员将参加美航天飞机飞行 美航天员1995年进入和平号空间站[J];国际太空;1993年06期

10 于喜海;法国航天员畅谈与俄联合航天[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志琛;李庆天;刘成林;姚汉亭;;航天员的营养供给量标准[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1年

2 王宪章;;有关航天员误操作几个问题的研究与分析[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孙学建;;航天员心理负荷问题及其对策探讨[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化楠;;载人航天航天员可能发生的意外伤情及其护理[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化楠;岳茂兴;李建忠;李轶;;航天员发生伤情后在后支医院的护理[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化楠;杨丽凤;岳茂兴;丁秀兰;李建忠;;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在医疗救护直升机内的护理特点及其保障措施[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化楠;杨丽凤;岳茂兴;丁秀兰;李建忠;;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在医疗救护直升机内的护理特点及其保障措施[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东;黄治;韩建伟;;航天员辐射剂量的计算[A];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岳茂兴;;载人航天航天员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及其防治[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岳茂兴;刘志国;张坚;苗宁;闵庆旺;;空降兵航天员急救包装备[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燕;技术创新为608所注入新的发展动力[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2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N];中国航空报;2000年

3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永志;载人航天工程中国将奏“三部曲”[N];北京日报;2001年

4 左赛春;九天揽月会有时[N];解放军报;2001年

5 庞之浩;航天飞机20年[N];科技日报;2001年

6 任逍遥;再见,“和平号”空间站[N];云南科技报;2001年

7 李菁;中国科学院院士说“神舟”[N];中国国防报;2002年

8 江雪 宋丽芳 闻扬扬;随“神舟”三号远航的“科学实验室”[N];解放军报;2002年

9 ;国外载人飞船扫描[N];解放军报;2002年

10 刘登锐;太空游览曙光显现[N];解放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煜;MRI-Man可视化模型建立中弹性配准新方法及显示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2 王林杰;前庭刺激影响认知脑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郝从均;模拟失重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勇;模拟失重条件下家兔股静脉顺应性变化及其相关组织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杨长斌;下体负压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李松;航天员对地观察望远镜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胡珊;载人运载火箭主动段故障检测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白春玲;论中国空间安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孙会品;间断性头高位对模拟失重兔静脉顺应性和组织形态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徐志鹏;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Gx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赵玉;蒙牛乳业竞争优势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9 胡超斌;神舟飞船热控系统循环泵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谢岷轩;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0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50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