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飞行学员椎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6 05:18

  本文选题:椎动脉 + 超声检查 ; 参考:《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年04期


【摘要】:目的了解2010年度招收的飞行学员椎动脉发育情况,为椎动脉超声检查列入招飞体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回顾性分析722名飞行学员的椎动脉起始位置、内径、走行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总结飞行学员中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的比例。结果 722名飞行学员左侧椎动脉起始段(D1)与椎动脉椎间段(D2)内径(分别为3.624±0.017、3.623±0.018mm)宽于右侧(分别为3.489±0.018、3.438±0.019mm,P0.05),左侧椎动脉椎间段收缩期峰值流速(53.547±0.412cm/s)高于右侧(48.463±0.405cm/s,P0.05)。椎动脉直径在2.5~3.0mm的比例较大,为17.5%,而小于2.5mm比例稍低,为6.9%;右侧椎动脉窄细者(16.0%,116/722)多于左侧(8.3%,6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者24例(占3.3%),其中双侧椎动脉起始位置正常,仅走行异常者19例,起始部伴走行异常者5例。19例仅走行异常者左右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例起始部伴走行异常者中2例伴有同侧椎动脉窄细。结论飞行学员中存在多种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应早日将椎动脉的超声检查列入招飞体检项目中。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in flight cadets in 2010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vertebral artery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Methods the starting position, internal diameter, walking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of vertebral artery in 722 flying cade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ngenital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in flight cadets was summarized. Results the internal diameters of the left vertebral artery initial segment (D1) and the vertebral artery intervertebral segment (D 2) (3.624 卤0.017 卤3.623 卤0.018 mm) were wid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side (3.489 卤0.018 卤3.438 卤0.019 mm P0.05, respectively), and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of the left vertebral artery was 53.547 卤0.412 cm / 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side (48.463 卤0.405 cm 路s0.05%). The ratio of 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 in 2.5~3.0mm was 17.5m, but smaller than that in 2.5mm (6.9%), and the right vertebral artery was narrower (16.0116R / 722) than that in left side (8.3C / 72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24 cases (3.3%) of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were abnormal, in which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had normal initial position and 19 cases only had abnormal walk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tarting par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tients. 2 of the 5 cases with abnormal starting part accompanied by abnormal walking were accompanied with narrow ips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congenital dysplasia of vertebral artery in flight cadets, so the ultrasonic examination of vertebral artery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作者单位】: 空军总医院体检队;空军总医院超声科;空军总医院泌尿外科;空军航空航天大学门诊部;空军后勤部卫生部机关;
【基金】:全军“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akj11j003)~~
【分类号】:R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文秀;姚克纯;李利;刘淑萍;张龙方;汪娜;吴迪;;飞行员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2 孟秀峰;华扬;凌晨;段春;刘强;;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0期

3 刘丽芬,苏秉亮;椎动脉CTA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年01期

4 付旷;田家玮;孙立涛;;彩超及CE-MR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5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胡军飞,吴玲光;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4年01期

6 戈晓华,邹艳秋,赵红;1000例健康人椎动脉血流量及血流参数左右差超声多普勒检测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顺花;王震寰;张俊祥;沈龙山;张磊;张艳;刘志军;;大脑中央前沟MRI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范炳华;吴良浩;吴玲光;王鹏;徐泉珍;;“髓海不足”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范炳华;王新华;王鹏;徐泉珍;谷海洋;林咸明;吴国英;张慈;诸波;;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树新;;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年04期

5 刘洪付;张力;李滨;孙毅;;左侧肌皮神经变异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崔胜海;杨佑成;卜祥斌;;眶额颧点到鼻根点间距与面侧方宽度关系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黄伟光,冯虎翼,陶世先;双螺旋皮瓣切除乳头缩小[J];重庆医学;2003年05期

8 陈松旺;陆建平;黄岩;张国庆;王勇;;超声对肝癌、肝硬化患者腹腔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03期

9 陈传明;孙多成;徐林;夏雨;;正常新生儿、婴幼儿部分颅脑结构的MRI测量[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1期

10 王剑华;许俊峰;杨新文;张本斯;王勇;;多层螺旋CT在下腔静脉顺行逆行穿刺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晓冬;;针灸骨度人体测量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张华;赵鹏;曾昭洋;安耀荣;;成人股骨中下段的解剖学与扁弧形长针的设计应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周楠茜;张爱梅;吴满洋;许银辉;李逸;申彪;;牛心右心室主要结构解剖学观测[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郭东华;谢同金;潘娟;罗颉;彭灿;吴长初;;先天性枢椎畸形1例考察报告[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范炳华;吴良浩;;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与眩晕的关系研究[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栋;黄有荣;;颈性眩晕的病因发病机理概述[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7 范炳华;;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与眩晕的关系研究[A];2004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004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范炳华;吴良浩;张杰;;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A];2004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004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范炳华;;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论的学术价值探讨[A];2004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004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柴俊飞;;颈性眩晕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A];颈性眩晕诊断新技术应用及手法治疗新进展——2005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军锋;指浅屈肌神经阻滞精确区域定位与尺、桡侧腕屈肌肌肉神经构筑学临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毛天杰;颈动脉分叉形态对血流的影响及其与斑块形成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忠和;大脑皮质生前发育的高场强MRI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剑新;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相关形态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黎程;数字医学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高成杰;多层螺旋CT辅助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吴玉家;构建带内支撑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董兵超;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灌注方法的模拟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剑火;一种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陈志翔;虚拟人舌运动与嘴部表情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阳;超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面部血供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黄栋;不同构型人工瓣二尖瓣置换猪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杨阳;李氏八荒及百会穴麦粒灸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曹李华;有限元法建立寰椎后弓骨折模型及内固定手术的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蔡贤斌;CDFI与CTA在后循环缺血中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7 张文广;Budd-Chiari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隔膜位置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孙中远;机器人头部机构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何伟红;320排容积CT评价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初步探讨[D];广州医学院;2011年

10 黄立安;SPECT脑灌注显象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良浩,葛焕祥,管卫,张国良;容积重建术和表面成像术在椎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2年06期

2 魏佳军;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年01期

3 李彦,李晓林,陈维佩;椎动脉变异1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1994年03期

4 张桂芝,宋景民;双侧罕见的椎动脉变异1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1994年03期

5 茹选良,葛焕祥,赵大正,杨泉森;螺旋CT血管成像(SCT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1年01期

6 龚建平,杨晓春,陆之安,钱铭辉,傅瑜,邵国富;颈椎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对椎动脉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年06期

7 华扬;刘蓓蓓;凌晨;段春;刘强;缪中荣;李慎茂;凌锋;;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5期

8 孟秀峰;华扬;凌晨;段春;刘强;;超声检测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与眩晕发作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0期

9 龚建平,王东来,沈利民,陆之安,钱铭辉,杨晓春;三维CT曲线重建显示椎动脉的实验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年06期

10 曹铁生,段云友,游国雄,王执民,张玉珍;椎动脉二维超声显象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定量[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秀;姚克纯;张龙方;李利;吴迪;刘淑萍;汪娜;;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男性飞行员颈动脉血管弹性的定量检测[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宏彬;飞行员神经衰弱停飞4例报告[J];航空军医;2004年06期

3 何敦豹;飞行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J];航空军医;2004年01期

4 张刚林;;飞行员颈椎病旋颈试验变化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03期

5 进克效,陈静,焦玉冰,王江;飞行员慢性浅表性胃炎超声诊断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12期

6 朱庆岭;刘勇;;空中火眼金睛——显象头盔[J];现代兵器;1991年11期

7 张蕾;轻度高血压飞行员对重力加速度的急性高血压反应[J];航空军医;1995年01期

8 王剑;飞行人员泪液pH值测定[J];航空军医;1996年02期

9 程建平;在“动力号”飞行模拟器上一夜睡眠丧失对飞行能力的影响[J];航空军医;1996年03期

10 常虹;;巴伯的在华奇遇[J];航空知识;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近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熊建群;徐恩;李应华;谢海峰;朗建英;谌谨环;;颈内动脉、椎动脉远段超声检查的方法学初探[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玉武;陈静炯;项静燕;姚继国;;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颈椎动脉超声和颅颈部增强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郁鹏;王锡娟;詹邵萍;李艺君;;椎动脉走行变异—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分析(附22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关德增;钟逢访;叶彬;;椎动脉先天性狭窄的CTA评价[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峰;沈嫱;沈建红;黄洁新;钟锐;;彩超评估针刺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张理玲;史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的观察[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顾正均;胡茂祥;陈也男;;盟国战友情——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救护美军飞行员托勒特纪实[A];铁流——老战士回忆在新四军的日子里(第一集)[C];1999年

9 雷蕾;杨觅;何俐;;自发性椎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高继康;韩云轩;张玉芬;;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彩超评价[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艾素、记者 叶依;老人每年应做颈动脉超声检查[N];健康时报;2005年

2 李沿江;超声检查患者该做些什么[N];家庭医生报;2006年

3 茹彤邋柳辉艳;孕期超声检查咋安排[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陈厚立 彭萍;肿瘤病人如何做超声检查[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飞行员100万“转会”民营航空[N];东方早报;2005年

6 苏继秋 余九龙 ;飞行员的“ 心理绿洲”[N];解放军报;2003年

7 孙仲;自费飞行员就不跳槽吗[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谢亿明;戴伟川飞行员的健康“保护神”[N];战士报;2006年

9 本期执笔 沈强;可惜选秀选不出飞行员[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南方;飞行员流动自由需要民航市场化[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颅外段椎动脉的超声影像学及与脑干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温世杰;数字式医学超声内窥镜成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吴凤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缪国专;颅颈部畸形影像学分析及相关解剖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5 宫蕊;神经管缺陷干预措施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立新;下颈椎前路显微椎间孔减压术的解剖、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7 展新风;应用超声评分法、生化指标及MRI对胎儿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任建丽;超声微泡联合穿膜肽促基因转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陈晓宇;超声造影及超声组织定征在肝癌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杨欣;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超声检测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希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郜彩斌;枕下远外侧入路中颅外软组织结构的手术解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杨金燕;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4 刘雯;超声测量胎儿小脑延髓池评价胎儿颅后窝畸形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胡蓉;异位妊娠孕囊与卵巢小黄体囊肿的超声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6 徐晶;舌下腺超声诊断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雨;胰头癌的超声诊断及与螺旋CT的对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8 吴永平;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动脉损伤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永;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赵博熙;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D];石河子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0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50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3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