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军事作业环境高强度电磁辐射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21:32

  本文选题:电磁辐射 + 神经衰弱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以高科技为特色的现代军事斗争中,高功率雷达设备,电磁干扰设备及致伤微波武器研究应用已成各国军队重点发展方向,成为军事斗争抗衡和竞争焦点之一。随着相关武器、设备技术研究开展和军事装备的引入,高强度电磁辐射(HER)作为一种负性的环境暴露因素正日益威胁着军事作业人群。在以高新技术武器为竞争条件的国际军事斗争形势下,我军也开始装备和应用某些新型电子武器,从发展方向看,其规模将不断扩大。军事作业人群将不可避免地暴露于以军事打击为目的不同形式和强度电磁辐射下,所造成健康负面影响日益被军事医学所重视。由于世界各国均将高功率微波武器(HPM)列为绝密高新技术武器,数据资料难以共享查阅,能查到的人群调查资料更是屈指可数,而且相关资料研究均属初步描述观察,调查样本、范围和内容均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可以说相关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还是一项空白。为了解军事作业环境高强度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危害特点,揭示此环境军事作业人群健康现况,探索影响健康危险因素,掌握HER对军事作业人群危害程度及环境、机体因素对损伤效应复杂影响作用,为HER暴露人员安全防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5月上旬以成都军区某雷达通信、电子干扰部队人群为对象,整群抽样1103人进行现况调查,对作业环境电磁污染现状、作业人群的神经行为,心理健康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调查前连续三个月以上未脱离电磁干扰作业环境操作及维修人员150人作为暴露组;同时在临近部队选择性别相同,年龄、军龄、文化程度相近,但无电磁辐射暴露后勤人员150人作为对照组,采取血液样本引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微核计数、白细胞吞噬计数、免疫比浊等试验对选定人群血液样本进行测定。 研究结果显示: 1.被调查人群作业现场可接受到微波、超短波频程的电磁辐射;作业场所的平均功率密度在1.1—21.2 mw/cm~2,日剂量在4.95—95.4mwh/cm~2,远远高于国家卫生标准:作业环境噪声测定为65.44±5.62dB,指标处于正常范围。 2.调查人群神经症状、神经行为异常、心理障碍分布与累积辐照剂量存在显著关联 2.1 被调查人群中神经衰弱综合症发病率为61.13%;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电磁辐射、日辐照时间、军龄、文化程度和必要的防护措施等与神
[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 power radar equipment ,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quipment and wounding microwave weap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military struggle in modern military struggle with high technology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









1 . The working site of the surveyed population can receive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microwave and ultrashort wave frequency range . The average power density of the workplace is 1.1 - 21.2 mw / cm ~ 2 , the daily dose is 4.95 - 95.4mWh / cm ~ 2 ,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hygienic standard :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 noise is 65.44 卤 5.62dB , and the index is in the normal range .









2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eurological symptoms , neuro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 the distribu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the cumulative irradiation dose in the investigation population .









2.1 The incidence of neurasthenic syndrome in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was 61.13 % , and the non -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daily irradiation time , military age , degree of culture and necessary protective measur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God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如何看待神经衰弱[J];福建农业;2011年07期

2 冀晴;;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8期

3 ;每天必吃的抗辐射蔬菜[J];吉林蔬菜;2011年04期

4 ;孕妈咪必读辐射源排行榜[J];医药与保健;2011年08期

5 王文;;神经衰弱的饮食疗法[J];食品与健康;2001年02期

6 张月正;;针灸加中药治疗神经衰弱[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7 唐为成;;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8 薛艳丽;;吃猪蹄治神经衰弱[J];食品与健康;2002年03期

9 何仁;;老爸是个“风筝迷”[J];祝您健康;2011年09期

10 沈新光;江雪娟;洪卫军;;枣仁安神颗粒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旭;;主从式电磁辐射自动测试系统[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德文;姚华;朱茂祥;彭瑞云;王水明;左红艳;高亚兵;徐新萍;陈建奎;张志毅;董波;张飒;;三种波段电磁辐射致大鼠睾丸损伤效应及精子生成过程障碍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塔其一;;神经衰弱从心肝论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王琦;郭国祯;曾丽华;任东青;马福成;王晋;庞轶兵;郭鹞;;电磁辐射后大鼠血脑屏障改变恢复时相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谢泽元;杨蓉;;单片机受电磁辐射时的灵敏度[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6 艾国平;;辐射与健康[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晨;黄继东;;电气化铁道电磁辐射国标与IEC标准比较[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8 李浩;罗志律;张国利;罗继成;;九香虫治疗性神经衰弱46例[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秦铁军;;推拿按摩头面部配合心理疏导治疗神经衰弱40例[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过伟峰;;神经衰弱若干问题探讨[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是明启;药膳治疗神经衰弱[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刘学农 本报通讯员 黄雪斌 陈海强;科学认识和防护电磁辐射[N];解放军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杨华 刘海 徐明 俞丽虹 王 攀 蔡玉高;电磁辐射困扰城市居民[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傅海阳 陆素花 李维浩;电磁辐射乃3G运营之忧?[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通信产业报;环境评估:让电磁辐射不再“隐形”[N];通信产业报;2005年

6 新疆 万晨;中、短波天线区域电磁辐射的安全情况简介[N];电子报;2008年

7 记者 杨守勇;河北立法规范电磁辐射[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副主任医师 胡乃宏;神经衰弱因何久治不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9 梁志敏;家用电器电磁辐射及其危害[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贺宝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直接效应[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宽刚;轿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磁辐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文学;煤岩细观损伤电磁辐射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付京斌;受载组合煤岩电磁辐射规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张世杰;煤岩破坏电磁辐射特征及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吴多龙;印刷电路板的电磁辐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6 宋晓艳;煤岩物性的电磁辐射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袁伟;腺病毒介导的A20基因对耳蜗毛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万国香;应力波作用下岩石电磁辐射与声发射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何十全;非均匀复杂结构目标电磁散射理论建模与高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皇甫杰(Dr Andrew MacLean Pagon);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躯体化,,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寅生;CRT显示器的辐射强度测定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永卿;北京地区典型地域电磁辐射环境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3 黄彦柳;城市电磁辐射场的环境能量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4 高芳芳;基于电磁辐射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马建军;白山市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区域电磁辐射影响及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6 常亚东;电网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及评估软件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7 金梦笔;手机电磁辐射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8 原宗辉;低压电力线通信(PLC)网络电磁辐射测量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9 赵晓峰;基于MATLAB的电磁辐射数据分析与仿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丽智;便携式环境电场测试仪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50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50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